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窗》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3《天窗》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09:3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天窗》是茅盾写的一篇回忆性抒情散文。课文描写的是作者在不同时段透过天窗看到的形形色色的景物,而这些普通的景物在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编织下,又展现出了一个神奇多彩的世界。天窗,印刻着童年的片段,映照出孩童的情趣。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这篇散文的关键语句是“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凝聚着作者全部的情思,也串起童年的一个个片段。但是“唯一的慰藉”对孩子来说是抽象的,所以作者又选取了两个具体的情境展开写:一是下阵雨时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是夜晚时的天窗带给孩子们的乐趣。课文中的天窗是一个表达情思的意象,是将情思聚焦的一个事物。透过天窗,这些平常可见的事物也变得神奇而美妙。
《天窗》一文在语言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丰富奇特的想象,而且这种想象是依据实在事物产生新形象的心理活动。作者以“无”与“有”、“实”与“虚”的关联为纽带,把现实事物与虚拟事物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创设出奇特美妙的世界。先写“实”景——雨脚、闪电,再写幻想的“虚”景——外面世界的风雨雷电扫荡世界的壮阔画卷;先写看见的“一粒星、一朵云”,再写没看到的无数星和无数云;先写确实“有”的“一条黑影”,再写可能“无”的“唱歌的夜莺”等。想象,打通了“有”与“无”、“虚”与“实”的界限,作者把自己的情思藏在想象中,借儿童之眼打开一扇想象世界的“天窗”。
本教学设计努力践行“四元五环六会”教学模式,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从教材双线出发,通过搭建思维导图、表格等支架,梳理课文脉络;通过联系生活,将情境体验与学习任务有效融通;并通过表达,让言语智慧与想象思维共生融汇。
【教学目标】
认识“慰、藉”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卜”,会写“慰、藉”等11个字,掌握“慰藉、扫荡”等12个词语。
默读课文,能理解为什么天窗会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天窗带给乡下孩子的快乐,并从中感受到想象的乐趣。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了解“天窗”。
1.板书课题。相机介绍:著名作家茅盾生活在江南小镇,屋顶的天窗对作者的童年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出示预习单,反馈学生完成的题目。
3.结合课文,说说天窗在哪儿?有什么作用?
4.学生交流。
预设:在乡下人家的屋顶上。你从哪里发现的?你关注到了课文开头三个自然段。相机出示课文的1-3自然段。快速在课文中画出相关词句,写上“位置、样子、作用”。
5.小结:天窗能起到很好的采光作用,给黑洞洞的屋子带来了一些些光明,
这是大人们设计天窗的初衷。
【设计意图: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引子。问题导学,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将开启细读课文之旅。】
二、初读课文,聚集关键语句。
1.自读课文。
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又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边读边思考,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窗是_________。
(预设: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梳理场景:这句话出现了几次?
示思维导图(预习单),交流明了有两处场景,分别是雨天和晚上。
4.溯源解词。两次还都提到了慰藉(圈出),大家知道慰藉是什么意思吗?
“尉”字,它本意是右手拿着针灸扎针,什么时候需要扎针?身体不舒服了,那么心不舒服了,也需要调理,这就是“慰”。“藉”下半部分中的“耒”是耕田用的农具,所以“藉”就表示农人手扶犁耙,耕地除草。调理情绪,除掉心田的杂草,我们就需要——“慰藉”。
那么,我们的心田什么时候会长草呢?(请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聊一聊)是呀,这时候,我们是多么需要慰藉呀!内心得到安抚,安慰,这就是慰藉。
师书空范写。
(4)齐读两句话。
三、研读探究,把握关键语句,积累语言。
1.自由读文。
小小的天窗,是如何带给我们慰藉的呢?让我们走近雨天的场景,自由朗读课文的4、5自然段,结合文字说说天窗是带给我们怎样的慰藉?(下雨天,父母不让我们出去玩,我们通过天窗看到了雨、电,并且产生了想象。)
【设计意图:围绕课后习题,聚焦“雨天”场景,设计了两个学习任务:一是读文找关键句,让学生通过字形溯源对句中关键词“慰藉”形成初步印象:二是抓住“小小的天窗带给了我们怎样的慰藉”这一学习任务展开教学,让学生带着问题研读探究,深入理解“慰藉”。】
2.情境体验,体会“所见”,感受“慰藉”
(1)交流:下雨天你们喜欢干什么呢?
(2)读文:相机出示第4自然段,看,文中的孩子们喜欢在雨天干什么呢?
(3)情境对话:你在雨里跑着跳着,感觉怎么样?你仰着脸看过闪电吗?
是呀,可以在雨里奔跑,孩子们顶喜欢。可以仰着脸看闪电,孩子们顶喜欢。(圈出“顶喜欢”)
(4)情境朗读:然而大人们偏就不许,你听,那一声喊叫:“到屋里来啊!”——引读:随着,……
①情境想象:
孩子们被关进了地洞式的屋里,此刻没有光,只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只有________;这时候,你只感觉到_____________……
如果刚才是顶喜欢、顶兴奋,顶激动,而此刻就是顶——(顶无聊、顶失望、顶失落)
②是啊!还留恋外边世界的精彩,却被关进了黑压压的屋子,多扫兴呀!
【设计意图:在落实具体任务时,要基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创设情境,不断唤醒学生的真实经历和体验,感受情绪的前后起伏与变化。从“顶喜欢”到“顶失落”学生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在情境设计中,学生不仅逐步体会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也为之后的想象打开了一扇窗。】
(5)品读文字
①但聪明的孩子们发现了天窗,透过天窗,孩子们看到了什么?
再读:你会看见雨脚在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
※关注“卜落卜落”
在生活中,你还在什么情况下听到过这个词?(标红)读好这个词。
※关注“瞥”
生活中你什么时候有一瞥的体会?(偷偷地快速地看就是“瞥”)
②谁能再和我们完整说说你眼前浮现的雨点、雷电的画面?
(6)小结:“雨脚、瞥”就把雷电拟人化了,把雨写活了,加上一个拟声词,让我们自然地想到了画面,让我们用朗读读出雨点、闪电的调皮画面。(板书:善用拟人)
(7)过渡:看,透过小小的天窗,能看到如此有趣的画面(板书:看到的),难怪作者说:引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3.品读字词,延展“所想”,体会感觉
(1)天窗让我们看到如此有趣的画面,还带给了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再次从第5小节找一找。(由这个产生了想象)板书:想到的
(2)感受体会:我们想象到“猛厉地扫荡世界的风雨雷电”,这是怎样的风雨雷电啊?指名读想象的句子。
a.你觉得这一句中,哪个词用的好?“扫荡”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扫荡”让我们感受到外面风雨的猛烈、恐怖、狂暴|风雨雷电的威力很强大、有威慑力。
b.为什么通过天窗感受到的风雨雷电的威力比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因为我们可以透过这小小的天窗发挥无穷的想象,此时的天窗就像放大镜,把孩子们细微的感受放大了十倍百倍。你来想象一下,这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这雨,是什么样的雨?风是怎样的呢?雷?闪电?(倾盆大雨、狂风大作、雷声响彻云霄、闪电划破夜空。)
【设计意图:这两个问题是课后题中出现的,这里需要抓住关键词,理解孩子们丰富奇特的想象,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让学生联系自身经历,表达个性化的理解。】
(3)想象画面:
你看,这雨脚,在天窗上卜落卜落跳,你想到它们在天窗外______。
你听,这闪电,在天窗上闪过,你想到闪电在天窗外________,雷在天窗外__________。
(4)提炼小结:你看,只看到了一点,却想象到了这么多,这就是——“无中生有”,可是这些你都没有看到,这就是——“虚中见实”。(板书)
(5)引读:作者用这样一句话表达了你们的感受:引读——“你想象到这雨,这风,……十倍百倍”
※品读“锐利”:所以,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平时我们会用锐利来形容什么?这儿的锐利是什么意思呢?(敏锐)随机书写“锐”。
(6)小结:是呀,透过小小的天窗,能激发我们无穷无尽的想象,天窗虽小,风景有趣;天窗虽小,想象无限。所以,我们说,引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7)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五小节。
【设计意图:研读感悟,合作探究,内化吸收,三个环节环环相扣,循环往复,使学生思维走向了更深处。这部分教学,在学生研读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情境体验,品读文字,想象画面,实现生本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他们相互启迪,不仅共享了思考力,还共生了表达力,促进了生命情感的共生、共长。】
四、迁移运用,体验想象的快乐
1.出示题目:请想象自己成为乡下孩子中的一员,就在那样的夜里,在地洞似的屋子里,可能会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要点:想象要自由、要天马行空;事物前面要加形容词。
依照课文4、5自然段完成仿写。
仿写: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闪过的一道光亮,想象到 。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一片被风吹落的树叶,想象到 。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 ,想象到 。
2.学生练笔,交流评议。
【设计意图:能够表达出来的知识才是真正有力量的知识,才是真正转化为能力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语言的积累要通过语言实践才能真正实践。】
五、总结。
屋顶上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无限快乐的享受!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小小的天窗,就是乡下孩子放飞心灵的天窗啊!
下节课,我们将走近夜晚的情景,进一步感受天窗是带给我们的慰藉。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
3.推荐阅读:诗歌《天窗》。(详见作业单第四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雨天一方小小的天窗抚慰了孩子们沮丧寂寞的心灵,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因而作者说——小小的天窗是唯一的慰藉。这方小小天窗的神奇之处,还在哪儿呢?
二、紧扣想象,走进“天窗”
1.自由朗读课文6、7自然段,思考在什么情况下,小小的天窗又成了孩子们“唯一的慰藉”,圈画相关语句。 随机书写指导“帐”。
2.借助示意图,小组内交流。(作业单第二题)
随机指导书写“霸”“鹰”。
3.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的,他们将零星的、分散的星、云,稍纵即逝的一条黑影,通过奇妙的想象组成一体,构成一个美丽、神奇的夜的世界。
4.此时,如果你是文中的孩子,你的心情怎样?带着这个心情,读一读。
三、关注表达,深化感受
1.同学们,老师把第七自然段换了一种形式,再读读看,你还发现了什么?(相机变成诗行)
(1)更有诗意
那这首小诗在言语上有什么特点?(相机标红看到的,想到的),看到的、听到的出现两次,反复的句式更有诗意,更像一首小诗,特别能抒发情感(板书:句式反复)
(2)第二人称
同学们,除了内容上的反复,这首小诗还反复出现了一个人称——你
追问:为何作者要用这么多“你”呢?带着问题再读读这首小诗想一想。难怪我们刚刚读的时候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就来到了那个地洞式的屋子,仿佛和图中的小男孩一样,看到了那一方小小的天空,仿佛一起想象到了那些画面。(板书:第二人称)所以,我们也仿佛体会到了作者所说的——引读:这时候,小小的天窗……
像这样被关在黑暗的屋中,独自面对这小小的天窗的情景一定还会有很多。当你感冒发烧,一个人呆呆地躺在床上;当你做了错事,躲在房间里偷偷地哭泣;当你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被可恶的新冠病毒关在了家里,那么,这个时候,面对那一方小小的天窗……我们的思绪又会是怎样的呢?
请你学习这个段落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也来写写你看到的和想到的。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也许是天窗外的世界激发了茅盾创作的灵感,在乌镇简陋的房子里他开始了自己文学的创作,从而写下了反映他童年生活的小说《春蚕》、《林家铺子》;优美的小品散文《白杨礼赞》,所以茅盾爷爷回忆往事时,说: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该被感谢的。活泼会想的孩子们能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齐读
(2)孩子们是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孩子们透过天窗,从雨脚、闪电想象了天窗外 ,从天窗中的 ,想到了天窗外的 。)
(3)为什么说“比他看到的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板书:想象丰富)
2.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慰藉,让孩子们有了无限的遐想。你们觉得作者笔下的天窗还只是一扇小小的玻璃窗吗?
(板书:根据学生回答相机给课题天窗画上“心”,加上双引号。)
小小的天窗就是一个小小的世界,它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带给他们无尽的想象与快乐。所以,作者动情地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被感谢的。
布置作业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详见作业单第一题)
2.迁移运用,想象表达。(详见作业单第三题)
3.推荐阅读:《大鼻子的故事》(茅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