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琥珀》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5.《琥珀》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09:46: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琥珀》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琥珀》是根据德国著名科普作家柏吉尔所著《乌拉波拉故事集》中的故事改写而成的。课文将这块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自然地融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中,把形成这块琥珀所需要的各种条件有机地编织在故事中,让合理推测与故事讲述巧妙结合,使科学性、故事性、趣味性有机结合,既贴近学生的认知心理,又能让学生增长知识。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阅读时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是基于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阅读策略上的进一步发展,旨在增强学生主动提问的意识,养成阅读时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提问题的基础上,本单元还提出了“试着”的进一步要求。《琥珀》的课后给出了“提出不懂的问题”的示范举例,紧承四年级上册“提出问题”的语文要素,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设计理念:
1.本教学设计努力践行“四元五环六会”教学模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思、议、批注、交流等体验过程中感知、感悟课文内容。通过绘制表格、“鱼骨图”等支架,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突破重难点,以问题导学,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落实“双减”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把作业有效融合课堂教学,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3.教学思维导图:
教学目标:
1.认识“琥、珀”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扎”,会写“怒、吼”等15个字,会写“怒吼、松脂”等15个词语。
2.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4.理解作者推测这块琥珀形成的依据。
教学重难点:
1.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2.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琥珀的形成过程。
3.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特点。
教学准备:
1.预习单、研学单、拓展单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我会认
1.掸 拂拭 挣扎
2.渗 测 澎湃
3.脂 餐 琥珀
我的发现:
本课生字我还能这样认:
(二)我会查
了解有关琥珀的相关知识,收集图片与同学分享。
走近作者:(德国)柏吉尔
(三)我会读
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我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我乐思
旧知回顾
提问的角度:内容、写法、启示等
读完课文,我提出了这些问题:
(五)我善问
预习完,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借助归类的形式,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提高识记效果。同时,对同一形旁的生字字义进行推测,在具体语境中,借助图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为接下来所要完成的“推测”的学习任务做了充分的铺垫。在预习时,让学生回顾上学期学过的提问的方法,为接下来的“尝试解决”做好准备。】
二、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学,总结方法
1.生字教学
(1)出示三组词
第一组:掸、拂拭、挣扎
第二组渗、测、澎湃
第三组脂、餐、琥珀
指名读,师相机纠音。这三组词你发现了什么?
(2)借助偏旁,学习字义
①提手旁与什么有关?
动作演示理解“掸”“拂拭”“挣扎”。
②学习多音字“扎”。(表示用锋利的东西刺时读“zhā”;表示用东西捆绑时读“zā”)
③想象画面: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④字理学习“餐”,指导书写
餐表示手抓兽肉兽骨或贝类水产品吃,在古代,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
书写要点:撇捺舒展,“食“”的最后一笔是“变捺为点”。
⑤“琥珀”两个都是斜玉旁,一般很珍贵的东西,才用上斜玉旁。“琥珀”是什么呢?德国有一位科学家,也是科普作家,不但为我们介绍了琥珀的形成,而且还编写成了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走进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2.整体感知
(1)出示选择题:作者介绍了一块琥珀的( )①形成 ②发现 ③特点 ④价值
指名说明选择理由。
(2)梳理问题
预习完课文,你们都提出了哪些问题?(学生分享,教师相机板书问题关键词)
(3)明确目标
同学们,我看到了你们提问的能力,真棒!四年级第二学期了,我们的能力要变得更强,我们要试着“解决问题”(板书)
【设计意图:以问题的提出促使学生阅读与思考的深入,同时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落实五环中的“问题导学”。】
(二)研读感悟,尝试解决
1.引出问题:“什么是琥珀?”
(1)文中哪些地方介绍了琥珀?请用“——”画出。
预设:第17自然段“这是琥珀,孩子。”第15自然段“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第18自然段“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
师小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联系上下文)
(2)进一步了解“琥珀”,还有什么方法?(板书:查资料)
(3)分享资料
琥珀,是一种透明的生物化石,是松柏科、云实科、南洋杉科等植物的树脂化石。树脂滴落,掩埋在地下千万年,在压力和热力的作用下石化形成 ,有的内部包有蜜蜂等小昆虫,奇丽异常。琥珀大多数由松科植物的树脂石化形成,故又被称为“松脂化石”。
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及内部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动物或植物碎屑。
常见琥珀种类:金珀,金蓝珀,绿茶珀,红茶珀,血珀,棕红珀,蓝珀,绿珀,虫珀等。
(4)谈收获。你对琥珀又有了哪些了解?
(5)欣赏琥珀图片。
(6)环节小测:琥珀是( ) ①松脂球 ②松脂球的化石 ③内有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化石 (学生说明选择依据)
【设计意图:以解决“什么是琥珀?”为例,研读关键段落,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信息,渗透“联系上下文”的解决问题方法。想要进一步认识“琥珀”,还要“查找资料”。一个环节下来,学生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归纳总结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五环中的“研读感悟”。】
(三)合作探究,梳理要素
过渡:短短几分钟,你们已经解决了一个问题,真棒!还有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1.出示问题:琥珀是如何形成的呢?
教师提示:应该重点阅读哪些自然段?用上刚才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故事六要素
课文是一篇故事,我们要了解过程,要抓住故事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3.梳理六要素,用关键词记录在“鱼骨图”上。
教师点拨:请你抓住关键句,找到或自己概括出关键信息。注意不能漏掉任何关键细节,否则这块琥珀就难以形成了。
4.学生独立完成
5.小组交流补充
6.一小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师生共同板书完成“鱼骨图”(详见板书)
【设计意图:研读重点段落,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真实还原琥珀形成的现场。小组合作补充各要素的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的检索能力和概括能力,落实五环中的“合作探究”。】
(四)内化吸收,理解概述
1.对照“鱼骨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其他同学评价。(评价标准详见“拓展单”)
绘声绘色讲故事(评价单)
1 把故事讲清楚 你真棒! 加油哦!
2 把故事讲生动 (用上语气词、关键词) 你真棒! 加油哦!
3 带上表情动作 你真棒! 加油哦!
我一共得到
要点:约一万年前的一个夏天的正午,在海边的老松树上,一只蜘蛛想要吃一只苍蝇。这时一滴松脂滴下来,两只小虫被一齐重重包围在其中,经过漫长的地质变化,两只小虫被淹没了,最终变成了化石。
【设计意图:“鱼骨图”上,六要素都标注上了关键信息。引导学生根据“鱼骨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的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同桌互说,生生评价等形式,不断强化认知,落实五环中的“内化吸收”。】
(五)运用创造,猜想故事
1.阅读拓展单《我是怎么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
2.试着梳理要素,猜想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还原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学生明白了琥珀形成的基本条件。拓展阅读让学生尝试猜想不同琥珀形成的故事,学着作者编写一个生动的故事,落实了五环中的“运用创造”。】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绘制图表,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还有哪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呢?(请教别人、联系生活实际......)是的,课前你们提出了好多的问题,请你们用上这些方法试着解决,已经能解决的在旁边打上钩,还有部分没解决的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探究。
板书设计 :
5琥珀
四、课外拓展
(一)写一写
1.夏日的太阳照得火热,海水在很远的地方翻腾nù hǒu( ),波浪不断chōng shuā( )着海岸。
2.我们可以想象蜘蛛和苍蝇在sōng zhī( )里怎样zhēng zhá( ),还可以tuī cè( )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xiáng xì( )情形。
(二)做一个讲解员,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
绘声绘色讲故事(评价单)
1 把故事讲清楚 你真棒! 加油哦!
2 把故事讲生动 (用上语气词、关键词) 你真棒! 加油哦!
3 带上表情动作 你真棒! 加油哦!
我一共得到
(三)梳理要素,猜想故事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
邢立达
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 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
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过渡环节。神秘的中间环节是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这个羽毛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艺术家的复原,我们看到这是一只在地面上奔跑的、只有18 厘米高、吃着小昆虫的肉食性小恐龙,非常可爱。
(选自《北广人物》2018 年第18期)
思考:这只小恐龙的尾巴是怎么跑到琥珀里的?说说你猜想的故事。
【设计意图:在具体语境中书写生字,不仅巩固了生字,还复习了关键语句。把形成故事讲给家人听,听听别人的评价,实现了所有孩子都能内化知识,学会表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问题导学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知道了琥珀是如何形成的。这节课,我们来继续来解决问题,来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
(二)研读感悟,科学推测
1.琥珀的形成是要经历漫长的岁月,作者没有真真切切地看到这块琥珀是如何形成的,但他却在文章中用一个生动的故事为我们讲述了琥珀的形成,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预设:是从那块琥珀推测出来的。
课文这样写道,一起读:“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以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
2.理解“推测”(是有依据的猜想,据已知推未知)
3.小组合作学习1-12自然段,联系琥珀的形成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出了几万年前故事的详细情形?完成学习单。
形成的情形 推测的依据
(三)对比阅读,关注表达
1.读课后“阅读链接”,说说与课文表达上的不同。(预设:课文表达生动有趣)
2.你觉得能体现这篇文章有趣、生动、形象的语句有哪些?请自主学习,默读故事,找出一处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
(四)内化吸收,运用创造
1.总结文艺性科普文的表达特点:运用比喻、设问、拟人、对话等方法。
2.在《琥珀》中,作者根据琥珀推测了它的形成的故事,充满想象又合乎逻辑。其实琥珀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有金珀、蓝珀、绿茶珀、血珀等。
3.如果让你推测琥珀形成故事,你认为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4.小组合作探究“必备条件”。
5.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琥珀种类,查阅有关资料,学习作者的表达,试着推测它的形成故事。
(五)拓展延伸,激发兴趣
科学遇到文学,科学就不枯燥了,文学就愈加精彩了。那么能够写下这样文章的作者是谁呢?
1.介绍作者柏吉尔
2.介绍《乌拉波拉故事集》
3.出示书本目录,推测课文选自哪个章节。(预设:玻璃棺材)
总结:大自然给我们留下了很多深奥的科学知识,等着我们去发现探究,而这本书中蕴藏着很多你们想知道的关于科学知识的答案,课后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探索、阅读。
《琥珀》预习单
班级 姓名
我会认
1.掸 拂拭 挣扎
2.渗 测 澎湃
3.脂 餐 琥珀
我的发现:
本课生字我还能这样认:
我会查
了解有关琥珀的相关知识,收集图片与同学分享。
走近作者:(德国)柏吉尔
我会读
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能做到(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我读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乐思
旧知回顾
提问的角度:内容、写法、启示等
读完课文,我提出了这些问题:
五、我善问
预习完,我还有不明白的地方
《琥珀》研学单
班级 姓名
梳理故事的六要素,用关键词记录在“鱼骨图”上。
【设计意图:通过梳理六要素,研读重点段落,抓住关键信息,提取这块琥珀形成的条件,再现琥珀的形成过程。为学生完成“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这道课后练习题搭建了支架,突破了重难点。】
2.小组合作学习2-12自然段,联系琥珀的形成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推测出了几万年前故事的详细情形?完成表格。
形成的情形 推测的依据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围绕课后习题,联系琥珀的形成,体会到作者推测的科学性,突破了重难点,为之后的推测其他琥珀形成故事做好铺垫。】
《琥珀》拓展单
班级 姓名
写一写
1.夏日的太阳照得火热,海水在很远的地方翻腾nù hǒu( ),波浪不断chōng shuā( )着海岸。
2.我们可以想象蜘蛛和苍蝇在sōng zhī( )里怎样zhēng zhá( ),还可以tuī cè( )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xiáng xì( )情形。
二、做一个讲解员,向自己的家人朋友介绍琥珀的形成过程。
绘声绘色讲故事(评价单)
1 把故事讲清楚 你真棒! 加油哦!
2 把故事讲生动 (用上语气词、关键词) 你真棒! 加油哦!
3 带上表情动作 你真棒! 加油哦!
我一共得到
三、阅读短文,猜想过程。
我是怎样从琥珀中发现恐龙的(节选)
邢立达
琥珀不仅是树脂的化石,而且它里面包裹着史前的生命,这些活灵活现的生命,是我 们古生物学家一生的追求,我们称之为“时光的胶囊”。它冻结了时光,把上亿年前的古生物包裹起来,原封不动地送到我们面前,这是它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还在琥珀里找到了可爱的小恐龙。有一天,一位琥珀商对我说:“这个琥珀好漂亮,有两只小蚂蚁正在往树上跑。”我仔细一看,这个所谓的“树”是羽毛,而且这个羽毛非常原始,只可能出现在白垩纪的古鸟身上,或者是当时普遍存在的恐龙身上。
我当时心情非常激动,把这个标本带回中国,经扫描发现,这果然是一段有着八九个椎体的恐龙尾巴。
鸟类的羽毛多样性极强,一共有五个发展阶段。这个琥珀里的恐龙羽毛并不属于这五个阶段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处在两个阶段之间的 过渡环节。神秘的中间环节是全世界古生物学家的终极追求,这个羽毛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经过艺术家的复原,我们看到这是一只在地面上奔跑的、只有18 厘米高、吃着小昆虫的肉食性小恐龙,非常可爱。
(选自《北广人物》2018 年第18期)
思考:这只小恐龙的尾巴是怎么跑到琥珀里的?说说你猜想的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还原了琥珀形成的过程,在交流过程中,通过提取关键信息,学生明白了琥珀形成的基本条件。拓展阅读让学生尝试猜想不同琥珀形成的故事,学着作者编写一个生动的故事,落实了五环中的“运用创造”。】
四、推荐阅读
《乌拉波拉故事集》(柏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