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鲁教版2.8《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12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鲁教版2.8《爸爸的花儿落了》课件1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10 15:15: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爸爸的花儿落了林海音作者简介 林海音 (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台湾女作家。她出生于日本,幼年在台湾,后来迁居北京,在北京长大。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记者。1948年返回台湾,一直在报社、杂志社、出版社工作。林海音的创作是丰厚的。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窗》、《两地》、《作客美国》、《芸窗夜读》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此外,还有许多文学评论、散文等,散见于台湾报刊。
《城南旧事》电影剧照。由左至右:英子的母亲、弟弟、父亲和宋妈。 电影《城南旧事》里的英子教学目标1、文中父亲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生活哲理,理解长辈对自己的严格要求的必要性 2、把握文中父亲的思想性格.理解标题的双关意义 3、学习记叙中运用插叙的叙事方法 4、理解作者思想感情,体味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 主题初探 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
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
世。与题目相映,文章也多处写到花,如开头由衣襟上
的夹竹桃引出爸爸生病住院,结尾用"垂落的夹竹桃“
回应前文,点出爸爸已不在人间,可以看出“花”是作为
线索贯穿小说始末的。 文学常识·小说人物形象(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
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烘托)扫清文字障碍给加粗的字注音标调,并注意字的写法衣襟( jīn )肿胀(zhàng) 叮嘱(zhǔ) 皱 (zhòu)眉
鸡毛掸(dǎn )子 咻咻( xiū )栅( zhà) 栏
玉簪( zān)骊 (lí)歌徘徊(pái huái )花圃(pǔ)
雇(ɡù) 抽搐( chù )扫清文字障碍解释词语 骊 歌:
狼 狈:
静 默:
徘 徊:

懒 惰: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在一个地方来回走,比喻犹疑不决
不勤快
不出声告别的歌


自读课文,理清层次
第一部分:毕业典礼前(1—34段):由夹竹桃花——(想起)病床叮嘱;由迟到——(想起)赖床被打;由钟声响了——(想起)爸爸爱花 第二部分:毕业典礼时(35—53段):韩主任讲话、唱骊歌、哭别——(想起)闯练做事 第三部分:毕业典礼后(54—68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不再是小孩子
粗通文意,抢答问题1. 文中几次写到了爸爸的花?3、在这些描写中又写了哪些事,引起了哪些回忆?4、本文的题目是《爸爸的花儿落了》,这个题目具有哪两层含义?5、贯穿全文的线索不仅仅是对爸爸爱花的描写,还有一条什么线索呢?6、英子回家后得知爸爸死讯时,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 2、对花的描写起了什么作用?( 精品细琢,领会妙笔1、通读全文,想想标题的特定含义 2、作者用什么作为线索把文章中的故事串联起来? 3、本文插叙的是那几件事 ?标题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另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离开了人世. A 花 B 毕业典礼 (1)父亲在病床上叮嘱"我"勇闯难关. (2)我赖床不上学被父亲打. (3)父亲爱花养花. (4) 父亲让我到银行汇款. 精品细琢,领会妙笔2、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文中多次使用伏笔,暗示爸爸已经病得很重,可能将不久于人世. ①文章开头"我"回忆去医院看望爸爸时,爸爸曾说:"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这是一处伏笔. ②当毕业典礼的钟声响起后,我突然又想到妈妈爸爸,疑惑"妈妈今早的眼睛为什么红肿着",是在暗示妈妈对爸爸的病情很了解,知道他将去世很悲痛. ③毕业典礼结束后,"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急急忙忙赶回家去,这恐怕是一种预感,在文中也成为爸爸即将离开人世的伏笔. ④她进家门以后看到"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更是以花喻人,把即将丧父的伤痛推到极致. 精品细琢,领会妙笔3、为什么“我从来没有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 ?"我"回家见到下垂,散落的夹竹桃和枝头落下来的未成熟的青石榴,得知爸爸的死讯时,虽然很悲伤,但想到爸爸对"我"说的话,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于是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镇定和安静.4、“我”是不是真正感觉到自己长大了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我"得知爸爸不行了,首先意识到"这里就数我大了,我是小小的大人",然后就对老高说话,而且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镇定,这样的安静",最后在心里默念"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精品细琢,领会妙笔5、怎样理解文章末尾“我”默念的话的含义 ?“我”在爸爸去世之时,终于体会的到自己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 6、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表达了作者失去父亲的痛楚与无奈,同时又深深眷恋的感情. 精品细琢,领会妙笔6、归纳一下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长的历程 爸爸表面很严厉,实际上却充满爱心。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来了。很重感情,特别爱花。“我”在爸爸的管教下克服了懒惰的毛病,在爸爸的鼓励下有了挑战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爸爸话语的激励下最终以成人的姿态镇定地面对爸爸去世的恶耗。作者在文中没有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而是通过具体的事情,用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爸爸的形象和“我”成长的过程,这些描写将感情表现得深沉而含蓄 写 法 归 纳1、别致生动的插叙。文章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穿插往事,但每次忆述往事都是由眼前的事引发的,这样显得波澜起伏,跌宕有致。 2、双线并行的结构。文章一是以花为线索贯穿小说始末 ,二是毕业典礼。“两线相互辉映,既有利于情节的展开,又使两个人物主次分明,相映生辉。”3、文章写得含蓄,处处有伏笔。文章题目为"爸爸的花儿落了",一语双关,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本文节选自台湾女作者林海音的小说《城南旧事》,这篇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原型,描写了一个孩子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波折后,最终认识到自己不再是一个小孩子,而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本文重点描述了父亲的形象,字里行间无不充满了对父亲的爱。伴随着这种爱,英子告别了她的童年,走向了成熟。 全文小结林海音作品:《我父》(节选) 写纪念父亲的文章,便要回忆许多童年的事情,因为父亲死去快二十年了,他弃我们姊弟七人而去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女孩。在我为文多年间,从来没有一篇专为父亲而写的,因为我知道如果写到父亲,总不免要触及他离开我们过早的悲痛记忆。
虽然我和父亲相处的年代,还比不了和一个朋友更长久,况且那些年代对于我,又都是属于童年的,但我对于父亲的了解和认识极深。他溺爱我,也鞭策我,……
花事最盛是当我们的家住在虎坊桥的时候,院子里有几大盆出色的夹竹桃和石榴,都是经过父亲用心培植的。每年他都亲自给石榴树施麻渣,要臭好几天,但是等到中秋节,结的大石榴都饱满得咧开了嘴!父亲死后的第一年,石榴没结好;第二年,死去好几棵。喜欢迷信的人便说,它们随父亲俱去。其实,明明是我们对于剪枝,施肥,没有像父亲那样勤劳的缘故。父亲的脾气尽管有时暴躁,他却有更多的优点,他负责任地工作,努力求生存,热心助人,不吝金钱。我们每一个孩子他都疼爱,我常常想,既然如此,他就应该好好保重自己的身体,使生命得以延长,看子女茁长成人,该是最快乐的事。但是好动的父亲,却不肯好好的养病。他既死不瞑目,我们也因为父亲的死,童年美梦,顿然破碎。
在别人还需要照管的年龄,我已经负起许多父亲的责任。我们努力渡过难关,羞于向人伸出求援的乎。每一个进步,都靠自己的力量,我以受人怜悯为耻。我也不喜欢受人恩惠,因为报答是负担。父亲的死,给我造成这一串倔强,细细想来,这些性格又何尝不是承受于我那好强的父亲呢! 父爱如伞,为你遮风挡雨;父爱如雨,为你濯洗心灵;父爱如路,伴你走完人生。恐惧时,父爱是一块踏脚的石;黑暗时,父爱是一盏照明的灯;枯竭时,父爱是一湾生命之水;努力时,父爱是精神上的支柱;成功时,父爱又是鼓励与警钟。父爱,如大海般深沉而宽广。 课下作业 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 写一篇关于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的文章. 故事要求:注意表现充满爱意的语言,表情,动作.你怎样在父亲的关怀,支持,鼓励,鞭策下成长,叙述好自己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字数500字以上. 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