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国宝大熊猫
课时目标
1.能查找资料,整合信息,围绕提示的问题写一写大熊猫。
2.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重点
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难点
对习作进行自评和互评,能用修改符号修改不准确的内容,并补充新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上课了。这一节是习作课。
【板书:习作】
我们要学习介绍一种动物。上课前,我们一起来猜个谜语,猜一猜是哪种动物。
(出示课件:黑毛黑,白毛白,圆圆胖胖惹人爱。攀得高,爬得快,嫩竹野果当饭菜。)
师:对了,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到了,这是大熊猫。你们都喜欢大熊猫吗?
生:我喜欢大熊猫,它全身黑白相间,圆鼓鼓的身子非常可爱。
生:我也喜欢大熊猫,它全身上下毛茸茸的,尤其是那两只熊猫眼,圆溜溜的,在这里看的时候特别有神。
二、提出问题,查找资料
师:大熊猫人见人爱,是我们的国宝。许多小朋友想更多的了解大熊猫,会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我们先来读读这几个关于大熊猫的问题,看看是从哪几个方面提出来的?
(出示课件)
大熊猫是猫吗?
大熊猫生活在什么地方?
大熊猫为什么被视为中国的国宝?
……
生:第一个问题问的是大熊猫属于什么类别?这也是我很想了解的。
生:大熊猫很珍贵,不是每个地方都有的。所以第二个问题,问了大熊猫生活的地方。
生:第三个问题问的是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
师:是啊,三个问题,指向的是不同的方面。第一个问题是问大熊猫的类别,第二个问题问了它生活的地方,第三个问题是问大熊猫的价值。对于大熊猫你们想了解什么?有什么问题希望得到解答?
生:我去动物园看到大熊猫总在睡觉,所以我想问大熊猫一天的活动情况究竟是怎样的?
生:我的问题是大熊猫的寿命是多少?
生:我们看到的都是又黑又白的大熊猫。我想问还有没有其他颜色的大熊猫?
生:我想知道大熊猫是怎么睡觉的?一天要睡几个小时呀?
生:一只成年的大熊猫究竟有多重?
生:大熊猫除了吃竹子还吃其他食物吗?
生:大熊猫吃的竹子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竹子一样吗?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还真不少。刚才这几位同学是从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寿命、类别以及体重这些方面来提的。这节习作课,我们就要针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来完成今天的习作《国宝大熊猫》。
【板书:国宝大熊猫】
三、整理资料,完成习作
师:同学们,要解决这些问题,靠我们现有的知识是不够的。那怎么办呢?课本第94页的表格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大熊猫的一些信息,我们也可以通过查找资料,找到我们需要的信息,来解决这些问题。关于查找资料,谁有好办法?
生:可以在腾讯视频中搜“大熊猫纪录片”,把我们需要的内容记录下来。
生:我有一套动物百科全书,在那里可以查到我要的资料 。
生:也可以上网搜索“中国珍稀野生动物”,里面有关于大熊猫的介绍。
师:是啊,查找资料的时候,尽可能注意资料来源是否可靠,这样能帮助我们对大熊猫作出准确的介绍。同学们,在你查找资料的时候,可能会遇到信息非常多、不知道该如何选择,那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模仿第94页的这张表格来整理信息。
(出示表格)
名称 大熊猫
类别 哺乳动物
食物 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师:瞧,从表格中我们发现,这位同学可能先是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如类别、食物、分布地区等,再从查到的资料中挑选需要的内容进行摘录,这样看起来就非常清楚、有条理、不会重复。同学们可以借鉴这个办法来梳理自己查到的信息。有一个小组的四位同学针对大熊猫大家都各自提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大熊猫长什么样、它的生活习性、体重等方面,然后小组合作,一起去查找资料,最后也制作了这样一张信息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张表格做得怎么样,能不能给他们提点建议?
(放音乐,出示表格)
名称 大熊猫
类别 哺乳动物
食物 爱吃竹叶、竹笋等,有时也吃肉。
分布地区 四川、陕西和甘肃等地。
外形 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标志性的内八字行走方式,还有着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
头躯长、尾长 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
体重 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
寿命 一般在18-30岁之间。
颜色 黑白相间,眼睛、鼻子、耳朵、四肢和前胸是黑色,其余部分是白色。
习性 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在睡梦中度过。
栖息地 主要栖息地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睡眠时间 每天大约43%的时间都用来睡觉。
师:同学们,看了这一份关于大熊猫的信息表,你们有什么建议?
生:这几位同学提出了问题,找了很多资料,把课文里、信息表里的内容和自己另外找的资料放在了一起。大熊猫的情况罗列得比较清楚,也比较完整。不过,直接这样来介绍国宝大熊猫的话,还显得有点凌乱。
生:有些信息其实讲的是一个方面,但他们却分成了好几个方面,比如外形、颜色、头躯长和尾长,这些可以合并为一个方面,就是大熊猫的外形特征。
生:信息表中的有些信息是重复的,比如样子和颜色都讲到了大熊猫身上的黑和白;分布地区和栖息地感觉也是重复的;睡眠时间和习性中“剩下的一半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的”也重复了。这些信息可以删掉一个,也可以把它们合并起来。
师:同学们很会发现,也很会思考。是啊,重复的信息可以删除,也可以合并。根据问题查找到相关的信息,我们要开始介绍大熊猫了。你们来读读今天习作的题目,想想介绍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
生:我们的题目是《国宝大熊猫》,所以还要把大熊猫称为国宝的原因介绍出来。
师:说得真好。我们不仅仅要围绕问题、借助资料介绍大熊猫,还应该把大熊猫为什么称为国宝介绍清楚。
(出示标题,点出“国宝”)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几句话。
(出示课件)
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和它同时代的很多动物都已灭绝,因此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
据第三次全国大熊猫野外种群调查,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不足1600只。
大熊猫是中国独有的动物。
大熊猫作为友好使者,频频出访国外。
师:你明白大熊猫被称为国宝的原因了吗?听听这位同学的交流。
生:和大熊猫同时代的动物都灭绝了,它还生活在地球上,而且至少生存了800万年,被称为“活化石”。所以它特别珍贵,真的是“国宝”。
生:大熊猫只在我国有,而且数量特别稀少,难怪它是我们的“国宝”。
生:大熊猫经常出访国外,轰动全世界,成了国际交往的友好使者,不愧是我们中国的“国宝”。
师:的确如此。同学们,正因为大熊猫生存年代久远、被称为“活化石”,数量稀少,成了国际交往的友好使者,所以它不愧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我们为有国宝大熊猫感到自豪。有了这些信息,就能体现题目中“国宝”两个字了。有一位同学,他的表弟对大熊猫很感兴趣,向他提了三个问题,我们来听一听。
(出示课件)
生:大熊猫最喜欢的食物是什么?大熊猫用什么姿势睡觉?大熊猫为什么是中国的“国宝”?
师:这位同学根据表弟提出的三个问题,是怎么查找资料的呢?我们来听一听。
生:我在网上搜索到了《科普中国》的视频,也查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到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写成了《国宝大熊猫》这篇习作
师:好,我们就来读一读这位同学的习作,然后评一评。
四、评议习作,进行修改
(出示习作)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身子圆滚滚的,头顶上有两只毛茸茸的耳朵,四肢黑乎乎的,只有肚子是白色的。最引人注目的师那一对黑眼圈,比“熬夜族”的黑眼圈还要黑。
大熊猫最爱的美食就是竹子,有时候也吃肉。它每天除去进食的时间,剩下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睡梦中度过。平躺、侧卧、俯卧、伸展、蜷成一团等到,都是它们喜欢的睡觉姿势。它们最喜欢的睡觉姿势是把腿撑在树上,用手遮住眼睛呼呼大睡。
大熊猫十分珍贵,目前数量不足1600只,是我国独有的动物,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它们作为“友好大使”,频频出访国外。真不愧是我们的“国宝”!
生”这篇习作针对三个问题,介绍了大熊猫最喜欢吃的食物、睡觉姿势以及被称为“国宝”的原因。大熊猫睡觉的样子很特别,其中把腿撑在树上、用手遮住眼睛呼呼大睡这个姿势真有意思。我想给这位同学提个建议,在介绍大熊猫睡觉姿势这一段中又讲到了它爱吃哪些东西,这个内容应该放到上面一段中去,这样就更加清楚了。
师:说得好,要把同类的内容放在一起。先讲大熊猫最爱的美食,讲完后再讲大熊猫睡觉的姿势,这样条理就清楚多了。还有吗?
生:我认为这位同学找的资料挺齐全,也很有依据。比如他看了“科普中国”这个视频里的介绍,然后来介绍大熊猫为什么爱吃竹子。我也给他提个建议,他表弟也没有提出关于大熊猫样子的问题,说明他表弟是熟悉大熊猫的样子的,所以我认为第一自然段可以不写。
师:根据问题来介绍大熊猫,别人熟悉的内容可以写得简略些,也可以不用写。这个同学提的建议非常好。在介绍的时候,同学们尽量按照一定的顺序来作介绍,这样能帮助我们介绍得更加清楚。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本次习作我们围绕提出的问题查找资料,根据这些资料来介绍大熊猫。下课后,大家可以先说一说自己的问题,然后结合查找的资料再写下来,写完后自己读一读,看看还需不需要补充新的内容,还要用学过的修改符号改一改。可以跟同学交换习作,互相检查一下对大熊猫的介绍是不是准确。同学们,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通过我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老师期待你们的习作。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设计】
习作 国宝大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