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的问题,认识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三个常见的量,理解速度的意义;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掌握“速度=路程÷时间”这个数量关系式,了解其余两个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并能运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感受模型思想,进一步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
理解速度的意义;
运用“速度=路程÷时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探索新知 丰富认知
(一)探索活动:谁跑得最快?
师:森林里举行跑步比赛,松鼠、猴子和小兔参加了比赛,看成绩表,你能读出什么信息?
时间/分 路程/米
松鼠 4 120
猴子 4 40
松鼠和猴子,谁跑得快?为什么?
师生小结: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长的跑得快,路程短的跑得慢。
再看这张成绩表,猴子和小兔又是谁跑得快?为什么?
时间/分 路程/米
猴子 4 40
小兔 2 40
5、师生小结: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短的跑得快,时间长的跑得慢。
6、那么,谁跑得最快?你有什么办法比出快慢?拿出练习单把你的办法记录下来。(收集学生的方法进行投屏或板演)
时间/分 路程/米
松鼠 4 120
小兔 2 40
7、集体汇报讨论(分类依次呈现学生方法)
方法一:路程相同,比时间
120÷40=3 2×3=6(分) 6分>4分 松鼠快。
你能理解他的办法吗?你来说一说。
这时候,松鼠和小兔的什么是一样的?
方法二:时间相同,比路程
40×2=80(米) 120米>80米 松鼠快。
120÷2=60(米)60米>40米 松鼠快。
120÷4=30(米) 40÷2=20(米)30米>20米 松鼠快。
这三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让松鼠和小兔什么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种方法最简便,为什么?
(3)(板书算式)120÷4=30、40÷2=20算的是什么?(板书:1分跑30米,1分跑20米。)可以比快慢了吗?
(4)这时候,松鼠、猴子、小兔跑得时间都是?(圈出“1分”)
(5)“1分”在这里是1个单位的时间,我们叫它单位时间,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叫速度。(板书定义)也就是说:1分跑30米是松鼠的速度,我们还可以说松鼠的速度为30米/分(补充算式单位)。引导学生说小兔的速度。
(6)速度的单位读作?(板书:米每分)速度的单位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为什么要这么写?
(7)看来速度与路程、时间有关系,速度是怎么计算得到的?(板书关系式)
(二)算一算:它们的速度分别是多少?
你是如何列出算式的?(根据关系式)
速度的单位是什么?如果只写路程单位:千米、米,会怎么样?
它们的速度相同吗?为什么?(速度单位不同)
你有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速度?(转化速度单位)
说一说
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①生齐读,抽生说:声音1秒传播340米
光传播的速度为30万千米/秒。
①生齐读,抽生说:光1秒传播30万千米
②用“电闪雷鸣”丰富理解:光速比声速快。
猎豹每小时大约奔跑115千米。
①生齐读,抽生说:猎豹的速度约为115千米/时。
蜗牛每小时大约爬行8米。
①生齐读,抽生说:蜗牛的速度约为8米/秒。
(5)你觉得还会有哪些速度单位?
练习巩固 拓展提升
选一选
( )的速度为4千米/时。
A.人步行 B.自行车 C.摩托车
①引导理解4千米/时是什么意思?(提示:举例说明4千米)
(2)100米短跑冠军的速度约为( )。
A.10米/分 B.10米/秒 C.10千米/分
①引导理解各选项中速度的意义。
②提示:100米短跑冠军跑完全程大约需要10秒钟。
总结课堂 体会感悟
谈谈收获(抓要点:速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单位等)
【板书设计】
路程、时间与速度
松鼠 猴子 小兔
单位时间内行的路程叫速度 1分跑20米 1分跑15米 1分跑30米
速度=路程÷时间 80÷4=20米/分 60÷4=15米/分 60÷2=30米/分
读作:米每分
我8小时行驶了480千米。
我行驶360米花了6分钟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