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聚焦对比,漫谈“朝花”
——《朝花夕拾》导读
看文识人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是谁?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看文识人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这是谁?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看文识人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携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做……”
这是谁?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看文识人
方法指导:关注人物描写的个性化动作与特征性外貌。
对比,析人物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吧,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阿长与<山海经>》
长妈妈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对比,析人物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远房叔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
仅仅是因为远房叔祖的疏懒吗?
对比,析人物
远房叔祖:本人疏懒,且漠视我的需求;
长妈妈:不识字,却关心我的需求,买来《山海经》。
方法指导:比出人性冷暖,凸显对作者的情感。
对比,析人物
有一天谈到这里,她便说道,“母亲的钱,你拿来用就是了,还不就是你的么?”我说母亲没有钱,她就说可以拿首饰去变卖;我说没有首饰,她却道,“也许你没有留心。到大厨的抽屉里,角角落落去寻去,总可以寻出一点珠子这类东西……。”
这些话我听去似乎很异样……就听到一种流言,说我已经偷了家里的东西去变卖了,这实在使我觉得有如掉在冷水里。——《琐记》
哪些地方是“异样”的?
对比,析人物
如果是长妈妈和鲁迅谈话,鲁迅说自己“很有许多东西要买,看的和吃的,只是没有钱”。有一天谈到这里,长妈妈便说: 。
你觉得长妈妈会怎么说呢?
对比,析人物
长妈妈:真诚与关爱;
衍太太:虚伪与恶毒。
方法指导:比出人性美丑,凸显写作对象的人格。
对比,品语言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藤野先生》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狗·猫·鼠》
这三段文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对比,品语言
第一段:清新活泼的描写性语言;
第二段:真诚深切的抒情性语言;
第三段:犀利辛辣的议论性语言。
方法指导:关注词性、句式、修辞等。
对比,析人物
成长轨迹: 无忧无虑的儿童;
赴日留学的爱国青年;
以笔为矛的斗士。
情感转变:对百草园的怀恋之情;
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之情;
对所谓“正人君子”的批判讽刺。
方法指导:关注文段之间的联系。
对比,辨视角
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又不动;叫她呢,也不闻。——《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对长妈妈是怎样的心理?
对比,辨视角
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名姓,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阿长与<山海经>》
这段文字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
对比,辨视角
儿童的词汇、句式 成人的词汇、句式
儿童的话语习惯 成人的话语习惯
情绪化:不耐烦 情感化:感激怀念
童年鲁迅(当时的鲁迅) 成年鲁迅(创作时的鲁迅)
方法指导:关注词汇、句式、话语习惯等。
设计推荐语
学校要将这本书推荐给下一届的初一新生,请你为《朝花夕拾》写一个几句话的推荐语。
要求:从人物、情感或语言的角度入手。
聚焦对比,漫谈“朝花”
——《朝花夕拾》导读
《朝花夕拾》导读
——教学阐释
1.文体特征:整本书阅读与教学,需要对《朝花夕拾》全书既作概括性的回顾,又作定点式的教学。
看文识人:这是谁?你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对比,析人物:长妈妈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
对比,品语言:这三段文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对比,辨视角:鲁迅对长妈妈是怎样的心理?这段文字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情感?
2.文本特征:《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不同篇目的内容、主题、情感、手法有相同也有不同,需要扣住部分要点选择性地展开。
对比,析人物:长妈妈心情如何?
对比,品语言:这三段文字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对比,辨视角:鲁迅对长妈妈是怎样的心理?
3.教材要求:名著导读:“这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洞察。”
对比,析人物:远房叔祖:本人疏懒,且漠视我的需求;长妈妈:不识字,却关心我的需求,买来《山海经》。比出人性冷暖,凸显对作者的情感。
对比,析人物:长妈妈:真诚与关爱;衍太太:虚伪与恶毒。比出人性美丑,凸显写作对象的人格。
4.学生特征:当今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章中了解鲁迅的生活和心理有一定的隔膜,要帮助学生走进经典,赏析经典。
设计推荐语:学校要将这本书推荐给下一届的初一新生,请你为《朝花夕拾》写一个几句话的推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