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1.春
朱自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
1. 会读、会写,能理解“读一读、写一写”中的字和词,重点理解文本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2. 理解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
3. 能够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地描写景物。
导入
3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四季之首,请闭上眼想想你脑海中的春天是什么样子的?哦,是这个样子的,还是这个样子的?总而言之是有花有草,有山有水,有人有鸟……很丰富也很美丽!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走近作者
生字词:
蓑笠[suō lì] 朗润[lǎng rùn] 嗡嗡[wēng wēng]
酝酿[yùn niàng] 卖弄[mài nòng] 婉转[wǎn zhuǎn]
应和[yìng hè] 嘹亮[liáo liàng] 黄晕[huáng yùn]
烘托[hōng tuō] 风筝[fēng zhēng] 静默[jìng mò]
舒活【shū huó】 抖擞[dǒu sǒu]
欣欣然[xīn xīn rán]
繁花嫩叶【fán huā nèn yè】
呼朋引伴【hū péng yǐn bàn】
花枝招展[huā zhī zhāo zhǎn]
和
和平hé
唱和、应和hè
和药huò
和牌hú
和面huó
晕
晕头转向 yūn
黄晕、光晕yùn
生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是一个_____的春天。
2.这篇文章按顺序主要写了什么?
3.绘春部分描写了春天的那几幅图画?
自学指导
本文可以分成哪几个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本文可分成盼春、绘春、赞春这三个部分。
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五幅画面。
绘春这一部分描绘了几幅画面
这三部分的顺序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是一致的。春天尚未来临,热切的盼望她的到来;待到她降临人间之后,则尽情的欣赏这美好的大地回春的景象;最后以赞美作结,用三个比喻句颂扬春天,深化题旨。
这三个部分,按怎样的思路写的
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反复咀嚼等,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 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并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里。
朗读指导
小提示:可以从课文的好词、佳句、精段、画面、情感、手法、主题等方面入手。
总绘春天 (2)
细致描绘
(3--7)
春草图(3)
春花图(4)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绘春
“盼望着,盼望着”
反复,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拟人,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盼 春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偷偷地”和“钻”这两个词语好在哪里?
“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草的质地和嫩绿的特点;同时,也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写春草为什么又写“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通过小孩在草上兴致勃勃的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写了什么
写人在草上的感受,表达喜爱春草的感情。
春草图
作者使用了哪些词语描绘春草?描绘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偷偷、钻
旺盛的生命力
嫩嫩、软绵绵
草的质地
绿绿
颜色
一大片……
草的长势
叠用形容词
细致描绘春草的生机
春草图
坐、躺、滚、踢、跑、捉——人(在草地上
兴致勃勃地嬉戏侧面衬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喜悦、高兴)
嫩、绿、满、软——草(生机勃勃)正面
人与自然的和谐
“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比喻、排比,从视觉上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景象。
“花里带着甜味儿”
“甜”从味觉上写出了花的香味儿。
“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想象,由眼前的春花想到秋实。
侧面衬托春花的竞相开放,万紫千红,香味浓郁。
“野花遍地是:……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比喻、拟人,从视觉上写出了野花闪闪发光、轻轻摆动的明丽色彩。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分三层来写春花:
树上: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
花下:蜂闹蝶舞,喧闹沸腾(侧面)
遍地:数量多;种类丰富;闪烁
如何写景
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二、从不同的感官角度来描写,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三、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描写,如从高到低、从近到远等;
四、虚实结合,动静结合。
朗读最后3个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这3个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试着简要分析。
2.这3个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3.这3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这3个自然段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像娃娃——“新”(万物复苏,勃勃生机)
像小姑娘——“美”(百花争艳,娇美多姿)
像青年——“力”(健壮、有力,充满活力)
2.这3个自然段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娃娃
小姑娘
青年
“新”
“美”
“力”
逐渐成长
3.这3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个比喻句,先后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将春天拟人化,赞美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也表现了作者积极昂扬的人生追求。
分析探究
①野花遍地是;杂样儿,又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中,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野花比作眼睛、星星,生动形象写出了阳光下野花忽隐忽现、惹人喜爱的样子,表现了对野花的喜爱之情。
分析探究
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排比极写了春花的繁茂与缤纷。连用三个比喻,将红花,粉花,白花分别比作“火”、“霞”、“雪”,极富想象力,既表现了花色之明艳,又表现了花态之繁茂,表达了对春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
分析探究
③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了喜春之情。
④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表达了迎春的欣喜之情。
分析探究
2.如何比喻赏析?
答题模板: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联系语境写出词语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分析探究
2.如何拟人赏析?
答题模板: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做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来……(联系语境写出词语内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本文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本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赋予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的主要特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从不同角度,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心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曲春的赞歌。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孔子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