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孟母三迁
昔孟子少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选自《列女传》)
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来源:21cnj*y.co*m】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其舍近墓 ( ) (2)遂迁居市旁 ( )
2.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3.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画蛇添足
楚有祠①者,赐其舍人②卮③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④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①祠:古代贵族每年四季祭祀祖先,各有名称,春祀叫做“祠”。 ②舍人:战国和秦汉时期,王公贵族的门客称舍人。③卮:古代盛酒的器皿。④画地:在地上作画。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引酒且饮之 (拿;举) B.数人饮之不足( 够 )
C.我能为之足 ( 的 ) D.终亡其酒(丢失)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6.读了这则故事,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21·cn·jy·com
7.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誉之曰(称赞) B.于物无不陷也(穿透)
C.吾矛之利(好处) 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句首发语词)
“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9.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
10.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
11.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说说(不超过200字)。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杨生畜一犬,甚爱之。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往视,见井中有人焉。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行人曰:“以此犬见与。”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生知其意,遂应之。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2.为下列字选择正确的义项。
(1)若不与我,“与”:_________
A.和 B.结交 C.给 D.赞成
犬引颈下视井中,“引”:_________
A.延续 B.伸长 C.举 D.导引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14.文中“甚爱之”中的“之”指代______,“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指代_______。
15.杨生答应行人要求的原因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① , 诵② , 其母方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谖④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 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21cnjy.com
【注】①少时:小时候。②诵:背诵。③辍(chuò)然:突然中 止的样子。④谖(xuān):遗忘,忘记。【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6.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其母方织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
17.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为中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谖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孟母通过________这件事,告诉孟子________这个道理。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自——从。 ②坠——掉落。 ③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21*cnjy*com
19.《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__》,编者是_______。
20.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
③遽____________ ④求____________
21.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2.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出处:21教育名师】
23.解释括号里的词。(1)众皆弃去( )(2)破之( )
24.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25.“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请举一例。2·1·c·n·j·y
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2-1-c-n-j-y
26.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27.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29.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参考答案:
1. 靠近 于是
2.居住的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3.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分析】译文:当初孟子小的时候,他的家靠近墓地,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就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21教育网
1.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此非吾所以处子也”和“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可知,孟母三次带孟子搬家的原因是哪些地方不利于教育孩子。www.21-cn-jy.com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准确。本句中要注意“此”、“非”、“吾”、“处子”的翻译。www-2-1-cnjy-com
4.C
5.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
6.故意卖弄会弄巧成拙;真理越出一步会变成谬误。(或:有的人为人处世,总觉得自己比别人高明,不顾客观实际,结果把事情办糟。)【版权所有:21教育】
【分析】译文:楚国有个主管祭祀的官员,把一壶酒赏给来帮忙祭祀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喝这壶酒不够,一个人喝这壶酒还有剩余。请大家在地上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准备饮酒,然后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画蛇说:“我能够给蛇添上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的蛇画好了,夺过他的酒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怎么能给它添上脚呢?”于是就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那个给蛇画脚的人最终失掉了那壶酒。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我能为之足”的意思是我能给蛇添上脚,其中“之”是代词,指蛇。21*cnjy*com
5.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要将重点字词翻译准确。本句要把“固”、“安能”、“之”的翻译。
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画蛇添足》告诉我们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7.C
8.因为自己把“矛”和“盾”的功力都夸大到绝对化程度,使自己不能自圆其说,处于尴尬局面,无法回答。
9.卖矛的时候,可用一个质量不如自己的矛的产品加以比较,卖盾的时候用同样的方法加以比较,这样既可以试出自己矛的好处,也能比较出自己盾的质量。
10.说话、做事都要认真考虑周到,不要自行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11.我的同学看到别人带了个足球踢,嫉妒了,因此,说:“我最讨厌踢足球了。” 第二天,我带了个足球,我们玩的时候,他说:“带我一个,我最喜欢踢足球了。”同学都说:“你不是讨厌踢足球吗?”他张口结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分析】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7.本题考查对加点词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吾矛之利”的意思是我的矛很锋利,其中“利”是锋利的意思。
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通过阅读可知,这个楚国人不能回答时因为此时他意识到了自己之前说的话是矛盾的,怎么回答都不好。
9.本题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推销矛和盾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将自己的矛和盾与别人的矛和盾进行比较。
10.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寓意的掌握。《自相矛盾》告诉我们做事说话皆应三思而后行,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
11.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叙述的故事能够表现出某一个人自相矛盾即可。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12. C B
13.杨生被救出,行人牵着狗离开了,狗一边走一边回头看他。
14. 狗 行人
15.因为狗伸着脖子往井中看杨生,让他答应行人的要求。
【分析】译文:杨生养了一条狗,非常喜爱。一天晚上杨生赶路,掉在了枯井中,狗在旁边叫了一晚上。第二天早晨,有路人经过,觉得这条狗对着井号叫很奇怪,过去看道到了井中有一个人。杨生说:“如果您能够救我出来,我肯应要重重地报答您。”那个人说:“(如果)你把这只狗给我,我就救你出来。”杨生说:“这只狗曾救活过我,不能给您。”路人说:“如果不给我,就不救你出来。”狗就伸长脖子看井(里面),杨生明白了它的意思,于是告诉路人,要把狗给他。杨生出来了,行人用绳子牵着狗离开了,狗不时的回头看。五天之后,狗在晚上逃走了回到了杨生身边。
12.本题考查对加点字的理解与分析,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进行作答。“若不与我”的意思是如果不给我。“犬引颈下视井中”的意思是狗就伸长脖子看井(里面)。
1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要把句中的重点字词翻译准确。本句中要注意“出”、“系”、“时时”、“顾”的翻译。
14.本题考查对多义字的理解与分析。“甚爱之”中的“之”是代词,指的是犬。“生知其意,遂应之”中的“之”是代词,指的是行人。
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通过阅读文章可知,杨生本来是不愿意答应行人的,但是够伸脖子往井中看了看他,给了他信息,让他答应行人。
16. 正在; 割断
17. 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呢? 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
18. 割断她的织物; 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否则就会半途而废
【解析】16.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可参见译文。参考译文:孟轲小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小孟轲突然停止背书,然后再背诵下去.(发现这种情况),小孟轲的母亲知道他是因为分心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途停止背书 ”小孟轲回答说:“书中有些地方忘记了,后来又记起来了.”(这时),小孟轲的母亲拿起刀割断她织的布,用这种方法来警告他(读书不能半途而废).从此以后,小孟轲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
17.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1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19. 吕氏春秋·察今 吕不韦
20. 本指徒步过河,此指渡过。 指示代词,这儿 急忙,立即,匆忙。 寻找。
21. 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22.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该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改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死守教条,否则会一事无成。
【分析】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19.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编者是吕不韦。
20.本题考查学生对古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先结合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加古文中引申义作答。
涉,过,渡。是:指示代词,这儿。遽:急忙。求:寻找。
21.查将指定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要解释出关键字词的意思。结合古诗的写作背景进行翻译,翻译时既要字句对应,又要根据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
(1)吾:我 坠:掉落
翻译为:我的宝剑是从这儿掉落下去的。
(2)求:找
翻译为: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荒唐了吗?
22.考查了对寓义的理解。通过阅读可知,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21·世纪*教育网
23. 离开 击破
24.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
25.曹冲称象;瓦特留心观察水沸腾发明蒸汽机
【解析】23.略
24.略
25.略
26.B
27.B
28.D
29.C
【详解】译文:宋国有个富人,因下大雨,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去(赶紧)修筑它,一定有盗贼进来。”他们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并没有理会)。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认为自己的儿子很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