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
A. 机器人弹钢琴 B. 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 馒头上长出“白毛”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生命现象的是( )
A. 生物的生长 B.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C. 生物的消化和吸收 D. 生物的组成和分类
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 )
A. 生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 B. 动物能够运动
C. 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 D. 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
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要判断污点的来源,下列操作无效的是( )
A. 转动反光镜,对准光源 B. 转动转换器,换一个物镜
C. 移动载玻片 D. 换一个目镜
下列各句中与“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描述的特征不同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 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 虎父无犬子 D. 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以下哪种情形是生物改变环境的实例( )
A. 睡莲的根和茎都有发达并相通的气腔 B. 仙人掌的叶演变成了刺,茎肥厚多汁
C. 野鸭的趾间长有皮肤构成的蹼 D. 刺槐的光合作用使大气的氧含量提高
小华习惯用右手写字,如图能表示她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正确方法是( )
A. B.
C. D.
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所有变量都相同 B. 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C. 实验变量相同 D.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要先接触水滴再放下的原因是( )
A. 防止水溢出 B. 防止观察材料受损害
C. 防止出现气泡 D. 防止盖玻片受损
近几年,由于济南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当显微镜的镜头需要擦拭时,应使用( )
A. 棉花 B. 餐巾纸 C. 纱布 D. 擦镜纸
某同学将显微镜的使用环节与目的相匹配,得到下列四组结果,其中错误的一组是( )
A. 用较大的光圈——使视野更明亮 B. 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的目镜
C. 移动玻片标本——找到要观察的物像 D. 微调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下列各项中,哪项不能作为判断生物的依据( )
A. 能运动和由小变大 B. 能代谢和排出废物
C. 能呼吸和获取营养 D. 能生长和繁殖后代
变黄的杨树叶能够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
A. 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 B. 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
C. 杨树能够进行呼吸 D. 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
A. 春去秋来气候变化万千 B. 对人类基因结构和功能的研究
C. 培育试管婴儿 D. 无公害绿色果蔬的生产
在实验设计中,下列选项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A. 20℃和60℃ B. 潮湿和湿度 C. 明亮和黑暗 D. 有空气和无空气
下列有关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粮食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解决完全依赖生物学
B. 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生物学
C. “生物武器”利用了生物学的知识
D. 人体卫生保健离不开生物学
在实验课中,当你得出的实验结论与原有的知识不相符时,应( )
A. 实事求是,坚持自己的结论
B. 问其他同学,将他们的结果填在自己的实验报告中
C. 与他人交流后,分析原因,检查自己的实验过程,再重复做几次
D. 问问老师,以老师的观点为准
显微镜的遮光器的作用是( )
A. 使光线均匀地进入视野内 B. 调节光线的强弱
C. 遮住光线不使其反射到镜筒内 D. 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生物( )
A. 能够适应自己所生活的环境 B. 依赖环境,不能影响环境
C. 能够影响其生活的环境 D. 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一名男子于1995年购买了一个麦当劳汉堡,没想到25年过去了,这个“高龄”的汉堡依然完好无损, 没有发霉的迹象。我们猜测这个汉堡不腐败与水分少和油炸等因素有关。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记录 D. 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菁菁在校园里浇花时发现了几只鼠妇,她对鼠妇的生活环境产生了兴趣,将在各处观察到的鼠妇数量记录下来(如下表所示)。
地点 鼠妇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花园的石块下 24
种花的花盆下 18
草地里 2
根据表中数据推测,适宜鼠妇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干燥 D. 较高气温
如图是制作临时装片时的几个步骤,它们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
A. B. C. D.
黄山是举世闻名的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黄山松大多分布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区域。影响黄山松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 水 B. 阳光 C. 空气 D. 温度
小王想证明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他设计了对照实验:甲组落叶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落叶暴露在空气中。小红对他的实验方案作出了评价,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组落叶可以用不同的树叶
B. 实验时应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C. 甲、乙两组落叶都有细菌,未形成对照关系
D. 通过对剩余落叶称量,判断细菌是否分解落叶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下列事例中主要是何种因素的影响。
(1)进入冬季,熊要冬眠,而进入夏季,非洲肺鱼要夏眠—— 。
(2)有人在登上高山后,有头晕呕吐的症状—— 。
(3)森林里的树木往往长得高大挺拔—— 。
(4)水体200米以下就没有植物生存了—— 。
(5)骆驼刺的地下部分是地上高度的几倍—— 。
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不断改变,影响着生物;生物也不断进化,适应并影响环境。请分析下列生物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回答问题: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个诗句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2)在沙漠地区植树造林可以防风固沙,这个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3)莲“中通外直”,其地下茎(莲藕)和荷叶叶柄中都有贯通的气腔,适于在 环境中生活;沙棘的地下根长度是地上部分高度的十多倍,适于在 环境中生活;家兔必须通过四肢来支撑身体以适应陆地环境。上述事例体现出的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 。
三、识图作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请回答显微镜使用的相关问题。
(1)对光时应转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选用一个较大光圈并转动[] ,从而通过目镜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2)甲同学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显微镜目镜为8,物镜有10和40两种,要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物镜是 。
(3)图中A~D为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几个视野,要使视野由A变为B应将装片向 方移动;要使视野从C(模糊物像)变为D(清晰物像),应调节显微镜的[] 。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蚯蚓俗称地龙,是环节动物门的典型动物。蚯蚓一般喜欢在泥土中活动,可以疏松土壤,以泥土中的腐殖质为食。全世界共有200多种蚯蚓, 在寒、热带都能找到它们活跃的身影, 但气温和空气湿度会影响蚯蚓的活力和体表的湿润度,同时蚯蚓的天敌较多,青蛙、一些鸟类等都以蚯蚓为食,蚂蚁、蝼蛄等也会捕食蚯蚓的卵或小蚯蚓。
(1)影响蚯蚓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种);影响蚯蚓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至少写出两种)。
(2)某生物兴趣小组想要探究“光照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材料用具:20条蚯蚓分成两组,每组10条,纸盒一个,纸板、玻璃板各一块。
实验装置:以纸盒的横轴中线为界,一侧盖上玻璃板,一侧盖上纸板,设置条件如下表:
光照条件 温度 湿度
阴暗 25℃ 适宜
明亮 25℃ 适宜
(3)根据探究目的,本实验应设置的变量是 。
(4)在实验中每组选择10条蚯蚓而不是1条,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蚯蚓 。
为了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请利用下列实验用具和材料进行实验:两个大小一样的烧杯、湿润的土壤、干燥的土壤、20条大小相同的蚯蚓。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提供的材料,你提出的问题是
(2)你据此作出的假设是 。
(3)请设计实验操作步骤:取两个烧杯,分别编号为甲、乙;
将湿润的土壤装入甲烧杯,放入10条蚯蚓, ;
观察两个烧杯中的蚯蚓活动状况。
(4)根据生活常识,你认为哪种实验结果最有可能发生 (填序号)。
甲烧杯中的蚯蚓活泼多动
甲烧杯中的蚯蚓安静少动
(5)实验完毕应该如何处理蚯蚓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A
4.【答案】A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C
10.【答案】A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A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A
18.【答案】C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D
24.【答案】D
25.【答案】A
26.【答案】温度
空气
阳光和生存空间
阳光
水分
27.【答案】环境影响生物(或温度影响生物)
生物影响环境
水
沙漠
生物能适应环境
28.【答案】(1)转换器 反光镜
(2)10
(3)右下 细准焦螺旋
29.【答案】(1)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湿度等 鸟类、蚂蚁、蝼蛄、青蛙等 (3)光照 (4)避免偶然性,减小实验误差 (5)将其放回适宜它们生活的环境中
30.【答案】(1)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
(2)土壤湿度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
(3)将等量干燥的土壤装入乙烧杯,放入另外10条蚯蚓
(4) (5)放归大自然。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