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海上日出》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09:36: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海上日出》选自巴金的《海行杂记》,是一篇优秀的写景抒情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坐船在海上观看日出的情景,语言质朴而准确、生动而形象,是描写日出的经典散文。作者依次描写晴朗天气的日出,天边有云情况下的日出,表达了对这一自然奇观的喜爱之情。
作为习作单元中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海上日出》有其典型性和实用性。教学时要体现单元人文主题“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带领学生品悟作者如何用朴实的文字“著”述海上日出的奇观的。从“表达顺序”来看,本文紧扣“变化”,向学生展示了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变化的写法;从“语言表达”方面,本文抓住表示变化的关键词句,让学生沉浸于课文的审美意境之中,同时又体会按照太阳变化顺序写海上日出的好处。无论从哪个角度,本文都能很好地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课后三道习题的训练,直指文章的重点句段和关键词语的品析,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复述表达和结合实际观察所获进行仿说,分梯次落实单元阅读要素,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和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基本方法,并在迁移运用中实践表达,实现从“感知”到“表达”的平稳过渡。
设计理念:
1.落实“四元五环”教学模式,优化课堂结构,促进自主学习,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2.落实“双减”精神,提高课堂效率,把作业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实现“减负提质增效”。
3.教学思维导图:设计了课前预习、课中研学、课后拓展三大板块,单元导读页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课前预习、导入新课,鼓励学生提出自学的疑问,以疑导学。课堂研学活动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反复朗读,情境创设,补白想象,体悟情感,了解日出时的景象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堂研学任务,把时间充分还给学生,注重教给学生体会按景物变化顺序写景的写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学习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扩、刹”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荷”,会写“扩、范”等9个字,会写“清静、扩大”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日出时的景象。
3.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培养爱美的情趣,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学习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按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的方法。
教学准备:
师:多媒体课件
生:完成课前预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一、课前预习
(一)我悦读
1.我已经读了( )遍课文,能把课文读得( 正确 流利 有感情)
2.我能读准以下词语:
扩大 范围 努力 一刹那 灿烂 替代 镶嵌 紫色 不仅 重荷
3. 我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并选词填空。
刹那 夺目  分辨  重围  奇观
上面的词语中,有“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见的事情”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有“(光彩)耀眼”的意思的词语是________。
4.“荷”在文中的读音是 ,另一个读音是 ,组词 。
(二)我会写
我能把字写正确、美观,并会提醒大家书写时要特别注意的地方。
扩 范 刹 替 镶 紫
我善思
1.作者按什么顺序生动地描写了海上日出这一景象?试着填一填。
( )→( )→( )
2.《海上日出》一文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自然条件下的海上日出的奇观。(试着填一填)
(四)我会查
搜集关于本文作者巴金的资料,写下你最愿意分享的部分。
(五)我想问
我能在课文中不明白的地方打上“?”,或写出自己的疑问。我最想在上课时提出的问题是:
【设计意图:预习单共设计了我悦读、我会写、我善思、我会查和我想问五个板块。我悦读,关注学生的读书习惯以及生字新词的自学,鼓励在预习中把课文读通、读准,注意难读的字音。我会写意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选择特别注意的生字中,主动掌握生字。我会查,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自己的办法主动查找相关资料,为课堂学习做铺垫。我想问,是“四元五环”课题研究确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思考力、创新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美景创境,问题导学
1.出示单元导语,明确目标。(课件2)这节课我们将进入第五单元的学习,请看导读页,“妙手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告诉我们这整个单元我们将学习什么?学习时我们要达到什么目标?
2.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板书:日出)同学们,你们在哪见过日出?能说说你所看到的日出的样子吗?
预设1:我在山上看过日出,太阳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脸,但是依然感受到太阳在努力地放射光芒。
预设2:我在海上看过日出,红彤彤的,就像害羞的女孩。
(2)板书课题,质疑导学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爷爷也看过日出,他看到的是海上的日出,(补充:海上)情不自禁地发出这样的赞叹——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课件3)
(1)理解“奇观”:雄伟、美丽而又罕见的景象。
(2)质疑:作者是怎样写出海上日出的壮观呢?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时很伟大的奇观?
3.走进作者,了解写作背景(课件4)
简介作者: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回顾四年级上册学过的巴金的《繁星》(此文写于1927年作者赴法留学途中),引出本文的写作背景:巴金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去法国留学,在轮船上,观察海上日出的景象,他非常喜欢这幅大自然画卷,就用文字把这些美丽的画面描述了出来。
【设计意图: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谈话导入,再现日出的景象,让文字感性化、活动化;问题的提出,再补充作者的资料,促使学生阅读与思考不断深入。在好心情和好奇心的驱动下学习课文,情绪会高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欲望。】
(二)研读感悟,梳理条理
1.指名读,齐读下面的词语:(课件5)
扩大 范围 努力 一刹那 灿烂 替代 镶嵌 紫色 不仅 重荷
2.读准翘舌音“刹(chà)”和平舌音“紫”,“一刹那”是表示时间很短的意思,找出
课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出示:转眼间、一转眼、一会儿等,强调同一个意思可以运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
3.读准多音字“荷”,“重荷(hè)”是指“很重的负担”,“荷”的意思为( )(出示解释条)选一选:①背、扛 ②负担
强调“荷”的另外一个读音“hé”,并组词。
4. 学写“镶”“范”字。 (课件6)
镶:左窄右宽,两个口写得扁,笔画繁杂,书写时要紧凑。
范:上下结构,三点躲在草字头的下方。
5.通过自学,你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吗?
6.哪些段落具体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分别写了哪些天气情况下的日出的情景?
梳理:作者写了三种情况的日出:(课件7)
天气晴朗时的日出
多云天气时的日出
黑云天气时的日出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本要求,也是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前提。对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并不是所有的字词都要教,借助预习单了解学情,有重点地教。通过梳理课文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三)合作探究,感受变化
1.海上日出是一个奇妙变化的过程,请大家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能够体现海上日出变化的词句,想想作者写出了日出的哪些变化? (课件8)
预设1:作者在观察海上日出,运用了一连串表示时间转换的词,如 “转眼间”“过了一会儿”“一刹那”“忽然”等来描写变化之快。
预设2:作者还写出了日出时太阳的颜色、光亮和位置的变化。
2.借助表格,交流变化:
作者是怎样抓住太阳的颜色、位置和亮光写日出的景象?借助学习单,梳理日出的变化过程,并思考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出这些变化的?在感受最深的地方进行圈画批注,并想想这些词句仿佛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自主学习,梳理变化。(课件9)
变化方面 具体描写(摘录关键词)
颜色
光亮
位置
(2)小组反馈交流,把表格补充完整。
(3)汇报交流,从这些变化中,你有什么发现?
变化方面 具体描写(摘录关键词)
颜色 浅蓝、红霞、红是真红、红得非常可爱、深红
光亮 加强它的亮光、没有亮光、发出夺目的亮光、有了光彩
位置 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
预设:这些变化,写出了太阳升起时颜色由浅到深,光亮由弱到强,位置由低到高的过程。
(4)这些词句仿佛让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5)小结:颜色、光亮、位置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变化而变化的,也就是作者是按照太阳的变化有顺序地把日出过程写清楚的。
(板书:有顺序、抓变化)
3.关注语言,体会表达
出示句子: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课件10)
(1)比较句子: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
①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少了“转眼间”和“慢慢地”)
②有这两个词好在哪?为什么?
预设:“转眼间”写出了日出前天空颜色变化的速度快,“慢慢地”是指红霞扩散的速度慢。
师:很短的时间作者却发现了这样细微的变化,说明什么?
(2)指导朗读:读出颜色的变化有快有慢(指名读,全班齐读,相机评价)
(3)文中还有多处描写作者的细致观察的句子,找找看。(课件11)
预设:
①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抓住“不转睛”感受作者怀揣着期待和渴望观察日出。
②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
抓住“果然”这个衔接词,体现作者的细致观察。
(4)小结:太阳的位置、颜色和光亮都在变化,正因为作者细致的观察,才能有顺序地记录下来,才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所以细致观察是能够把文章写得有顺序的前提。
出示句子: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课件12)
(1)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预设1.“努力上升、冲破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不但把太阳上升的过程写得很有顺序,还让我们感受到太阳在一步步地发生着变化。
预设2: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太阳上升得很不容易。让我感到太阳就像一个背着重重的背包在爬山的人,虽然很吃力,但仍坚持不懈地往上爬。
预设3:“冲破”和“跳出”两个动词,我感受到了太阳的威力,很壮观,表达了作者对日出景色的赞美。
(2)观看日出视频。
(3)有感情朗读语段,边读边想,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来说说你想到的画面。
4.小结:有顺序、抓变化,写景物才能写得清楚,恰当运用修辞手法,能写出变化的细致、生动的特点。虽然我们没有亲眼看到课文中所写的这一幕,但却能从形象逼真的文字中感受到这一奇观。(板书:用修辞)
【设计意图:巧借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通过朗读、圈画、想象等体验,在一次次的品读中,体会作者描写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从颜色、光亮和位置等方面进行描写的,揣摩按顺序、巧用拟人等方法写景物的表达效果。有效达成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的训练 ,也促进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落实五环中的“研读感悟”。】
(四)内化吸收,自主学习
1.说说海上日出的景象。(课件13 )(出示表格作支架)
提示:(1)要按照太阳的颜色、光亮和位置的变化顺序说清楚。(2)先自己试着说,接着同桌互相说说,再指名说。
2.引导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表格,以及抓关键词,鼓励学生说说海上日出景象,训练的同时,有助于他们有条理地描述,使文本得以内化吸收,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背诵,不但强化了学生对按照“景物变化的顺序”写景物这一习作方法的理解和运用,也再一次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恰当的词语来描写“景物变化”的精妙。】
(五)运用创造,多样表达
播放视频(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写一段话。(1)注意要按顺序写出变化过程。(2)可以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生动。(课件14)
【设计意图:用智慧的钥匙打开语言表达和想象思维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尝试运用习作方法进行表达实践训练,巩固练习这节课学到的写作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出景物的特点,学会写好景物的方法。 】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和作家巴金先生一起去欣赏海上日出,透过语言文字,领略海上日出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感受到作者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把这种壮观的景色写清楚,写生动。有云情况的日出又是怎样奇特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四、课外拓展:
(一)填一填。
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 tì( )黑云xiānɡ( )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zǐ( )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jǐn( )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二)选一选。
壮观 奇观
1.这不是很伟大的( ) 吗?
2.用数不清的红旗装饰起来的长江大桥,显得格外( )。
(三)读一读:鼓励学生阅读巴金的其他文章,如《海行杂记》中的其他篇目。
(四)练一练。
登泰山观日出(节选)
我没有在南天门停留。7点10分,我终于到达了日观峰。
我站在一块大石头上向东眺望着无际的群山,只见山峰之间白雾茫茫。大约过了七八分钟,东方天际出现了鱼肚白,是那么柔和,又是那么光洁。它不断地扩大,仿佛要淹没群山似的。它的底部则微露着淡红色,四周的云也发白了……
我目不转睛地望着这一切。一会儿,那淡红色加深了,范围越来越大,把邻近的云也照得发亮。这时,东方的天空发红了,在重重叠叠的峰峦的最东端,红得最浓、最艳,好像燃烧着的大火正在蔓延扩大。就在这一刹那间,那红绸帷幕似的天边拉开了一角,出现了太阳的一条弧形的边,并且努力地上升着,变成一个半圆形,放着强烈的光,把周围的红绸帷幕撕得粉碎。我的眼睛被这强光刺激着,微微感到疼痛,可我仍然盯住它,就像怕它跑掉似的。那半圆形不断上升,越来越圆,像一个火球在天边跳动着,最后终于挣脱了地面。
“啊!太阳出来了,太阳出来了!”我情不自禁地喊了起来。
1.下面的选项中描述日出前后天空颜色变化正确的一项是(  )。
A.鱼肚白→淡红色→火红色 B.鱼肚白→火红色→淡红色
2.读一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填空。
(1)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把 比作 ,写出了太阳的形态特点。
(2)“不断”“越来越圆”“终于”这些词语体现了太阳上升过程中的 和太阳 。
3.判断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日出时太阳的形状变化顺序是:一条弧形的边→半圆形→火球。(  )
(2)本文抓住日出前后天空颜色的变化和观看时的感受这两方面写了泰山的日出。(  )
4. 这篇文章和《海上日出》在写法或内容上有什么相同点?(列举一两条即可)
【设计意图:“填一填”“选一选”,综合检验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读一读”,推荐阅读巴金的其他文章,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的方法。“练一练”,将课文中习得的方法落实到笔端练习,感受日出的不同特点和表达,激发对景色的喜爱之情,通过综合性积累,巩固课文习得的习作方法。】
五、板书设计:
16海上日出
巴金
颜色 有顺序
亮光 抓变化
位置 用修辞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内容,问题导学
1.回忆旧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了海上日出的神奇。回忆一下,文章是按照顺序写了哪几种情况下的海上日出的?
交流并板书:晴天、有云和有黑云
2.在描写晴天时的日出时,作者是怎样写出日出的壮观的景象?
交流:有顺序、抓住“颜色、光亮、位置”的变化
3.那么在有云和有黑云的情况下,作者又是怎么写的呢?
(二)研读变化,再悟表达
1.品变化:
(1)默读第4、5自然段,画出能够表现太阳是如何变化的词句,并在课文中做好标注。
(2)交流汇报:
预设1:在多云的时候,太阳的光线“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在有黑云的时候,“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这些语句都告诉我们,有云时的海上日出,相对于晴天时作者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是有变化的。
预设2:在写有黑云时的海上日出的时候,用了“后来”一词告诉我们时间在变化,海上日出的景象也发生变化;“透过黑云的重围”“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些语句告诉我们,作者抓住太阳的动态变化来写海上日出的景象。
2.悟表达
(1)“变化”无处不在,不同天气里的海上日出的景象也在变化:时间在“变”,位置在“变”,颜色在“变”,动态也在“变”,下面来看看写得特别精彩的“变化”。
(2)品析句子:
出示句子1: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预设1:我从“射”感受到太阳的无限威力,能够穿透云霞,分不出哪是水,哪是天,这种水天一色的景象只有日出时才能看到。(板书:薄云:直射水面)
预设2:我从“直射到”一词感受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它能穿透云层,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这种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只有在欣赏海上日出时才会领略到呢!
预设3:太阳走进云堆,光线从云堆里直射水面,天上霞光万道,海面金光闪闪,形成了水天一色的自然景观。
相机出示图片,理解水天一色的景象,并指导朗读。
出示句子2:然而太阳在黑云里放射的光芒,透过黑云的重围,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发亮的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预设1:“替黑云镶了一道发光的金边”中“镶”让我感受到黑云虽然遮住了太阳,却遮不住太阳的光芒。(板书:厚云:镶上金边)
预设2:“染成”让我觉得阳光就像画家,一层一层地晕染着黑云,把天空描绘得绚丽多彩。
【设计意图:让学生如同身临其景,凭借自己已有的经验和常见的自然常识,从观察的角度、方法等方面展开联想,作者通过语言文字传递给学生信息,学生则通过语言文字来感受这些信息,在阅读中感悟和体会,促进师生与文本的对话,促进学生与作者的对话。】
3.指导朗读
4.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此刻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 。
5.是啊,无论是晴天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都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伟大壮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课件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1)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这是很伟大的奇观”?
预设:因为反问的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作者对海上日出的赞美之情。
(2)指导朗读
6.这伟大的奇观是作者在一天看到的吗?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汇报:从第一段的“常常早起”可以得知这篇《海上日出》并非作者一天观察所写。)
【设计意图:首尾整合引出第一自然段,引出作者的创作背景,借以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描绘大自然的方法。】
(三)交流收获,总结写法
1.作者是如何把海上日出的景象写的那样传神,描绘得那样逼真形象?你学到了哪些方法?(仔细观察,按顺序描写,抓住特点,善用修辞……)
2.小结:要想写好景物,就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按一定顺序表达,这样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回顾全文内容,打开语言表达和想象思维的大门,将课文创设的意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给学生写好景物的方法。】
(四)推荐阅读,拓宽视域
鼓励学生阅读巴金的其他文章,如《海行杂记》中的其他篇目。
(五)板书设计:
16海上日出
薄云:直射水面 有顺序 喜爱
厚云:镶上金边 抓变化 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