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巴斯德实验证明了肉汤的腐败原因是( )
A. 肉汤内有细菌 B. 来自环境中的微生物
C. 鹅颈瓶没有防腐能力 D. 时间长了自然会腐败
下列生命起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 生命起源于原始陆地
C. 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气、氨、甲烷等
D. 现代地球上不可能再形成原始生命
关于生命起源已通过米勒实验证实的阶段是( )
A. 由简单的无机物到简单的有机物 B. 由简单的有机物到复杂的有机物
C. 由复杂的有机物演变为原始生命 D. 由原始生命发展为单细胞生物
下列对地层中化石出现顺序的叙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 较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较低等、较简单
B. 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C. 较晚近的地层中,有较复杂、较高等的生物化石
D. 较晚近的地层中,一定没有较简单、较低等的生物化石
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没有生物化石,这说明生命经历了( )
A. 从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 B. 从无到有的过程
C. 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 D. 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
参观自然博物馆后,同学们对生物进化的历程有了更多的了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植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水生到陆生
B. 地球上原核生物的出现早于真核生物
C.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唯一证据
D. 在进化过程中既有物种产生也有物种灭绝
如图是部分生物进化历程图,其中最能适应陆地生活环境的植物是( )
A. 藻类植物和苔藓植物 B. 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
C. 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 D. 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郑氏始孔子鸟的化石可以证明,下列选项中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的两类生物是( )
A. 两栖类和鸟类 B. 两栖类和爬行类 C. 爬行类和鸟类 D. 哺乳类和鸟类
原始哺乳动物是由哪一类动物进化而来的 ( )
A. 原始鸟类 B. 原始爬行类 C. 原始两栖类 D. 原始鱼类
现存生物中,许多简单、低等的生物并没有在进化过程中灭绝,是因为这些生物能( )
A. 制约环境 B. 影响环境 C. 改变环境 D. 适应环境
在经常刮大风的条件下,长翅昆虫数量减少,无翅、残翅的昆虫数量增多。根据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这种现象是( )
A. 上帝创造的结果 B. 人工选择的结果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长期使用的结果
物种间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的差异,常作为比较生物亲缘关系的依据。一般来说,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近。请根据下表判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果蝇 向日葵 酵母菌
与人的差异氨基酸数目 0 27 38 44
A. 黑猩猩 B. 果蝇 C. 向日葵 D. 酵母菌
人类起源于古猿,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最早使用火的是( )
A. 南方古猿 B. 能人 C. 直立人 D. 智人
下列对进化顺序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类人猿人类 B. 鸟类哺乳类 C. 鱼类节肢动物 D. 古猿类人猿
一批从中国内地流失海外的恐龙和鸟类化石被一位法国收藏家归还后在辽宁省展出,这些在辽宁发现的化石至少可以追溯到1.25亿年以前。下列各类物体中,不属于化石的是( )
A. 在河南西峡盆地发现的恐龙蛋
B. 古代墓穴中发掘出来的木乃伊
C. 德国巴伐利亚州发现的始祖鸟
D. 汤嘎斯发现的史前海洋爬行动物的骨骼
已知物种A的化石比物种B的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晚得多,由此可知( )
A. 物种A比物种B数量多 B. 物种A比物种B结构复杂
C. 物种A一定是从物种B进化而来 D. 物种B一定是从物种A进化而来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里
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唯一证据
C. 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
D.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形成过程”: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它的后代有颈长和颈短的变异,为吃到高处的树叶,它努力伸脖子会使颈部更长,缺乏青草时,长颈成为有利生存和繁殖的有利变异。正确的是( )
A. B. C. D.
养牛场词养员用杀虫剂消灭苍蝇,第一次使用时效果显著,随着使用次数增加,药效逐渐下降。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 杀虫剂对苍蝇进行了选择 B. 杀虫剂增强了苍蝇的繁殖能力
C. 杀虫剂增强了苍蝇的免疫力 D. 杀虫剂使苍蝇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证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研究郑氏始孔子鸟化石——鸟类可能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B. 比较一些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数目——判断不同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 爬行类和哺乳类动物化石在较为古老的地层中出现——生物进化由低等到高等
D. 比较马、蝙蝠的前肢和鹰的翅的骨骼——它们可能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达尔文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的喙在形态和大小上存在差异,并且观察到它们分别取食不同类型的食物(见下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喙形态、大小 凿状 尖而长 粗而尖 细而长
取食类型 取食果实 取食仙人掌 取食种子 取食昆虫
(1)根据表格内容,可推测:喙的形态或大小的改变与 有关。
(2)达尔文认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地雀可能具有共同的祖先,地雀的进化表明自然界中的生物普遍存在着 现象,环境条件的改变,对地雀喙的形态和大小具有 作用。在 中,通过激烈的 ,适者 、不适者被 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3)经过漫长年代的进化, (填“有利变异”或“不利变异”)逐渐被积累保存,原来的物种由此变为新物种。因此可以说,生物进化是 的结果。
如图所示,在A、B、C三个不同的地层中,发现了三叶虫、恐龙、始祖鸟化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生物的进化顺序,将生物化石填到相应的地层中:恐龙化石出现在 层。
(2) 越古老的地层里, 成为化石的生物越低等。有个观点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现今的地球上低等的生物已不存在了。你觉得这个说法是 的。
(3)化石之所以能够证明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是因为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是有一定顺序的,如果A、B、C三个地层中分别出现了三种存在进化关系的化石,如图,则的进化顺序可表示为 。
根据下面的化学进化过程示意图和人类起源过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的物质分别是 、 。
(2)米勒实验证明了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图中 (用字母表示)过程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3)原始生命的特征是能实现 和 。
(4)图中Ⅰ代表 ,它是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Ⅱ表示 ,它是人猿分界的一个重要标准。
(5)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是直立人阶段,该阶段的人类不但能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而且学会了 。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如图是美国科学家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装置。
(1)设置这一实验装置的目的是 。
(2)A装置里的气体相当于 ,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其主要区别是其不含 ;在A处,正、负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 。
(3)实验后可检测到B装置液体中含有 等有机小分子物质。
(4)此实验表明:在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中,原始大气中的各种成分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生成 物质的。
(5)该实验初步证明了生命起源的第 步。
(6)该实验被同行们认为是开创了 的新途径。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研究人员对比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后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程度达到96%以上,其基因组的大部分可排序区域几乎没有区别。
材料二 来自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曾经在刚果国家公园的一处沼泽地捕捉到大猩猩使用工具的现场镜头:一只被科学家称为利亚的雌性大猩猩在过河时使用树枝测量水深。当时利亚打算趟过一个看起来并不深的小水塘,但是它下水后刚走了几步就发现水已经没到了它的腰部。于是利亚返回岸上,从一棵枯树上拽下一段长树枝,它拿着树枝再次走进水中,一边走一边测量前方的深度,直到前进了9米多才返回。
(1)材料一说明人类和黑猩猩具有共同的 ,即 。
(2)材料二说明大猩猩具有 的能力。
(3)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是 。
(4)(多选)人类与大猩猩、黑猩猩相区别的特点有 。
A.直立行走
B.制造和使用复杂工具
C.足有五趾
D.具有语言
E.两眼生在前方
F.大脑发达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A
13.【答案】C
14.【答案】D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C
21.【答案】(1)取食类型 (2)变异 选择 生存斗争 竞争 生存 淘汰 (3)有利变异 自然选择
22.【答案】 (1)B (2)错误 (3)
23.【答案】(1)水蒸气、氨气、甲烷等;氨基酸等
(2)A
(3)个体增殖;新陈代谢
(4)森林古猿;直立行走
(5)用火
24.【答案】(1)探究原始地球是否能产生有机物 (2)原始大气 氧气 闪电 (3)氨基酸 (4)有机小分子 (5)一 (6)生命起源研究
25.【答案】(1)原始祖先 森林古猿 (2)使用简单工具 (3)类人猿 (4)ABDF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