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散步同步练习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阳光明媚的午后,漫步于美丽的西子湖畔,那水波粼粼的画面美得如梦似幻。
B.2020年央视一套新春晚会向全国电视观众奉献了一场视觉盛宴,尤其令人赞叹的是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各得其所。
C.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非常严峻的形势下,大家与提出“尽量不要出行”建议的钟南山院士没有任何分歧。
D.他自信地跨上演讲台,发表的演说旁征博引,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2.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我暗暗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偷偷地笑)
B.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花带来的好兆头)
C.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倾斜,歪斜)
D.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了,愈下愈大。(停止不动)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有头脑的人类为了控制某些不受待见的生物,居然采取了一些污染整个环境的做法,而且这些做法甚至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生存。
B.《经典咏流传》节目中的歌词,意境优美,婉转悠扬,深受观众好评。
C.通过5月22日在西安举办的以“伟人故里·灵秀南充”为主题的南充旅游推介会,再一次把南充旅游业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D.上级通知王明同学6月5日前去参加我市“红旗飘飘,伴我成长”演讲活动。
4.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B.“快回来!”他一边追一边喊,“前面的路被堵上了!”
C.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我们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D.历史正剧往往庄重严整,因为它倾向于真实再现,历史传奇常常灵动丰盈,因为它有较多理想色彩。
5.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6年,受到种植面积调减以及生长期不利天气的影响,玉米种植面积比上年减少将近136万公顷多。(将“减少”改为“降低”)
B.上海一公司捐赠的1200万元将用于定向奖励学校优秀学生开展海外研修、国际交流、联合培养等。(在句末加“项目”)
C.花鼓、刺绣、剪纸等地方特色教育课程,既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也保护和传承了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将“保护”和“传承”交换位置)
D.表情包传播效率较高的原因是新媒体环境下用户“视觉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的缘故。(去掉“的原因”或“的缘故”)
6.语言运用: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拔地而起,刺破苍天,_____;抱团前行,勇闯深谷,_____;奋力拼搏,追求理想,_____;悉心守护,关爱至亲,_____。
A.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B.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梦能成其璀璨
C.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山能成其巍峨
D.故山能成其巍峨 故水能成其壮阔 故梦能成其璀璨 故家能成其温暖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母亲”“妻子”是名词。
B.“瘦”“胖”用的是本义。
C.“自然”是多义词,这里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D.“整个世界”中“世界”用的是本义。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变成一朵金色花,笑嘻嘻地在风中摇摆,藏在新叶里匿(ruò)笑。
B.你沐浴(yù)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C.我们园里最初开三帝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zǐ)妹。
D.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jī)斜。
9.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常说:“不见棺材不落泪,不撞南墙不回头。”
B.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C.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这世界变化快?
D.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10.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2)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3)我决定( )儿子,因为我们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A.(1)度(2)无奈(3)屈服
B.(1)拖(2)高兴(3)屈服
C.(1)熬(2)信服(3)委屈
D.(1)活(2)犹豫(3)委屈
二、综合性学习
11.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各有一处错误,请在横线上加以改正。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表达
12.选择填入括号恰当的词语。 ( )
①我的母亲又( )过了一个严冬。
②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③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 )着。
A.①度 ②无奈 ③生长
B.①拖 ②高兴 ③覆盖
C.①熬 ②信服 ③铺
D.①活 ②犹豫 ③滋生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①彼时我还只有二十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天天黑之后,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在那座贫瘠大山的一处平整山坡上,我支起帐篷,准备在野外过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寒寒率率的声音。
②我吃了一惊,以为是有野兽出没,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③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可是,母子俩似乎根本没有注意到山路旁边突兀而出的帐篷,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
④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走了大约半个小时,远远地,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女人将水桶拴上绳子,放入井中,嘴里开始喃喃地说:“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⑤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着期待。
⑥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样好看。”
⑦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机。
⑧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还摸了摸小男孩的头。随后,母亲又看了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⑨我不再犹豫,快步从低凹处走了出来,来到他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不安与恐惧。
⑩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我顿时恍然,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白疮,我正在攒钱给他治。听说这病不难治,但是耗不起时间,要早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好在狗儿眼不好上不了学,不用担心明天他要早起。”
我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些时却一如既往的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
在家里,女人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一切都像外面森严的大山一般井然有序。
我躺在外间屋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母亲说:“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了,也要把月亮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一切。”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时过境迁,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悲凉与温暖、伤痛与希望……
13.本文主要写了与“我”有关的四件事,请从“我”的角度概括出其他三件事。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我”跟着母子俩去她家住宿,了解了她家的情况。
④________________
14.请简要说说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15.第⑧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有什么作用?
16.联系全文,请简要分析第 段“我”“泪流满面难以自抑”的原因。
17.小说标题为“捞月亮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捞月亮”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小题
散步(节选)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②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去世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
③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④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⑤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8.说说第②段加点的“熬”字有何作用。
19.你从文中感受到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20.第①段画线句中的“我,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按这样的顺序排列?
21.如何理解第⑤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整个世界”?
五、填空题
22.请写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 )
(2)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
(3)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
23.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双腿瘫痪以后,我的脾气变得 ① (A.暴怒无常 B.暴跳如雷)。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我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领导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决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后来发生了分qí: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 ② (A.各得其所 B.各行其是),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1)给文段中加横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瘫痪_______________ 分qí 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将字母填在相应的位置上。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
24.选词填空。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__(强大 强壮 强悍)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__ (高高 强大 高大)的父亲。
(2)但我和妻子都是_____(缓缓 轻轻 慢慢)地,_____(稳稳 静静 重重)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2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或根据意思写词语。
(1)分歧: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形容时间很短。
(3)_________: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
(4)_____:清澈明净的样子。
26.结合语句的意思,解释加点的词语。
(1)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熬: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各得其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委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下列各项中的“熬”字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为了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
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月不知是怎样熬过来的。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A
6.D
7.D
8.B
9.B
10.C
11. (1)将第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2)将冒号改为破折号。
12.C
13. ①“我”来到川藏交界处的山村,遇到母子俩; ②“我”跟随着母子俩,看见他们捞月亮; ④“我”深受触动,回城后接母子俩医治眼患。
14.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点明了“我”当时的心情;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为下文写“我”遇见母子俩捞月亮(母亲无钱为儿子医治眼病)的情节作铺垫(伏笔);与结尾“捞起迷途之心”的内容相呼应(与文末“我”的转变形成对比
15.动作描写、外貌(神态)描写,生动细致地写出了母亲的辛劳、坚强及对儿子的疼爱。
16.母亲不惜自己的命也要为儿子治好病的那番话震撼了“我”;母亲辛勤劳动,拼命攒钱为儿子治眼病的行为打动了“我”;母亲的善良、真诚、淳朴及对“我”的热情招待感动了“我”;母亲为儿子捞月亮的举动唤醒了“我”,让“我”懂得要珍惜人世间一切美好的事物。
17.“捞月亮”既指母亲给儿子捞起映在水中的月亮,给了儿子生活的希望与期待;也指母亲努力攒钱为儿子治眼病,表达了母亲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愿望;还指母亲的言行捞起了“我”的迷途之心,拯救了“我”的灵魂。
18.这“熬”字,准确传神地写出母亲忍受痛苦度过严冬的艰难,同时表达了“我”为母亲最终安然无恙而庆幸的心情。
19.(示例)我感受到了一种和睦、温馨、相亲相爱的家庭氛围。
20.因为“我”是一家之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心骨,排在前面;母亲被排在第二位,体现了儿子对母亲的孝心。
21.“整个世界”一方面指老人,代表着已经过去的时代和世界;另一方面指孩子,代表着刚刚开始的时代和未来的世界。背着老人和孩子的“我”和妻子一代中年人,肩负者承前启后的重大责任。
22. (1)反复 (2)拟人 (3)对比
23. tān 歧 A A
24. 强壮 高大 慢慢 稳稳
25. 两个人的意愿不一致 一霎那 各得其所 粼粼
26. 忍受,耐苦支持 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这里是指不按儿子的意愿办事使儿子受到委屈。
27.B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