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3:4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小升初专项训练-小古文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A.老媪 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没有实际意义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
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猫 斗21*cnjy*com
黄白二猫,斗于四屋上,呼呼而呜,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
[注释]①斗:打斗。②于:在。③呜:叫。④久之:许久。⑤逐:追。⑥走:逃跑。
5.根据小古文内容填空。
两只猫打斗,一只是( )猫,另一只是( )猫。它们在( )上打斗。
听,它们打斗时的声音:( );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 ),( ),不相上下。结果( )败,( )胜。
6.两只猫相斗的场面,你还可以用哪些四字词语来形容?
7.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黄猫比白猫厉害些。
B.有时只要你能再多坚持一会儿,成功便属于你。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1·cn·jy·com
8.“陈太丘与友期行”中“期”的意思正确的是(   )
A.期待 B.期望 C.一起 D.约定
9.“元方时年七岁”中“时”的意思正确的是( )
A.当时 B.时候 C.时间 D.时期
10.“元方入门不顾”中“顾”的意思正确的是(   )
A.理睬 B.顾虑 C.回头看 D.照顾
11.“待君久不至,已去。”的正确翻译是(    )
A.等你很久都没来,他已经先去了。
B.等了你很久,你都没到,他已经离开了。
C.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先走了。
D.招待你这么长时间不走,他已经离开了。
12.朗读下面这句话的正确停顿是(   )
A.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B.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D.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13.这则小古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
A.待人有礼貌 B.做人要守信 C.说话要有理 D.知错要改正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    ,及日中则如孟盂,此不为      ?”
一儿日:“日初出    ,及其日中    ,此不为      ?”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4.按原文填空。
15.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日中:_________________。 沧沧凉凉:_____________。
探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cnjy.com
16.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分别是从哪一种感觉获得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
(1)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17.两小儿的辩论富含智慧,是应该表扬的,而文中一句“孔子不能决也”虽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却也体现了孔子_____________的态度。www.21-cn-jy.com
1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听了两小儿的话,孔子会说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小时了了
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 清称:有名誉。 中表:指的是亲戚。 阳:老子的号。 奕世:世世代代。 了了:聪明 踧踖 :局促不安的样子。www-2-1-cnjy-com
19.给下列句子里的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
A.造诣;B.接见;C.会见;D.拜访
②既通,前坐( )A.前面;B.前进;C.上前;D.前排
③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 )
A.对……感到惊奇;B.认为……奇怪;C.奇怪;D.神奇
④人以其语语之( )
A.代替语言的动作;B.动词,说;C.名词,话;D.谚语
20.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
①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
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
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
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
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
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
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
21.孔文举进入李元礼府里拜访的理由是(   )
A.他的爸爸跟李元礼是朋友;
B.他的祖先孔子与李元礼的祖先老子是师徒关系。
C.他和李元礼的儿子是好朋友。
D.他跟李元礼是师徒关系。
22.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这里,孔融只是说了个前提,省略的结论是(  )
A.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聪明。
B.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聪明。
C.难怪太中大夫陈韪现在这么平庸。
D.难怪太中大夫陈韪小时候这么平庸。
23.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从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
A.博学多才; B.反应敏捷; C.应对机智; D.能言善辩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北人生而不识菱(1)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坐:因为。
24.下面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仕于南方 仕:做官 B.席上食菱 食:食物
C.欲以去热也 以:用来 D.欲以去热也 去:去除
25.下面这个句子停顿标对的是( )
A.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B.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C.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D.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6.以下句子翻译正确的是( )
A.“并壳入口”的意思是:并且把壳吃进嘴里。
B.“其人自护所短”的意思是:那个人想掩盖自己的错误。
C.“北土亦有此物否?”的意思是:北方的土里也有这个东西吗?
D.“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的意思是:这是因为他把不知道的当成知道的了。
27.这个故事所讲道理与孔子说的( )是一样的。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参考答案:
1.B
2.他路过这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
3.A
4. 持之以恒 只要有毅力,坚持不懈,肯下苦功,就能成功。
【详解】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2·1·c·n·j·y
5.黄 白 屋 呼呼而呜 耸毛竖尾 四目对射 白猫 黄猫
6.互不相让 针锋相对
7.B
【分析】译文:
有一只黄猫和一只白猫,它们在屋顶上打架,迎着呼呼的风鸣叫着,两只猫的毛耸立起来了,尾巴也竖起来了,它们四只眼睛对视着,两只猫不相上下。久而久之,白猫有点退缩了,黄猫乘胜追击,白猫急忙跑入屋子里,再也不敢出来了。2-1-c-n-j-y
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通过以上方法,我们可以较容易地从原文中找到答案。【来源:21cnj*y.co*m】
6.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还要用到平时积累的文学常识。比如:大打出手、一场混战。【出处:21教育名师】
7.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做任何事都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有时只要你能再多坚持一会儿,成功便属于你。
8.D
9.A
10.C
11.B
12.D
13.B
【分析】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陈太丘与友期行”的意思是: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时”的意思是“约定”。
9.“元方时年七岁”的意思是:元方当时年龄七岁。“期”的意思是“当时”。
10.“元方入门不顾”的意思是: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顾”的意思是“回头看”。
11.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翻译。同学们平时还要注意文言文翻译方面知识的积累。【版权所有:21教育】
1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根据每句话的意思合理地断句。21*cnjy*com
13.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做人要守信,否则就得不到别人的尊重。
14.大如车盖 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沧沧凉凉 如探汤 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15. 正午 寒凉 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16. 视觉 触觉
17.实事求是
18.我的知识也是有限的,学海无涯,我们都要不断学习。
【分析】译文: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21教育网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21·世纪*教育网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14.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去补全原文。
15.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对字词进行合理地翻译。
16.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两小儿辩日的依据分别为“太阳的形状”和“自身对太阳的感受”。因此,文中两小儿所持的依据分别是从视觉和触觉获得的。
17.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孔子很真实,不做作,从实际情况出发,能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
18.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运用创造性思维。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孔子所说的话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
19. D C A B
20. A D
21.B
22.C
23.A
【分析】译文:
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洛阳。那时李膺名气很大,担任司隶校尉的职务。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众的人、有名誉的人以及自己的亲戚才去通报。孔融到了他家门前,对看门的官吏说:“我是李膺的亲戚。”通报了以后,上前坐下来。李膺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 ”孔融回答说:“从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经拜您的祖先老子为师,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膺和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太中大夫陈韪后来才到,别人就把孔融说的话告诉给他听,陈韪说:“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很有才华。”孔融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了局促不安。
19.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对字词进行合理地翻译。
20.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对句子进行合理地翻译,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同学们平时还要注意文言文翻译方面知识的积累。
2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
我们可以从以下句子找到答案: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
22.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这是孔融讽刺中大夫陈韪的一句话。从这一点,我们不难判断出孔融的结论。
23.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孔融同别人的对话我们知道,孔融反应敏捷,应对机智,能言善辩。但它并不能体现出孔融博学多才。
24.B
25.A
26.B
27.B
【分析】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4.B. 席上食菱 食:吃
2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断句。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掌握文言句子的意思。然后,我们根据句意对句子进行合理断句。
26.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抓住每句话的意思,进行合理地翻译。同学们平时还要注意文言文方面知识的积累。
27.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全文,深刻理解短文内容。通过阅读短文我们知道,短文所讲述的道理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如果不懂装懂,就会闹出笑话。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