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现象》综合测试(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第4章《光现象》综合测试(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4 22:4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光现象》综合测试
一、单选题
1.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光自然是主角。光是来自光源的,下面不是光源的(  )
A.太阳 B.发光的电灯 C.点燃的蜡烛 D.空中的明月
2.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约为(  )
A.340m/s B.340km/s C.3×108m/s D.3×108km/s
3.下列有关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光沿直线传播是日晷能够测量时间的条件之一
C.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能从不同方向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其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
4.下列现象不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光斑点点 B.形影相随
C.一叶障目 D.水中捞月
5.如图所示是一个魔术箱。魔术箱顶部的中央有一条窄缝,使激光笔产生的激光束从左侧的小孔射入,从右侧小孔射出。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它并没有挡住激光束的传播。若魔术箱内只使用了平面镜,则平面镜的数量至少是(  )
A.2块 B.3块 C.4块 D.5块
6.如图,小舟利用平面镜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O是入射光线
B.反射角等于30°
C.将激光笔靠近N时,光线OB会靠近ON
D.绕ON前后转动F板,F板上观察不到光线
7.疫情期间,上海市民积极响应非必要不出门的号召,昔日繁华的外滩一片宁静。如图所示是外滩东方明珠电视塔映入平静江面中倒影的图片。这个倒影形成的原因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8.小强同学到银行取款,他想知道当时是几点了,由于人很多,银行竖直墙壁的电子钟被挡住了,他向上看时,发现光滑如镜的天花板上倒映出电子钟的影像为,则实际的时间应是(  )
A.02:51 B.05:21 C.15:20 D.12:50
9.如图所示的光路,能正确反映人在水面下看到岸边景物的是(  )
A. B. C. D.
10.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光在杯口全部折射了
B.加水前看不见硬币,是因为眼睛发射出的光线没有照射到杯底
C.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光在两种介质表面发生了反射
D.加水后看得见硬币,是因为硬币表面反射的光经过折射进入了人眼
11.如图所示,小梦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幻灯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上移动
C.为了便于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光滑的玻璃板
D.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只须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12.如图,进入人眼的光线是由( )
A.虚像发出的 B.平面镜发出的
C.平面镜反射的 D.人的眼睛发出的
二、填空题
13.小宁同学到野外游玩时,看到树荫下许多圆形的光斑是由光的_________形成的;把弄湿的鞋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得更快,这主要是利用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
14.《唐宫夜宴》在今年河南春晚一经播出,就受到了网友们的追捧,节目尝试展现唐朝乐师们为演奏做准备的过程,图中“唐朝胖妞儿”用各种乐器演奏,其中手鼓是由于______振动发声的;我们能区分笛子和琵琶的声音是因为它们 ______的不同,小姐姐们在地上的影子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
15.年月日,我国首辆磁浮空轨列车“兴国号”在武汉下线,将用于兴国永磁磁浮技术工程示范线,示范线全长878m。如图所示,“兴国号”列车表面闪闪发光,是由于光在列车表面发生了___________选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列车测试时通过示范线的时间为43.9s,则测试过程中列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
16.如图,把纸板F向后折叠,在纸板F上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17.唐代高骈的诗句“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中蕴含着一些物理知识:“倒影”是正立、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 _____像。
18.小明同学在水塘中看到形状特殊的“虾”,如图所示,他看到的“虾”并不是真正的虾,其实是由于光的_________而形成的_________(填“实”或“虚”)像,真正的虾在水中_________(填“C”“D”“E”或“F”)点,他用激光笔从A点向_________(填“B”“C”“D”“E”或“F”)处射出光束,即可把虾照亮。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从S点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其反射光线恰好通过P点。请你作出这条入射光线和对应的反射光线并保留作图痕迹。
20.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向空气,请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四、实验题
21.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
次数 1 2 3
∠i 30° 40° 60°
∠r 30° 40° 60°
(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硬纸板AB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除图中器材外,本实验还需用到的测量器材是___________;
(2)如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析数据可知: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_____入射角;
(3)硬纸板AB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B沿ON向前或向后折时,不能在纸板B上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___________
22.小龙同学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形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折射角达到90°),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龙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入射角i 0° 10° 20° 30° 40° 41.2° 41.8° 42°
折射角γ 15.2° 30.9° 48.6° 74.6° 81° 90° /
反射能量 5% 7% 26% 43% 77% 84% 100% 100%
(1)根据光的折射定律:补充上面第二行第一个空___________;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i≥___________时,折射角达到90°,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如图中图线___________(选填“a”、“b”或“c”)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23.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
(1)玻璃板应___________放置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玻璃板后的蜡烛B应与玻璃板前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是为了确定像的___________,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2)将蜡烛A点燃,透过玻璃板若能看到蜡烛A的两个像,应使蜡烛B与离玻璃板_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的像重合,出现两个像给观察和测距离都带来不便,可采用换用更___________(填“厚”或“薄”)玻璃板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3)换了玻璃后,为得到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关系,需将镜前蜡烛放在___________位置进行多次实验(选填“同一”或“不同”)。若在镜后与蜡烛B之间加一块挡板,镜前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点燃的蜡烛A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B
4.D
5.B
6.B
7.B
8.D
9.B
10.D
11.B
12.C
13. 直线传播 温度
14. 鼓面 音色 直线传播
15. 镜面 20
16.不能
17. 等大 虚
18. 折射 虚 E B
19.
20.
21. 量角器 等于 同一平面内
22. 0° 41.8° a 不能
23. 竖直 位置 近 薄 不同 能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