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探索生命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22.0分)
关于显微镜各部分名称和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遮光器能调节光线强弱 B. 转换器能调换目镜
C. 细准焦螺旋能升降镜筒 D. 压片夹能固定玻片
下图显示的是显微镜的几个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是( )
A. B.
C. D.
关于使用显微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则对光完成
B. 调焦时,先转动细准焦螺旋,再转动粗准焦螺旋
C. 要将物像从视野左上方移到中央,装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D. 观察时,目镜用10,物镜用10,则放大倍数为100倍
如图为显微镜中的两个视野,要使视野变到视野,操作显微镜的正确步骤是( )
A. 转动反光镜,选择平面镜 B. 向右上方移动玻片标本
C. 转动反光镜, 选择凹面镜 D.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
下列关于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物镜长度越长, 物镜放大倍数越小 B. 细准焦螺旋可以微小范围升降镜筒
C. 反光镜的作用是放大物像 D. 物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
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是( )
A. B. C. D.
在显微镜下观察印有“F”字的透明纸片制成的玻片,看到的物像是( )
A. B. C. D.
如图是生物实验室常用的实验器具,其中属于加热器具的是( )
A. 酒精灯 三脚架 放大镜 B. 酒精灯 培养皿 木质试管夹
C. 酒精灯 三脚架 石棉网 D. 酒精灯 三脚架 滴管
用显微镜的一个目镜分别与4个不同倍数的物镜组合观察临时装片,形成清晰物像时,每一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如图所示。在一个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的是 ( )
A. B.
C. D.
某同学在一个视野中看到一行细胞如图,此时显微镜的镜头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2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
A. 1个
B. 2个
C. 4个
D. 8个
某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植被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组别 裸地组 草坪组 灌木丛组
空气湿度的平均值 55.9% 63.7% 69.7%
A. 该探究中作为对照的是裸地组 B. 实验应选择在没有水源的地方进行
C. 该探究中的实验变量是空气湿度 D. 草坪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小于灌木丛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揭开了生物体微观世界的神秘面纱。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请填空:
(1)显微镜中,通过光圈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 。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如果由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后,你会发现视野中细胞的数目 (填“增多”或“减少”)。
(3)用显微镜观察物像时,若观察用的物镜上标有10,目镜上标有5,那么该物像放大的倍数是 倍。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的物像偏在右上方,为移至视野中央,解决的办法应是将载玻片向 方移动。
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以菠菜叶表皮为例)
首先要用 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并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 ;用 夹取生物材料,将其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并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 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用 吸去多余的水,从而保证了盖玻片下不会有 ;用于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材料必须 ,如果材料无色素,为了使观察效果更明显还要进行 。
某生物兴趣小组在采集和使用显微镜观察水蚤的过程中,看到以下视野图,请据图回答。
(1)要使视野从甲变为乙,首先选用反光镜中的凹面镜或者是调节遮光器,选用一个较大的 ,使视野明亮一些;然后再略微转动 ,使物像更清晰。
(2)要使视野从丙变为丁,应将装片向 移动。
(3)观察过程中发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没有移动,说明污点在 上。
(4)该兴趣小组如用目镜5和物镜10来观察,则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仪器,是生物学中用来研究细胞、组织和器官构造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安放好显微镜后,转动[ ] ,使 物镜对准通光孔。
(2)用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转动[ ] ,使光线反射入镜筒,通过[ ] 镜可以看到白亮的圆形视野。
(3)把玻片标本放在[ ] 上,使标本正对[ ] 的中心,然后用压片夹压住载玻片的两端。
(4)按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 ,使镜筒缓缓下降至物镜接近标本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 ,以免损坏玻片标本。
(5)一只眼向目镜内看,同时按 (填“顺”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使镜筒缓缓 ,直到看清物像为止,再略微转动[ ] ,使物像更清晰。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阅读以下实验探究过程,回答问题:
17世纪,雷迪对腐肉生蛆的古老看法产生了疑问,他提出了三个假设。
假设A:腐肉是滋生苍蝇的地方。
假设B:蛆是由亲代苍蝇产生的,蛆不可能从腐肉中自生。
假设C:即使通气良好,腐肉也不可能自然生蛆。
(1)从雷迪提出的三个假设来看,雷迪提出的问题是
(2)雷迪在一个容器内放入死小鸡,不久发现死小鸡身体上爬满了蛆,后来又飞出了苍蝇。在以后的重复实验中,雷迪在蛆出现后,立即将容器盖起来,结果还是出现了苍蝇。这个实验能证明假设 (填“A”“B”或“C”)。
(3)雷迪把一块煮熟的肉分割成相同的小块,分别放入几个广口瓶中。一部分瓶口用不透气的石蜡密封(苍蝇不能飞入),另一部分瓶口敞开(苍蝇能飞入),结果是瓶口密封的瓶中没有产生蛆和苍蝇,瓶口敞开的瓶中有蛆和苍蝇产生。该实验能证明假设 (填“A”“B”或“C”),但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变量不是唯一的,不能形成 。
(4)雷迪把用石蜡密封的广口瓶改用纱布包盖瓶口后,瓶中仍然没有蛆和苍蝇产生。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健康状况相同的蚯蚓,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推测 (填“甲瓶”或“乙瓶”)中的蚯蚓运动会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停止运动。
(2)实验说明,环境中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 。
(3)在本实验中,设置甲瓶的作用是 。
(4)仿照上述实验,小明简要设计了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取两个大小一样的广口瓶,分别贴上“甲”“乙”标签。
在甲、乙两瓶中都放入 的土壤。
。
观察蚯蚓的生存状况,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
(5)做完实验后,你对蚯蚓的处理是 。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B
4.【答案】B
5.【答案】B
6.【答案】C
7.【答案】D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C
11.【答案】C
12.【答案】遮光器
减少
50
右上
13.【答案】干净的纱布
清水
镊子
展平
一边
吸水纸
气泡
薄而透明
适当地染色
14.【答案】光圈
细准焦螺旋
左下方
物镜
50
15.【答案】(1)3 转换器 低倍
(2)7 反光镜 1 目
(3)6 载物台 5 通光孔
(4)顺 9 粗准焦螺旋 4 物镜
(5)逆 粗准焦螺旋 上升 10 细准焦螺旋
16.【答案】(1)腐肉能生蛆吗
(2)A
(3)B 对照
(4)腐肉不能生蛆
17.【答案】(1)乙瓶
(2)土壤的湿度(或水)
(3)对照
(4)等量、相同湿润程度
选择其中一瓶加入少量的农药
(5)放回适合蚯蚓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