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别的情思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知识,在反复诵读中读出词的韵律美。
2.在反复诵读、品味中,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
3.以读促写,学习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达离别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诵读中体会词的韵律美,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学习运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交流:听歌曲,李叔同《送别》
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听了一首歌曲,有同学了解这首歌吗?你听出了什么?
二、课题引入
1.离别,从古至今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一说到离别,种种情思就涌上心头,激发了许多文人墨客的灵感,创作了很多经典的作品。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离别诗呢?正如诗歌在唐朝达到顶峰一样,在古代还有一种的文学体裁在宋代极为兴盛,那就是——词。所以又有“唐诗宋词”之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宋词,请齐读课题。
2.在这首词中“卜算子”是什么?你还知道以卜算子为词牌名的词吗?你还学过什么词牌?那题目是什么?读着这个题目,我想起了我们曾经学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题目的意思吗?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去广陵。现在你能说一说,《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意思吗?王观送鲍浩然去浙东。浙东是哪?浙江省的东部,鲍浩然的家就在那,那儿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繁荣富饶之地。
三、指导朗读
1.诗词贵在多读,现在请大家小声读读一读这首词,看看有没有需要我们注意的生字。学生交流,老师补充(卜、行) 。词中有一个特别容易读错的字“那”这是一个通假字,通“哪”。通假就是古人用音同或音近字的代替其他字。现代文中可不能这样用,现在如果这样使用就会认为是——错别字了。你能来读一读这首词吗?
2.刚才那位同学读得真是字正腔圆,但想要读得更好,还得把握诗词的节奏,现在请大家自己试着给这首词画一画节奏。现在对照老师读的节奏,检查一下你画对了吗?大家按照这个节奏来读一读。
3.节奏读出来了,诗词的韵味还差一点,老师给大家带来的第三个朗读法宝——声断气连,就是最后一个字不要戛然而止,让它的声音自然降低变慢,直到换气。比如(教师示范)我们来听听(出示视频)请同学们带着这三个读古诗词方法,同桌练读,尽量读出词的韵味。
4.指名读,互评。请大家一起韵味十足地齐读一遍。
四、探究词意。
1.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我们刚才的朗读,再借助书本上注释,想一想,这首词上阙写了些什么?写的是水,是山,其实就是写“景”(板书景)那下阙又写了什么?写的他们的送别之“情”(板书情)。
2.先来读读上阙,找一找词中写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分析其美在哪里。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句话什么意思?用了什么方法?这是一个怎样的美人?眼波流动,好像泛着点点泪花,眉头紧皱,好像有许多忧愁。我们经常把美人比作山水,如“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但这里作者却反其道行之,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比作美人,真是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啊!这样的山水美吗?板书(水美,山美)我们来读一读。在送别之际,作者心目中这个含着泪水,眉间布满忧愁的美人是谁呢?是鲍浩然的远方的爱人,因为思念而满怀愁绪,也暗示着友人回家的心情非常迫切。
3.接下来词人的一问一答用的是什么方法?(设问)这句话非常有趣。他明知故问“欲问行人去那边”,是什么意思?“眉眼盈盈处”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结合上句中说水像眼,山像眉,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山水交汇处,也就是鲍浩然的家乡。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有山有水的江南风景?出示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可以想到哪些诗句?齐读这句话,把美感读出来。这“眉眼盈盈处”我们还可以再琢磨一下它的意思,我们知道这句话是在赞美友人的家乡风景秀丽。家乡还有谁呢?他的爱人正凝目远眺盼望着丈夫回到家乡。所以,这里的眉眼盈盈处有双关的意思,既指清新美丽的山水,还指有着盈盈眉眼的美人。作者的构思是多么的巧妙呀!让我们想象画面再来齐读上阙。
4.既然是表达送别的词,文中的离情别绪表现在哪里呢?用横线画出有关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春天归去你会有怎样的感觉?那这时好朋友又离去了,那真是?(依依不舍,万分留恋)体会到了什么?(板书:不舍)谁来读一读?(我听出了依依不舍)谁再来读一读?(真是万分留恋啊)
王观看着友人的小船越行越远,心中的不舍与留恋越来越浓,但我们却找不到一个愁字,因为作者把这种离愁都融入这美丽的山水之中了呀。
5.词人只想表达一种不舍的情绪吗?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情感?我们来看看最后一句。“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句话什么意思。想一想鲍浩然回到浙东回到家乡看到的是什么?还能看到什么?正是春光潋滟百花盛开的情境,再加上一家人齐聚一堂,其乐融融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一个“春”字,表面写的是美丽温暖的春天,实际上指的是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让他和春天在一起,其实是希望他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是他对朋友的一种什么?板书祝福。这是多么真挚的祝福啊!我们一起来读下阙,感受作者的不舍和祝福吧!
6.就在这样清新美丽的山水间,王观带着不舍和祝福送别了好友鲍浩然,我们一起再来入情入境地读一读这首词吧!(板书:入情入境)
五、总结方法
1. 这首词描写了词人送别好友鲍浩然归家的情景。词人将景和情巧妙相连, 借助于水美山美,表达了词人对好友的不舍,又表达了词人对好友与家人团聚的美好祝福。这是什么方法?(借景抒情)这种方法把真切的感情融入到外界景物中,既含蓄又极富感染力。
2.你还能举出这种借景抒发离别之情的古诗词吗?读一读下面两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依依惜别)《别董大》(豁达豪迈)《黄鹤楼送孟浩之广陵》(先情后景)比一比,这两首诗和今天我们学过的这首词有什么相同之处?(主题相同都是离别,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又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情感不同,有的是先景后情,有点是向情后景。)
六、以读促写
1.说完了书中的离别,我们现实生活中也有离别!同学们,再过些日子你们就要告别母校了,回忆在一起的那些美好时光,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你拿起笔,对老师,或对同学,亦或是校园写几句告别的话语,如果能借用学校某一处的景物,表达你心中的离别之情,那就更好了。大家觉得学校的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墙角的三角梅、散发芬芳的七里香、柔然的草坪、笔直的跑道、挥洒着汗水的操场、喧嚣的教室……)如果能引用表达送别的诗句,那就更好了。
2.学生写话,交流。
3.同学们这就是人生,有相聚也有别离。离别之际你们有这么多的话送给同学、老师,我也有千言万语想送给你们,这万语千言凝聚成这样一句祝福:“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希望大家永远和幸福温暖的春天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