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化学与社会发展整理与归纳
【复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复习能源的分类与综合利用、材料的种类和鉴别、防治环境污染的有关知识;学会把本章知识和整个初中化学内容建立联系并解决综合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知识网络图对本章知识系统的整合;通过小组实验探究总结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而得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及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总结能力;在小组合作实验中学生锻炼了动手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对中考的信心。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能源的分类、材料的分类与鉴别、环境污染的原因与防治措施
难点: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播放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辽宁省的新闻,提问,我们初中化学在哪部分学习了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呢? 观看视频;回答:第九章化学与社会发展 通过对时事新闻的播放在化学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复习题目,通过视频播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温故知新:课前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为能源组、材料组和环境污染组。让各组派代表用实物投影展示蛛网图或学案,还可以以PPT的形式归纳本章中本组负责的内容知识,展示自己搜集的这部分知识的考察题型 展示绘制的知识网络图;回忆相关知识;讲解相关知识展示习题,集体解答 让学生在回忆中理清复习思路,加强提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知识整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微课展示:微课展示硫的燃烧和二氧化硫的性质验证的改进实验 观看微课,观察实验现象 用微课的方式对教材中的实验加以创新整合,加深学生印象
小组合作探究实验:组织学生小组实验探究硫酸型酸雨的形成过程和硫酸的化学性质 小组合作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总结实验结论;汇报实验现象和结论,总结酸雨的危害和酸雨的防治措施 突破本节课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间提问、回答引导学生根据探究实验提出相关问题,学生解答。 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探索新知,建立本章知识与其他章节知识的联系,使知识更系统;在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巩固提高:展示三张环境污染的漫画,分别对应三道本章知识相关的中考非选择题。让学生选题做题 选择题目,解答问题 让学生感受中考题难度,加强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中考的信心
拓展延伸:播放《化学与人类》的科普视频 观看视频,了解化学学科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 将课本知识过渡到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化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小结:提问:学完本章,你对“化学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已经作出重大贡献,化学必将使人类社会更加美好”有什么新的认识? 小组讨论,小组派代表总结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升华主题,让学生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意识。
板书设计:
材料
环境
能源
化学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