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富饶的西沙群岛》
前端分析 教材分析 三读 读内容类别: 课文是一篇总分总结构的文章,从风景优美和物产丰富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沙群岛,表达了对西沙群岛的赞美。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点明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总领全文。第二至五自然段紧紧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描述,分别从“美丽的海水”“海底多样的生物”“海岛上众多的海鸟”三个方面具体介绍出西沙群岛的景色和物产。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必将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与开头相呼应。
读纵向联系: 本单元围绕“祖国河山”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旨在让学生领略祖国各地美丽的风光,饱含着对祖国的赞美与深情,引发强烈的爱国情感。本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二篇课文,着力表现中国最南边,海疆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读核心能力: 关注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学情分析 三知 知知识储备点: 在本节课前进行了一课时的学习,对西沙群岛已有了一个整体感知。前一课也已经学习过一篇关于祖国山河的课文。
知思维触发点: 从进行字词句的训练,到侧重段的训练。关注关键语句,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从文中习得方法,迁移运用。
知情感触发点: 大量西沙群岛的美丽图片,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 1、认识“饶、优”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优、淡”等13个字,会写“位于、部分”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5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重点 能了解课文是怎么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
教学难点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预设学科核心问题及层次性子问题设计结构图: 核心问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子问题1:海水。学习第二自然段,体会海水颜色美。 子问题2:海底的生物。学习第三、四自然段,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重点品读,习得方法。 子问题3:海岛上的鸟。学习第五自然段,借助关键句理解第五段的意思。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问题驱动) 学生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推动) 环节目标及 设计意图
复习导入 1、齐读课题: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我们了解到了西沙群岛是个怎样的地方? 师:如果用课文中的句子说一说呢? 2、紧扣题目,理解“富饶”的含义。 3、围绕着这两个词,课文写到了哪三个方面? 生:风景优美、物产丰富 师:其实呀,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就正是我们题目中所讲到的?——富饶 生: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 复习回顾,整体感知。 结合课文关键词理解课题中“富饶”一词的含义。 引出核心问题的子问题。
学习第二自然段 , 体会海水颜色美。 师:你平时见过的海水都是什么颜色? 2、可是作者的眼中,西沙群岛一带的海水却是和平时我们见到的有着不一样的美。 总结:颜色美 脑海带着这样美丽的画面读。 3、这么美的海水是怎么形成?引读:因为———,所以——— 生:蓝色 学习导航: ① 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② 找一找作者眼中的海水美在哪里?用“——”勾出来。 脑海带着这样美丽的画面读。 学生接读,理解原因。 通过与平时生活所见之间的不同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通过联系下文理解“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并在其中一点一点渗透中心句。 用“因为...所以...”句式训练表达的逻辑性,理解原因,引出海底。
学习第三 、 四自然段 , 体会海底生物的有趣。 海水的风景都这么美,那海底就更不用说了,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看吧。请大家在3-4自然段中圈一圈你看到了哪些海底生物? 瞧,说着说着珊瑚们就来跟你们打招呼了呢! ①观察图片。 师:你喜欢它们吗?为什么喜欢?(贴词卡:外形)把它美在哪里读出来。 ②这里的珊瑚仅仅只有这两种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 ③师:发挥想象,各种各样的珊瑚还可能长什么样? 那我们再来看看海参,你来读一读这句话。 ①朗读指导。读好“到处都是”“懒洋洋地蠕动” ②动作演示理解“蠕动”。 师:看来啊,作者把海参的动作观察的非常仔细。(贴词卡:动作) 4、师:小海参动作呆萌呆萌的,真有意思。有一位小动物也想来找找存在感,他说我最帅气,我最厉害的。不信你看看。出示大龙虾图。 师:谁愿意来当当这只小龙虾读读第三句话。 师:你这只大龙虾真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除了这些生物以外,海底最必不可少的就是鱼了。 ①请你默读第4自然段,说一说鱼给了你什么印象?可以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 你从哪个地方读出来鱼多的特点? 你从哪里读出鱼样子美的特点? ②学习“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出示各种鱼的图片。 ③你觉得还有哪些鱼?先看视频,再说一说。 ④鱼的数量种类真多、样子真美。难怪作者最喜欢鱼了,总的用一句话将数量多、样子美这两个特点都赞叹出来了。 带着“喜欢”的感情读一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生:珊瑚、海参、大龙虾、鱼 师点评:原来海底下的物产这么丰富啊! 引出:外形美 带着喜欢读一读: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分枝的鹿角。 引出“各种各样”。 学生仿照课文用“有的像....有的像...”说一说。 生读:海参到处都是,在海里懒洋洋地蠕动。 表演蠕动的动作。 读好第三句话。 在文章中勾画关键词句。 先读句子,边读边想象,这种鱼是怎样的? 每人说一种鱼。一个孩子把之前说的都连起来。 带着“喜欢”的感情读一读: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中穿来穿去,好看极了。 仿说练习,为后面写段做铺垫。学会如何写生动。 引出写段小妙招:动作。 进入角色,带着感情地朗读句子。 回归段落整体,运用以前学过的抓重点词的方法,理解鱼多、鱼美的特点表现在哪里。
学习第五自然段 , 借助关键句理解第五段的意思。 如果说海里是鱼的世界,西沙群岛的岸上就是鸟的天下。 师:作者为什么这么说呢,西沙群岛岸上有些什么呢?我来引读,你们来接。 2、其实这里面还隐藏着一个秘密,你们来找找。 师:看来西沙群岛的物产真的很丰富啊,连鸟粪都有大大的作用。 3、不仅如此,这一个自然段还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地方,这几个事物都在围绕一句话来写的。请你试着找一找是哪句话? 4、师小结:这样的句子就叫做中心句,借助这句话,我们就能理解这个自然段的大致内容。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遍地都是——(鸟蛋)。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生: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那么多海鸟又会下很多鸟蛋,而且鸟多了鸟粪也就多了,鸟粪又给树林提供宝贵的肥料,让树林长得更加茂盛。 学生寻找这段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通过引读的方式,找出岸上茂密的树林、各种海鸟、遍地的鸟蛋、厚厚的鸟粪。 了解海岛上的物产也同样非常丰富。 再次紧扣核心“物产丰富”。
学习第六自然段 , 首尾呼应 , 情感升华 。 学完这三个方面,你对西沙群岛的感受是怎样的呢? 首尾呼应,强调西沙群岛的可爱。 师:我觉得啊,在作者的眼里西沙群岛一定还是非常可爱的。你猜猜我是怎么知道的?不信你们自己再读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你就知道答案了。 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把西沙群岛写的这么美的呢? 师:对啊,不仅是作者,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因为西沙群岛就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的一片山河土地。身为中国人,你的感受自豪吗? 4、师小结:相信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这样可爱的西沙群岛,必将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学生自由发言。 读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发现“可爱”一次重复。 生:因为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 带着这份自豪和热爱,接读“更加美丽、更加富饶”。 感受文章总分总结构,首尾呼应。 体会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和赞美,和作者达到情感共鸣。
拓展延伸 1、当当金牌小导游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相信孩子们一定对西沙群岛有了更多的向往,其实西沙群岛的美景不止这些呢?想不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呢? 现在,我想要来召集我们班一群最能干的孩子帮罗老师当当旅游团金牌导游,选择下面图中的一幅图,结合课文,先向同桌介绍一下这可爱富饶的西沙群岛。我这里有个小妙招:我们可以从“颜色、动作、样子”等方面说说图中事物是怎么样的。 把你的介绍动笔写下来。 展现中国山河土地美景,感受中国地大物博。 同桌合作,说一说。 小练笔,写一写。 激发学生“说”的兴趣,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把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进一步体会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增强热爱西沙群岛的感情。为小练笔做铺垫。 结合课后习题。运用习得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结合本单元学习主题——爱祖国山河土地。让孩子领略祖国各地风光美景,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富饶的西沙群岛 风景优美 物产丰富 海水 海底的生物 海岛上的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