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2022-2023沪教版九上化学精优课件含视频】(课件33页))

文档属性

名称 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2022-2023沪教版九上化学精优课件含视频】(课件33页))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6 15:2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九上化学同步精品课件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
沪教版九上化学精品课件
1.3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绪言
第一章 开启化学之门
(第2 课时)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1掌握使用常见仪器的方法,掌握常见实验的操作要领;知道安全防护措施;
2.了解探究镁条性质的实验,初步学会实验探究活动的方法;
3.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记住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1.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2.元素符号的书写。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1
2
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3
目 录 Contents
学习化学需要学习科学探究
学习化学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为了简便地描述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规律,还要使用化学符号。
新课引入
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人们需要借助于化学实验。例如,我们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铁生锈的现象,但较少关注铜在空气中也会因“生锈”而使得表面变绿,即生成“铜绿”。通过实验,我们可以了解“铜绿”的性质。
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新课讲解
在两支试管中加入少量“铜绿”,向一支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将另一支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并作记录。
探究铜绿的性质
铜绿的物理性质
铜绿的化学性质
铜绿(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
活动与探究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铜绿”和盐酸的作用 铜绿逐渐 ,有______产生,溶液变成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铜绿”受热时的变化 绿色粉末变成_____,试管口有_____产生 ______________
消失
气泡
蓝色
铜绿可与盐酸反
应且生成气体
黑色
水珠
铜绿受热易分解
1.实验过程
活动与探究
加热碱式碳酸铜
1、取少量碱式碳酸铜于试管中
2、试管夹夹持试管
3、点燃酒精灯
4、先均匀加热,再集中药品部位加热
友情提醒: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试管口下方放一蒸发皿
归纳总结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铜绿”有什么认识?
1.物理性质:
绿色粉末状固体,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 能与盐酸作用,生成氯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2)受热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
交流讨论
碱式碳酸铜 → 氧化铜+二氧化碳+水
文字表达式:
碱式碳酸铜+盐酸→氯化铜+二氧化碳+水
加热
新课讲解
二、学习化学需要学习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反思与评价
得出结论


猜想与假设
提出问题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新课讲解
讨论:通过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实验中应关注那些方面?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对物质变化前,变化中和变化后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
活动探究
1、关注物质的性质
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它可能有什么性质?它和铁、铜等常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如果想知道镁能否导电以及能否燃烧,应该怎样实验
阅读课本P22活动与探究的5项进行实验探究
活动探究
1、颜色状态
2、是否容易被折断
3、是否可以导电
4、在空气中点燃的现象
5、在食醋中的变化
【提出问题】:
活动探究
(1)镁是一种银白色的固体,硬度不大
(2)镁条能够导电
(3)镁能与酸发生反应;
(4)镁能与空气中成分(氧气)发生作用;
【猜想与假设】:
新课讲解
(1)取一段镁条观察外观,看看是否容易扭曲;
(2)将镁条连接电路,观察灯泡是否发亮;
(3)经过砂纸表面打磨后,投入到食醋中,观察现象;
(4)经过砂纸表面的打磨后,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是否能够燃烧;
【实验设计】:
【记录现象】:
新课讲解
金属样品 镁条 铁丝 铜丝
颜色状态
是否易被折断
是否导电
空气中点燃 的现象
食醋中的变化
银白色条状固体
银白色固体
紫红色固体
容易
不容易
不容易
可以
可以
可以
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量,产生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
不能燃烧,表面变黑
不能燃烧,表面变黑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产生
没有气泡产生
新课讲解
通过上述实验,你对金属镁有什么认识?
物理性质:
银白色的固体,硬度小,能导电
化学性质:
(1) 能与酸反应;
(2) 能在空气中燃烧
文字表达式:
镁+氧气 氧化镁
交流讨论
通过科学探究,我们可以总结出金属镁的性质。镁是一种银白色 有光泽、质软,能导电的金属。镁条在常温下即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镁。在点燃条件下,镁条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镁条还可与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氢气。
归纳总结
三、学习化学需要使用化学符号
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的物质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为了方便研究和描述物质的组成和变化,科学家使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元素 和物质。用于表示元素的符号称为元素符号,不同的元素分别用不同的元素符号表示,如氢元素用元素符号H表示,氧元素用元素符号O表示,碳元素用元素符号C表示。利用元素符号和数字可以表示物质的组成。如水可以用H2O表示,二氧化碳可以用CO2,表示。
新课讲解
为了研究和描述物质组和变化的方便,用国际统一的符号来表示元素和物质。为了简洁地表示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人们还使用物质的化学式来书写化学方程式。
化学用语
元 素 符 号
化 学 式
化 学 方 程 式
--组 成
--物 质
--化学反应
新课讲解
观察与思考——指出组成各物质的元素
物质 组成元素 物质 组成元素
氧气(O2) 氯化氢(HCl)
金刚石(C) 氧化镁(MgO)
镁条(Mg) 二氧化碳(CO2)
氨气(NH3) 碳酸氢铵(NH4HCO3)
O
C
Mg
N、H
H、 Cl
Mg、O
C、O
N、H、C、O
观察与思考
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但在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元素本身并未发生变化,只不过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物质。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种类变化,但元素种类不变。
为了方便地描述化学反应,可以用文字书写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
如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可表示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P O2 P2O5
归纳总结
碳酸氢铵 水+二氧化碳+氨气
NH4HCO3 H2O + CO2 + NH3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 + 水 + 二氧化碳
Cu2(OH)2CO3 CuO + H2O + CO2
Mg + O2 MgO
镁 + 氧气 氧化镁
新课讲解
选项 问题 对问题的回答
A 吹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
B 火焰为什么向上? 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
C 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 与火焰中的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明亮程度。
D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 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张的变色情况。
例1.下表列举了法拉第《蜡烛的故事》中涉及的部分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
其中“对问题的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 )
D
典例精讲
例2.(2022南京市钟英中学二模)某同学加热2~3mL食盐水,操作
的正确顺序应该是( )
①点燃酒精灯 ②加热
③用试管夹夹好试管 ④往试管中加入2~3mL食盐水
⑤将试剂瓶盖好,放回原处
A.①④③②⑤ B.①③④②⑤
C.④⑤③①② D.④③⑤①②
C
典例精讲
例3.(2022深圳中学龙岗初级中学二模)某同学在点燃蜡烛时,提出固体石蜡可能变成蒸气才能燃烧。就此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获得结论
【答案】
典例精讲
B
1.完成配套练习册;
2.复习本章内容;
3.继续熟记1—10元素符号。
作业布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