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探索生命-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探索生命-2022-2023学年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5 13:1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探索生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8.0分)
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应使用 ( )
A. 显微镜 B. 放大镜 C. 望远镜 D. 平面镜
显微镜的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
A. dbca B. cbad C. dbac D. cdab
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若要转换物镜,需要调节( )
A. 光圈 B. 转换器 C. 反光镜 D. 目镜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时,能避免产生气泡的方法是( )
A. 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B. 当水滴中的生物材料没有展平时用盖玻片将其压平
C. 不在被擦拭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加自来水
D. 用吸水纸多次吸去载玻片上多余的水
下列常用的实验器具中,对观察对象不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A. 目镜 B. 物镜 C. 反光镜 D. 放大镜
在探究“光照强度对苹果甜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
A. 光照强度 B. 苹果甜度 C. 日照时长 D. 苹果树大小
关于探究实验的基本思路,下列正确的是( )
A. 问题——假设——实验——结论 B. 假设——问题——实验——结论
C. 问题——实验——假设——结论 D. 问题——结论——假设——实验
下列选项中,全部都属于通用器具的是( )
A. 放大镜、培养皿、刀片 B. 酒精灯、试剂瓶、烧杯
C. 研钵、滴管、药匙 D. 天平、量筒、试管
下表是显微镜使用过程中要达到的目的和所采用的操作, 其中能达成目的的操作是( )
选项 目的 操作
A 调节光线强弱 转动转换器
B 调换不同倍数的目镜 转动细准焦螺旋
C 使物像更清晰 转动遮光器和反光镜
D 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
视野中央 将玻片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A. A B. B C. C D. D
把印有英文字母“q”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 )
A. b B. q C. p D. d
某同学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分别采用了以下四种不同的目镜和物镜组合,则他在一个视野中可以观察到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A. 5、10 B. 10、40 C. 15、10 D. 20、40
在使用显微镜的过程中,小明在对光后没有在目镜中看到白亮的视野。小明采取了以下补救方法,请你选择其中不起作用的一项( )
A. 转动遮光器 B. 转动转换器 C. 调节细准焦螺旋 D. 转动反光镜
“老鹰低叫,大雨将至”“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不久就来到”等谚语,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动物的行为变化生动地反映了天气变化规律。这些规律的总结主要运用了( )
A. 调查法 B. 观察法 C. 实验法 D. 推理法
小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了洋葱表皮细胞后, 兴奋地向同学描述, 并把显微镜轻轻挪动给同组同学,但别人却看不清物像。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没有调节粗准焦螺旋 B. 射入光线发生改变
C. 显微镜的物镜转换了 D. 光圈的大小改变了
二、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请根据所学习的显微镜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显微镜中主要起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
(2)在显微镜结构中,能使镜筒升降的是[ ] 和 。
(3)某同学在用低倍镜观察切片时,发现视野中有一黑点,移动切片黑点不动,转换物镜后黑点仍在,可判断黑点在 上。
(4)在观察过程中将物镜由10换成40,视野会变 ,这时应该选用 和大光圈,使视野明暗适宜。
(5)如果想把位于视野右上方的一个细胞移到视野中央,需要将玻片向 移动。
(6) 在一台光学显微镜的镜头盒里有4个镜头(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量最少,正确的组合是 。
A.
B.
C.
D.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水仙花又被称为“凌波仙子”, 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 为中国传统名花之一。某探究小组为了探究“环境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的影响”,选取了品种、成熟度和大小等相同的三个具备开花能力的水仙花鳞茎,分为甲、乙、丙三组,同时置于下表所示的环境中进行培养, 观察并记录从开始培养到第一朵花开放的时间。
组别 平均温度 光照条件 其他培养条件
甲 21 光照充足 完全相同且能充分满足水仙花生长发育的条件
乙 10 光照充足
丙 21 光照不充足
请分析回答:
(1)该探究方案中的实验变量有两个,分别是 和 。
(2)请改正实验中的一处不足: 。
(3)若要探究“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应选择甲组和 组作为对照实验进行比较。如果甲组先开花,你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4)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方案,你认为该探究小组还要探究的问题是: 。
为探究细菌对动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分别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 使树叶保持潮湿。
方案一: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二: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三: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 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回答问题,并评价实验方案:
(1)本实验提出的问题是
(2)你作出的假设是 。
(3)本实验的变量是 ,选用相同的树叶是为了控制 。
(4)你认为最合理的是方案 ,因为该方案除 外,其他条件均相同,排除了无关因素的干扰。
1.【答案】A
2.【答案】A
3.【答案】B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1) 目镜 物镜 (2)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3)目镜 (4)暗凹面镜 (5)右上方 (6)C
16.【答案】(1)平均温度 光照条件
(2)增加各组中水仙花鳞茎的数量
(3)乙 环境温度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有影响
(4)光照条件对水仙花开花时间是否有影响

17.【答案】(1)细菌对动植物的遗体有分解作用吗(合理即可)
(2)细菌对动植物的遗体有(或无)分解作用(合理即可)
(3)细菌 单一变量
(4)三 实验变量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