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9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5 14: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旧邦新造 路在何方
——第19课 辛亥革命
课程标准: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走向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一、新形势——看似顺应潮流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何不能挽救清政府?革命派是怀揣着怎样的信念去挽救民族危机的?如何评价它?
二、新方案——革命派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新方案?辛亥革命和新方案有何意义和局限?(辛亥革命后,救亡之路为何依然一波三折?)
三、新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更乱了,还不如清朝统治时期”,你怎么看待这场革命带来的新问题?
探究: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局限性与辛亥革命成败的关系
旧邦新造 路在何方
-----第19课 辛亥革命
1.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一、新形势
材料一:
“木偶中国”
2.清政府内外交困,试图通过新政和预备立宪来挽救其统治危机
问题:看似顺应潮流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何不能挽救清政府?革命派是怀揣着怎样的信念去挽救民族危机的?如何评价它?
问题2:革命派是怀揣着怎样的信念去挽救民族危机的?如何评价它?
邹容
1903年,青年革命家邹容撰写的著作《革命军》出版。邹容在书中论证了推翻清朝统治、实行革命的正义性和必然性。他写道:“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他还喊出“中华共和国万岁” 的口号。《革命军》刚一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销售量居当时革命书刊的第一位,成为引导志士仁人走向革命道路的明灯。—《中外历史纲要》上
3.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一、新形势
4.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材料: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全国有549家。1894—1913年,民族资本工业发展的速度为15%。这促使中国资产阶级真正形成一个独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利用商会有组织的参与地方或全国性的经济与政治活动。
中国同盟会
创立:1905年东京
性质: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
机关刊物:《民报》
5.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一、新形势
6.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7.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
辛亥革命前的各次起义形势图
七十二烈士之墓
材料: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清政府收回了路权,但没有退还补偿先前投入的民间资本,因此招致了四川各阶层的广泛反对,从而引发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
一、新形势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亥革命
清政府的反动卖国本质暴露无遗
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壮大
组织基础
思想基础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相继成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军事基础
革命党人发起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有利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一、新形势
1911年
1912年
10月
2月
3月
10月10日武昌起义
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
3月11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月15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核心素养/时空观念
二、新方案
问题:革命派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新方案?辛亥革命和新方案有何意义和局限?
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1.成立中华民国
二、新方案
中华民国“名片”
时间:1912年1月1日
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国都:南京
纪元:公历,民国纪年
政权性质:资产阶级政府
五色旗—— 红黄蓝白黑
汉满蒙回藏
从驱逐鞑虏到五族共和体现了民族和解、民主妥协、和平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精神。
问题1:革命派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新方案?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
二、新方案
问题1:革命派提出了怎样的治国新方案?
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二、“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三、“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四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五 “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六 “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主权在民
平等自由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1)原则: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2)意义: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二、新方案
问题2:辛亥革命和新方案有何意义和局限?
材料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3:“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吴玉章文集》
材料2: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忱,从1912年~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有470多家,新增资本达1.3 亿元以上,超过了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二、新方案
问题2:辛亥革命和新方案有何意义和局限?
材料4:
材料5:正如参加过中国同盟会的董必武所说:“辛亥革命……为新的革命斗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它“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未动。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是失败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5.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新方案
问题2:辛亥革命和新方案有何意义和局限?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2.局限性: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政治近代化
经济近代化
思想近代化
社会生活近代化
1.意义: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1913
宋教仁案
二次革命
1915
护国运动
袁世凯
复辟帝制
1917
张勋复辟帝制,
段祺瑞破坏约法
第一次护法运动
1921
第二次护法运动
军阀混战
1912.3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宋教仁被刺杀,议会选举遭到践踏,政党政治名存实亡;
袁世凯改毁约法,解除国会,复辟帝制;
军阀割据,混战不断;
封建主义盘根错节,顽强抵抗……
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更乱了,还不如清朝统治时期”,你怎么看待这场革命带来的新问题?
三、新问题
1.原因:
根本:(主观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具体:缺少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没有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领导。
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问题:有人说“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更乱了,还不如清朝统治时期”,你怎么看待这场革命带来的新问题?
三、新问题
2.认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一次革命无法迅速建立民主政治,这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民主实践需要科学理论指引?……
探究: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局限性与辛亥革命成败的关系
三、新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主张的“民权主义”就是要铲除几千年的君主专制政体,这是“政治革命的根本”。他说:“我们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他所说的政治革命,实际上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作为辛亥革命的亲历者, 吴玉章指出:由于“民族主义”的理论缺陷,造成人们对革命认识模糊,“把一切的仇恨集中在满族统治者身上, 其中掺杂着汉族人民的种族主义情绪, 还没有真正提高全国人民的民族意识。结果放走了一个真正的民族敌人——外国侵略者。”……“民权”主要是就政治上的“民主”而言,而对于近代“民主”与传统“民本”概念的界定不清,“没有批判,反对那长时期统治中国的汉族的封建主义, 这就又放过了一个内部的大敌人,也就是支持封建统治的汉族封建势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 理论本身的非严谨性、非科学性, 必然造成观念的混乱, 从而使实践失去准确的方向性。这是辛亥革命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之一。--朱松美《辛亥革命的理论局限及其思维根源》
探究:三民主义的进步性、局限性与辛亥革命成败的关系
三、新问题
三民主义的进步性
民族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民生主义: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关注民生
辛亥革命的成功: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无法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的失败: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辛亥革命在今天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于历史进程和社会条件的制约,辛亥革命虽然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但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6年)
课标要求:
1.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2.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意义
局限:
未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未改变社会性质。
(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
(2)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4)风俗文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小 结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督办政务处(新政)
(一)清末新政(1901—1911)
主要措施:
政治: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整顿吏治。
经济:奖励实业,振兴农业,1903年设立商部
军事:改革军制,编练新军。
教育:1905年废科举,广建学堂,鼓励留学。
(二)预备立宪(1906—1911)
清廷“预备立宪”:
1905,五大臣考察宪政;
1906,宣布预备立宪;
1907,设资政院、谘议局;
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皇族内阁出台;
问题1:看似顺应潮流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何不能挽救清政府?
一、新形势
材料: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并非是一场持续、计划周详的政变……正是1901年后王朝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的进行的改革,极具讽刺意味地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与其说这些改革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不如说它们更多地加速了王朝的覆灭。
——【美】魏佩德《中华帝国的衰落》
一、新形势
问题1:看似顺应潮流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为何不能挽救清政府?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钦定宪法大纲》(1908)
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一、新形势
问题2:革命派是怀揣着怎样的信念去挽救民族危机的?如何评价它?
材料一 我们并不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如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不死,一日不能坐视的!
材料二 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材料三 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1906年《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
推翻清政府统治,反对民族压迫(民族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治革命)
核定地价,涨价归公,国民共享(社会革命)
前提
核心
保障
(1)三民主义的内容
一、新形势
1)进步性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②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2)局限性:带有明显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
民族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民权主义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
民生主义是不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2)三民主义的评价
问题2:革命派是怀揣着怎样的信念去挽救民族危机的?如何评价它?
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奉清政府命率军南下攻陷汉口、汉阳,以武力威胁革命势力,又利用革命党人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诱使其展开和议。在内外交困和重重压力之下,孙中山被迫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举袁做大总统。袁世凯随后又以南方革命党的共和要求,对已束手无策的清政府施压。——《中外历史纲要》上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袁世凯
软弱妥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