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课件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4 22:2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统编新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烛之武退秦师》,也已经带着同学们一起梳理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篇幅并不长,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短短的四个自然段里,作者给我们展现了哪些鲜活的人物呢?
回顾导入
晋侯
烛之武
秦伯
子犯
佚之狐
郑伯
语言建构与运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思维发展与提升
教学目标
文化传承与理解
3.体会烛之武的劝说之词的语言魅力。













先声夺人
1、烛之武作为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同学们能不能快速地浏览课文,从中找出烛之武第一次出场的语句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明确:
第2段
先声夺人
2、作者为什么要把烛之武的出场搞得这么神秘呢?从佚之狐的口中,同学们能得出关于烛之武的哪些信息呢?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明确:
口才好、有智慧
想一想
先声夺人
3、在语言文学当中,像这种不直接描写人物,而是通过他人的介绍或评价来描写人物的是什么方法呢?
明确:
侧面描写
未见其人,先知其才!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1、当秦国和晋国两大强国合力围攻郑国,郑国生死存亡之际,佚之狐毅然向郑伯推荐了烛之武,而当郑伯召见烛之武,向他说明来意之后,烛之武一开始就答应了吗?
没有!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明确: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2、既然烛之武有才华,且被委以重任、临危受命,为何他又要拒绝呢?
由于长期未被任用,他的满腹牢骚和委屈溢于言表,以至于用“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
明确: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3、烛之武如今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耄耋老人,面对两军压境、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他最终还是答应了去游说秦伯,是什么样的力量促使烛之武作出了这样的选择呢?
在郑伯的一番诚意劝说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益的分析之下,最终感动了他,决定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国。
明确: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4、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选择放下自己的满腔委屈与不满,放下对君王的怨怼,选择以国家利益为重,这足以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烛之武是一个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
明确:
大义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5、请同学们再回归课文找一找,在郑国被两大强国围困的情况下,烛之武是如何顺利地见到秦伯的?
夜缒而出。(用绳子吊出城墙)
明确:
动作描写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6、请同学们试想一下,假如现在你是一个吃瓜群众,在你面前上演了这样一则惊心动魄的新闻:
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正当人人自危之际,一个七十多岁、须发尽白的老人,摇晃着孱弱的身躯,迈着蹒跚的步子,眼里却是异常清明与坚定,只见他在腰上拴了一根麻绳,便趁着夜黑风高,从城楼上“夜缒而出”,孤身一人勇入虎狼环伺的敌营……如果你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你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
烛之武是一个勇于出使,直入敌营的勇士!
大勇
明确: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7、除了动作描写,文中为了刻画烛之武的形象,还用了什么人物描写方法呢?
明确:
语言描写
正面描写,感知人物
7、第三段共计151字,烛之武一个人的话就占了125字。结果秦伯未发一言便同意与郑国结盟。烛之武的劝说有何魔力?
明确:
①示人以弱,动之以情。→去其戒心②阐明利害,晓之以理。→使其收心③以利相诱,为秦着想。→诱其贪心④引史为例,巧施离间。→激其恨心⑤预测未来,劝秦谨慎。→劝其当心
烛之武是一个胸有丘壑、有勇有谋的辩士。
大智
总结形象,拓展延伸
1、烛之武这样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武力值几乎为零,却以三寸不烂舌,智退虎狼雄师,由此可见:烛之武不仅心中有大义,有大勇,更有大智!
总结形象,拓展延伸
2、通过学习全文,烛之武顺利地完成了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使命,足见其才智过人,我们不妨大胆地想象一下:如果烛之武穿越到了我们当代社会,他会成为哪些行业的佼佼者呢?
明确:
军事家
外交官
演说家
谈判官
心理学家
历史学家
律师
主持人
总结形象,拓展延伸
3、烛之武如此有智慧,有谋略,有胆识,却大半生未被重用,壮志难酬,仅郑伯一句“是寡人之过也”便慷慨许之。我们看到,让烛之武有如此义举的精神源泉正是他那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由此,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诗句呢?
于是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形象,拓展延伸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读一读
虽然烛之武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他的爱国情怀、担当精神、杰出才能依然是我们学习的必修课,我衷心地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能成为当代的烛之武,成为一个心中有大义,有大智,有大勇的人!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跨越千年,烛之武仍然会感动我们,请你为他写一则颁奖词。
提示:
抓住两个关键:
1、精炼的人物事迹; 2、高尚的人格精神。
谢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