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位置经典题型过关检测卷(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位置经典题型过关检测卷(单元测试) 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5 15:5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单元位置经典题型过关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王刚的座位用数对(3,5)表示,如图,他后面同学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 )。
A.(3,6) B.(4,5) C.(3,4) D.(4,6)
2.学校组织看电影《妈妈别丢下我》,欢欢坐在的位置,乐乐坐在的位置,妮妮跟他俩在同一条直线上,妮妮可能坐在( )的位置。
A. B. C.
3.小亮的位置是(4,3),小玲的位置是(4,7),小宇和小玲是在( )。
A.同一列 B.同一行 C.同一位置
4.如果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为、、,那么一定是( )三角形。
A.锐角 B.钝角 C.直角
5.用数对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时,一般要用( )个数据。
A.1 B.2 C.3
6.如图,要在方格图上画一个三角形ABC,已经选定两个顶点,如果C点定在(1,3),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边三角形
7.数对(3,5)和(5,5)表示的位置是( )。
A.同一列 B.同一行 C.无法确定
8.在长方形ABCD中(如图),如果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6,7),点D(6,4),长方形的面积是15,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11,9) B.(10,7) C.(11,4) D.(11,7)
二、填空题
9.如图,在一个残缺的方格图中,长方形ABCD顶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6,5),那么点B、D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为B( ),D( )。
10.用数对标出每个物体的位置。
(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1.象棋在中国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趣味性强并成为广泛流行的益智游戏。下图中棋子“車”的位置用数对(1,1)表示,那么棋子“炮”的位置用数对( )表示。
12.欢欢和乐乐在同一个班级,乐乐的座位在第3列第4行记作( ),欢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8),他坐在第( )列,第( )行。
13.小军和小红看了同一场电影,小军的座位是4排5号,用数对表示为(5,4)。小红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7,6),那么小红的座位是( )排( )号。
14.请在下面的括号里用数对表示出图①各个顶点的位置。
(1)A( )、B( )、C( )。
(2)图②是图①向( )平移( )格得到的。
15.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是前面第二排第五列用数对(2,5)表示,坐在他正后方的同学用数对( )来表示。
16.如图:B点用数对表示为(5,1),那么A点用数对表示为( ),C点用数对表示为( )。
三、解答题
17.下图是学校周围的建筑物,请你观察并回答问题。
(1)用数对表示小明家的位置是( ),体育馆的位置是( )。
(2)以学校为观测点,图书馆在学校的( )方向上,距离学校( )米。体育馆在学校的( )方向上,距学校( )米。
(3)放学后,小明以每分50米的速度从学校回家,走多少分能到家?(列式解答)
18.下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请以(2,1)为一个顶点,画一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并用数对标出其它三个顶点的位置。
19.在图中标出A(6,4)、B(3,1)、C(9,1),再顺次连接A、B、C、A,看看围成的是什么图形?
20.(1)用数对表示平行四边形ABCD各顶点的位置。
(2)画出平行四边形ABCD先向左平移3格,再向上平移2格后得到的平行四边形A'B'C'D',然后用数对表示点A'、点B'、点C'、点D'的位置。
21.如图中,每相邻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1cm。
(1)图中A点用数对表示是(    ,   )B点用数对表示是(    ,   )。C点的位置是(8,7),请在图中标出C点。
(2)将ABC依次连接成三角形。
(3)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cm2?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王刚后面的同学与王刚在同一列,行数加1,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
王刚的座位用数对(3,5)表示,他后面同学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3,6)。
故答案为:A
【点睛】
明确数对表示位置时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A
【解析】
【分析】
根据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欢欢坐在(1,4)的位置,表示欢欢坐在第1列第4行,乐乐坐在(1,2)的位置,表示乐乐坐在第1列第2行,妮妮跟他俩在同一条直线上,欢欢和乐乐不在同一行,所以他们三人只可能坐在同一列,据此解答。
【详解】
根据分析得,他们三人要在同一条直线上,只可能坐在同一列,即妮妮坐在第1列。三个选项里,只有A选项表示第1列。B、C选项都表示在第2列。
故答案为:A
【点睛】
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并根据数对准确找出对应的位置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3.A
【解析】
【分析】
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据此分析。
【详解】
小亮的位置是(4,3),即第4列第3行,小玲的位置是(4,7),即第4列第7行,小宇和小玲是在同一列。
故答案为:A
【点睛】
关键是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4.C
【解析】
【分析】
A和B处于同一列,A和C处于同一行,则△ABC是直角三角形。
【详解】
先找到A、B、C的位置,再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考查用数对确定位置、三角形的分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
5.B
【解析】
【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数对表示一个特征的位置,顾名思义,数对就是两个数据;在不同的题目中会有所不同,但在无特殊说明的情况下,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
【详解】
根据分析得,在生活中,我们一般用两个数据(即数对)表示一个物体的位置,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的解题关键是理解数对的概念。
6.A
【解析】
【分析】
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根据C点的数对,在图中找到C点的位置,依次连结A、B、C点,再根据三角形的形状,判断三角形的类型即可。
【详解】
如图,三角形ABC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故答案为:A
【点睛】
掌握根据数对找位置以及三角形的类型是解题的关键。
7.B
【解析】
【分析】
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是: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即可解答。
【详解】
数对(3,5)表示的位置是:第3列第5行;
数对(5,5)表示的位置是:第5列第5行。
所以它们表示的位置在同一行上。
故答案为:B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的灵活应用。
8.D
【解析】
【分析】
根据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时,列数在前,行数在后。在长方形ABCD中(如图),如果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6,7),点D(6,4),那么AD的长是(7-4),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那么,据此长方形的长,进而求出B点所在列数,由此可以确定B点的位置。据此解答。
【详解】
7-4=3
15÷3=5
6+5=11
所以AB的长是5,那么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11,7)。
故答案为:D
【点睛】
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利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及应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及应用,关键是求出AB。
9. (6,3) (2,5)
【解析】
【分析】
把这个方格图补全,再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行数及点B、D所在列、行,即可分别用数对表示出B、D的位置。
【详解】
如图:
由分析可得:点B、D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分别为B(6,3),D(2,5)。
【点睛】
点A的位置是(2,3),点C的位置是(6,5),根据长方形的特征,点B与点A同行,与点C同列,点D与点C同行,与点A同列,也可据此解答。
10. 5 7 7 3 8 6
【解析】
【分析】
首先明确,在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接着根据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即可解答。
【详解】
据分析可得:
在数对图中,横轴表示列数,纵轴表示行数,所以:
(5,7) (7,3) (8,6)
【点睛】
本题是一道有关数对的题目,掌握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可解答问题。
11.4,3
【解析】
【分析】
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及“車”用数对表示,即可确定“炮”所在列、行,然后即可用数对表示出它的位置。
【详解】
由分析可得:
棋子“炮”的位置用数对(4,3)表示。
【点睛】
关键是根据“車”的位置用数对(1,1),弄清“炮”所在列、行。
12. (3,4) 6 8
【解析】
【分析】
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列,第二个数字表示行,由此解答即可。
【详解】
乐乐的座位在第3列第4行记作(3,4);
欢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8),他坐在第6列,第8行。
【点睛】
明确数对表示位置时的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 6 7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知,数对中第一个数字表示号,第二个数字表示排,据此写出数对(7,6)表示的位置即可。
【详解】
小红的座位用数对表示为(7,6),那么小红的座位是6排7号。
【点睛】
根据题意明确数对中每个数字表示的意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1) (1,2) (4,2) (2,4)
(2) 右 4
【解析】
【分析】
用数对表示位置,第一个数表示第几列,第二个数表示第几行;平移时注意找准对应点,看对应点之间的距离,就是平移的距离。
(1)
A(1,2)
B(4,2)
C(2,4)
(2)
图②是图①向右平移4格得到的。
【点睛】
本题考查平移、数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移的特征和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5.(3,5)
【解析】
【分析】
根据小明在教室里的位置是前面第二排第五列用数对(2,5)表示,说明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排数,第二个数表示列出,据此分析。
【详解】
坐在小明正后方的同学,与他同一列,排数加1,用数对(3,5)表示
【点睛】
用有顺序的两个数表示出一个确定的位置就是数对。给出物体在平面图上的数对时,就可以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了。
16. (1,1) (3,4)
【解析】
【分析】
如图:B点用数对表示为(5,1),则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由此求解。
【详解】
B点用数对表示为(5,1),那么A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4)。
【点睛】
此题重点考查数对的写法即用数对表示位置时,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
17.(1)(5,9);(7,3);
(2)西北;400;东南;225
(3)10分
【解析】
【分析】
(1)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据此用数对分别表示小明家和体育馆的位置即可;
(2)根据地图上的方向辨别方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据此描述路线图即可;
(3)观察图可知,学校距离小明家500米,用500米除以小明步行的速度,即可求出小明走多少分钟能到家。
【详解】
(1)用数对表示小明家的位置是:(5,9),体育馆的位置是:(7,3)。
(2)根据分析可知,
以学校为观测点,图书馆在学校的西北方向上,距离学校400米。体育馆在学校的东南方向上,距学校225米。
(3)500÷50=10(分)
答:走10分能到家。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及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18.见详解
【解析】
【分析】
数对的第1个数表示列,第2个数表示行,(2,1)表示第2列、第1行的点;20=5×4,以(2,1)为一个顶点,画一个长5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并写出其它三个顶点位置的数对。
【详解】
另外三个顶点的位置数对表示为:(7,1),(7,5),(2,5)
(答案不唯一)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对与位置的关系、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掌握。
19.图见详解;等腰直角三角形
【解析】
【分析】
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表示列数,第二个数表示行数,即可在网格图中描出A、B、C各点,并连结成A、B、C、A成一个封闭图形,据这个图形的特征即可确定它是一个什么图形。
【详解】
如图:
由图可知,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点睛】
此题考查的知识有:数对与位置、三角形的意义及分类等。
20.(1)A(5,8);B(4,5);C(5,2);D(6,5);
(2)图形见详解;A'(2,10);B'(1,7);C'(2,4);D'(3,7)
【解析】
【分析】
(1)数对的表示方法:(列数,行数),找出各顶点在图中对应的列数和行数,并用数对表示出来即可;
(2)平移图形的作图方法: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确定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由平移的距离确定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的位置;依次连接各对应点;最后标注各对应点。
【详解】
(1)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5,8),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4,5),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5,2),点D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6,5)。
(2)
点A'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2,10),点B'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1,7),点C'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2,4),点D'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7)。
【点睛】
掌握数对的表示方法和平移图形的作图方法是解答题目的关键。
21.(1)(2,5);(3,1);见详解
(2)见详解
(3)13cm2
【解析】
【分析】
(1)用数对表示位置,数对的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从图中可以看出A点在第2列第5行,B点在第3列第1行,据此用数对表示出A点、B点的位置;已知C点的位置是(8,7),即C点在第8列第7行,在图中标出C点。
(2)依次连接ABC三个点,形成一个三角形。
(3)根据ABC三个点的位置,在三角形ABC的外面画一个边长6cm的正方形,用正方形的面积减去三角形①②③的面积之和即是三角形ABC的面积;其中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代入数据计算即可。
【详解】
(1)图中A点用数对表示是(2,5),B点用数对表示是(3,1)。
C点的位置是(8,7),C点的位置如下图。
(2)依次连接成三角形ABC,如下图:
(3)6×6-(6×2÷2+6×5÷2+4×1÷2)
=36-(6+15+2)
=36-23
=13(cm2)
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3cm2。
【点睛】
掌握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借助割补法求出三角形ABC的面积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