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鲁教版2.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9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鲁教版2.7《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件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9 22: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7张PPT。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简介及体裁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 周树人,浙 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杂文、小说、散文、诗歌等,都收在《鲁迅全集》。本文选自《朝花夕拾》。
二、体裁
散文(写于1926年秋天)
上页 返回下页 鲁迅的主要作品 上页 返回下页 小说集: 《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杂文集: 《二心集》《坟》等
散文集: 《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上页 返回下页 鲁迅名言1、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 害命。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 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
4、我好象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 5、不满是向上的车轮,能够载着不自满的人前进。 6、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8、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题目解说 上页 返回下页 1、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先写“百草园”的乐趣,再写“三味书屋”的乏味。
2、文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暗示了文章的主题。通
过“百草园”的乐趣和“三味书屋”的乏味的对比,有
力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
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
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
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 确凿 菜畦 桑葚 轻捷 油蛉 斑蝥 缠络 攒动 收敛 脑髓 陌生 觅食 竹筛 蝉蛻 渊博 秕谷 倜傥 盔甲 拗 臃肿 珊瑚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上页 下页 你能读准下列划线字的字音吗?返回确凿( ) 菜畦( ) 桑椹( )斑蝥( )

脑髓( ) 鉴赏( )竹筛( )秕谷( )
书塾( )宿儒( ) 蝉蜕( ) 狗窦( )
倜傥( )拗( )盔甲( ) 锡箔( )

záoqísuǐjiànshāibǐshúrútuìdòuTì tǎngǎokuībó攒动、攒成小球( )
攒钱( )cuánzǎnshènmáo上页 返回下页 左键点击答案就显示出来了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上页 返回下页 学习目标1、认识封建教育的封闭性和落后性,感受鲁迅先生愿儿童
健康成长的情怀。
2、运用比照突出文章中心的写法。
3、体会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描写,丰富自己的语汇。
上页 返回下页
1、课文标题点明文章写了 和 两
个地方的生活。“从……到……”表明文章主
要是以 为顺序记叙的。
2、文章可分为几部分?各部分内容如何?
百草园三味书屋空间变换 第一部分(1—9):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
第二部分(10—24):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分析文章结构 上页 返回下页
百草园生活
三味书屋生活
美丽的百草园神秘的百草园诱人的百草园色:碧绿、紫红音:长吟、弹琴……
状:光滑、高大、肥胖……味:又酸又甜
由何首乌—成仙由赤练蛇—美女蛇由捕鸟—闰土父亲扫、露、支、撒、系、牵、
看、拉、罩(生动逼真)最严厉的书:有戒尺、可罚跪先生的形象、品质:质朴、方正、博学学习状况:死读书、枯燥、呆板、单调板书设计 上页 返回下页   让我们看看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什么样子的?上页 返回下页 百草园
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碧绿的菜畦上页 返回下页 光滑的石井栏上页 返回下页 高大的皂荚树上页 返回下页 (紫红的桑椹……嗯,没有结桑椹的桑树)上页 返回下页   有无限趣味的泥墙根一带,现在篆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上页 返回下页
研读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部分又可分为几层?概括每层内容。
2、说说百草园的乐趣何在?看谁说得又快又多。
第一层(1):点出了忆写百草园的缘由
——那时是“我”的乐园。
第二层(2—8):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第三层(9):离别百草园。 有趣的动植物 神奇的传说 雪地捕鸟 上页 返回下页 3、根据文章的景物描写,你可知道第一部分的
记叙顺序是什么?
4、作者回忆“美女蛇”的故事属于什么叙
述方式?有什么作用?
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写景物插叙。给百草园增添神秘感,丰富百草园的乐趣。
上页 返回下页 5、第九段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用什么语气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过渡的作用;猜测、疑问、无可奈何的语气,表达对百草园依依不舍的惜别深情。上页 返回下页 阅读第1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第一段中的“似乎”和“确凿”矛盾吗?你是如何理解的呢? “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是一般成人的看法;用“似乎”是对成人的这种看法加以否定,表达的是孩子的看法——“是我的乐园”,所以并不矛盾。上页 返回下页  第一部分写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1)有趣的动植物(2段)
(2)神奇的传说(3-6段)
(3)雪地捕鸟(7-8段)上页 返回下页 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椹、鸣蝉、黄蜂、叫天子、油蛉、蟋蟀、蜈蚣、斑蝥、何首乌藤和木莲藤、覆盆子等14种景物。 第二段作者写百草园都写了哪些景物?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皂荚树上页 返回下页 桑葚上页 返回下页 黄蜂上页 返回下页 叫天子上页 返回下页 斑蝥上页 返回下页 覆盆子上页 返回下页 何首乌根上页 返回下页 木莲藤课文阅读与欣赏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词语连在一起的?
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把诸多景物连在一起。
  以“面”烘托“点”,又以“点”映照“面”,既完整,又生动。上页 返回下页 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椹
鸣蝉
黄蜂
叫天子静态动态低高﹙ ﹚
﹙ ﹚
﹙ ﹚
﹙ ﹚
﹙ ﹚
﹙ ﹚﹙ ﹚
﹙ ﹚
﹙ ﹚碧绿的
光滑的
高大的
紫红的
肥胖的
轻捷的长吟

窜高低观察景物:有序多角度精选词语形容借助“准确的形容”即能表情达意 上页 返回下页 单是
就有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
何首乌藤
木莲藤
木莲果
何首乌根
覆盆子低唱弹琴声音翻按喷动作缠络像莲房臃肿拔像小球又酸又甜形状摘动物植物中间结合叙写人的活动味道拍百草园的自然景物和乐趣上页 下页 返回 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它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美女蛇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上页 返回下页 阅读第7段,思考下列问题 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
1、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2、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雪地捕鸟 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看罩 准确、生动、真切写出捕鸟地全过程,也从捕鸟活动写出捕鸟时的兴奋惊喜之情,不点乐园,却乐在其中。
上页 返回下页 写冬天的捕鸟活动有何意义? 前边写了春、夏、秋三季的景物,这里再单写一下冬天的捕鸟活动,正构成一幅百草园四季图。上页 返回下页 百草园夏秋的美丽
景物不必说:菜畦、石井栏、
皂荚树、桑椹也不必说:鸣蝉、黄蜂、叫天子单是……
就有……油蛉、蟋蟀、蜈蚣、斑蝥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静物动物美女蛇的故事:增添神秘色彩拍雪人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上页 返回下页 冬天的
有趣
游戏冬天的有趣
游戏 第9自然段有何作用?怎样理解三个“也许……”句? 这一段是记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过渡段。三个“也许”句,表达了对“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原因的反复猜测,说明“我”是多么不愿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去。上页 返回下页 三味书屋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三味书屋就位于鲁迅祖居地对面,隔着一条小街。上页 返回下页 旁边的园子可能是学童们在课间或者趁先生睡着时戏耍的地方 上页 返回下页 三味书屋生活的几个片段 1.问“怪哉”虫——这是不可以的
2.学习生活,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3.逃课到小院子去被先生批评
4.师生一起朗读的情景
5.课上的意外收获——画的进步不小
上页 返回下页 书塾中的老师是怎么样一个人? 1、外貌: 高而瘦的老人、须发花白、戴着大眼镜2、性格:方正、质朴、博学上页 返回下页 童年的鲁迅对他的老师是什么态度? 主要是敬慕先生,信服他渊博的知识,同时也很爱先生,因为学生虽然很调皮,很贪玩,但先生很少体罚他们,通常总不过是瞪瞪眼睛而已。上页 返回下页 旧时读书跟现在有哪些不同?(1)先要行拜师之礼
(2)上课时,单独上生书
(3)课程只有读经、习字、对课
(4)教材晦涩难懂
(5)体罚学生:打手心、罚跪上页 返回下页 三味书屋有没有我们感兴趣的事?试举例说明。(1)“怪哉”是怎么回事
(2)折腊梅花;寻蝉蜕;捉苍蝇喂蚂蚁
(3)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
(4)用荆川纸蒙在小说绣像上画画等上页 返回下页 三味书屋过渡环境活动留恋严肃枯燥也有趣对老师方正、质朴、博学不回答我的问题有戒尺不常用
读书入神时学生可画画恭敬不满开明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上页 返回下页 倾注了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思想感情。
前后两个生活片段各倾注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上页 返回下页 作者通过对百草园 生活和三味书屋 生活的截然不同写,表现了少年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探索各种知识的广泛兴趣,揭露、批判了束缚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封建教育,表达了鲁迅愿儿童健康成长的情怀。自由欢乐枯燥无味 上页 返回下页 归纳主题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明的,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补充材料上页 返回下页 1、“仁远乎哉我欲仁则斯仁至矣”出自《论语 · 述而》,应
读作:“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意思是:“仁这东西很遥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就自然来到了”。 2、“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出自《幼学琼林·身体》,应读作:

“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

意思是:“笑人家牙齿缺了,就说‘(那个缺口)就像一个狗洞大开着’。” 补充材料上页 返回下页 3、“上九潜龙勿用”出自《易经 · 韩卦》,由“初九潜龙勿用”和“上九亢龙有悔”二句爻辞杂糅而成。
“初九潜龙勿用”意思是“君子应韬光隐晦以待时机”;
“上九亢龙有悔”意思是“人应以亢满为戒,注意物极必反的道理。”
补充材料上页 返回下页 4、“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摘自中国古代典藉文献中最艰涩难懂的《尚书》中的《禹贡》篇,
意思是“天下土地(共分九等),下上为下等里最上的一级,好坏交错;那 进贡的物品里有茅草、橘柚等物品。”
我们可以如下断句:“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 补充材料上页 返回下页 5、“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 ;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出自清人刘翰的《李克用置酒三垂岗赋》。引文中的声浪号表声音起伏,持续不断“噫”、“嗬”指念书时加在句尾用来加强感情的声音。
意思是:拿着铁如意,指挥比划,潇洒自如。用金杯喝酒,痛快淋漓,喝得很多而未醉。
(引用句子和原文略有出入:“铁如意”原作“玉如意”;“颠倒”原作“倾倒”。)补充材料上页 返回下页 课 外 扩 展 东京弘文学院毕业照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上页 返回下页 从日本回来后自 嘲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上页 返回下页 1、《园里的植物》(周作人)
2、欣赏品味童趣——《母亲的童年趣事》。
3、《点击成长》 毕淑敏
4、《朝花夕拾》 鲁迅上页 返回下页 课外拓展,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