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不懂就要问》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6 09:0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 不懂就要问
教学目标:
1.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3.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调查,激发兴趣
师:在今天上课之前,老师先要做一个小调查。既然我们都是老朋友了,那朋友之间要坦诚相见。我提问你们可要如实的回答,我们现在已经学习到三年级了,你们有没有在老师的课堂上对老师讲课的内容产生过疑问呢?
生:有
师: 第二个问题,当你心中有了疑问,你有没有勇敢的举手?提出过疑问呢?
师:第三个问题当你在课堂上向老师提出一个疑问,有可能遭到责问的时候,你还有勇气提问吗?
(学生举手)
师小结:以前有一个学生叫孙中山,他在私塾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冒着可能被先生责打的风险,勇敢地提出了他心中的疑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三课,齐读课题。
课题朗读指导:
第一遍不要拖音;第二遍课题要读得短促一点;第三遍“就”读重一点。
师:你们已经告诉老师四遍了,待会我要看看在课堂上你们是不是真的能够做到不懂就要问。
二、认识略读课文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篇课文,课题上有一个星号,这是略读课文。同学们,你们看略读课文跟一般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啊?
生1:略读课文,知道大概的意思就可以。
生2:没有会写的字。
生3:可以自己学。
师:同学们提前预习得很充分。这篇课文课题下方有一段话,谁来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想一想讲讲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
师:你读得特别流利,略读课文下方都有一段话来提示我们怎么去学习。这篇课文是我们第一次学习略读课文,课文后面还有两个小泡泡,老师想请两位小朋友一起来读一读。
(生读课文小气泡里的话)
师:(出示要求)默读课文,圈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读完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认识有新鲜感的词句。
1.出示词语,生齐读。
多种方法理解“背诵、照例、厉声、挨打、清楚、糊里糊涂、摇头晃脑、鸦雀无声、私塾、戒尺”
2.介绍私塾,比较与现代学校的不同。
3.交流有新鲜感的内容。(学生交流)
四、寻找与众不同
师:同学们,孙中山这个孩子他在私属读书的时候就表现得与众不同。你觉得孙中山哪些表现与众不同?
第一处不同: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交流:
1、理解意思,才能背的快,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
2、要结合课文,明白其中的道理,要想象画面。
第二处不同:面对孙中山突如其来的提问,其他同学会想写什么呢?
生1:他居然敢向先生提问,他怕要挨打吧。
生2:我同情他。
生3:孙中山的胆子也太大了。
归纳(敢于提问),板书(敢于质疑)
第三处不同: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板书(勇于探索)
理解:“学问”
生1:学问学问,强调既要学,既要问。
生2:有知识、有学问。
五、拓展延伸,补充知识
1.出示资料袋
归纳(学习上有进步,要有收获,就要善于提问)
2.理解“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3.比较古代私塾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差异。
生1:古代以读和背为主的学习方法,这样的学习方法也是有好处的。
生2:古代以读和背的教学方法就是在积累经典。
师:所以就要在古代学习的基础上加进提问等等,这样的方法让我们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古代的私塾,他以读和背的方法为主,这种方法意思简单,其实它也是大有作用的,它产生于春秋时期,两千余年,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他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勤苦耕耘,不懈奋斗,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所以古代私塾并非一无是处,它不断积累经典,它产生了许许多多了不起的名人名家,所以好的方法我们也要传承。
总结:课后复习课本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