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生物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是生物还是非生物 ”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
A. 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 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由细胞构成
C. 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D. 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殖
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著名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句中的“小荷”和“蜻蜓”这两种生物共有的特征是( )
A. 都能生长和繁殖 B. 都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
C. 都可以自由运动 D. 都可以遗传,但不能变异
小君同学想探究“牵牛花花瓣的颜色变化是否与光照有关”,应当将什么设置为变量( )
A. 土壤 B. 温度 C. 光照 D. 牵牛花的品种
作出假设中的“假设”是指( )
A. 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 实事求是
C. 毫无根据的猜想 D. 以上三种都是
在科学探究中,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下叙述中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 探究要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
B. 探究不能被原来的知识所束缚
C.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尊重原有的知识
D. 当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应大胆地修正原有的知识
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 下述四个实验步骤, 正确的顺序是( )
转动遮光器,使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 转动反光镜调出一个白亮的视野
A. B. C. D.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利用桑蚕详细研究蚕的发育过程,最好的研究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模拟法
若显微镜中出现一个污点,移动玻片和转动目镜后,污点仍然不动,则污点在 ( )
A. 目镜上 B. 物镜上 C. 玻片上 D. 反光镜上
用低倍镜观察时,如果在视野内所看到的图像是“”,那么,在载玻片上写的是( )
A. B. C. D.
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显微镜视野内观察到的物像是“bpdq”,则载玻片上的实物为“bpdq”
B. 下降显微镜镜筒时,眼睛应从侧面注视物镜
C. 在安放显微镜时,应把显微镜放在离实验桌左边缘 7 厘米左右的地方
D.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捕虫植物瓶子草捕获的小虫被瓶内细菌分解,瓶内细菌获得有机物,瓶子草获得氮素。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
A. 竞争 B. 共生 C. 寄生 D. 捕食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要将视野由图甲转换成图乙,下列操作不需要的是( )
甲 乙
A. 移动装片 B. 转动转换器 C. 转动细准焦螺旋 D. 转动粗准焦螺旋
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使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观察的材料应薄而透明 B. 对光时应先将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C. 调节准焦螺旋可使视野变亮 D. 用凹面镜对光可使视野变暗
在实验过程中需多次重复实验,主要是为了( )
A. 得到较多数据 B. 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
C. 实验失败后重做 D. 得出不同结论
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时,一般哪种计算取值的方法是科学的( )
A. 取总数值 B. 取平均值 C. 取最大值 D. 取最小值
下表中有关生物的特征与列举实例搭配不当的是( )
选项 生物的特征 实例
A 生物生活需要营养 兔吃草,猫吃老鼠
B 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庄稼需要浇水、施肥
C 生物需要排出体内废物 人体排尿
D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含羞草受到触碰时叶片合拢
A. A B. B C. C D. D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生物能适应环境,但不会影响和改变环境
B. 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体现了生物影响环境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D. 影响生物生活的生态因素只包括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
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 生物兴趣小组用已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的锥形瓶,按下表进行了实验。请分析表中包含了几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什么( )
瓶号 甲 乙 丙
加入物质 50毫升
灭菌牛奶 50毫升
灭菌牛奶 50毫升
灭菌牛奶
瓶口处理 不做处理 不做处理 用消毒棉
球塞住
温度 25℃ 5℃ 25℃
A. 2组,温度、消毒棉球 B. 2组,温度、空气
C. 3组,温度、消毒棉球、空气 D. 2组,温度、细菌
在“蛆是从哪来的”这一对照实验中, 可以看成变量的因素有( )
A. 温度、阳光、水分 B. 纱布、猪肉、苍蝇
C. 肉和外界的苍蝇是否有直接接触 D. 玻璃碗、纱布和猪肉
某学习小组准备对蚂蚁的生活习性进行探究,他们根据收集的信息预测“蚂蚁喜欢甜食”,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步骤中的( )
A. 收集信息 B. 提出问题 C. 作出假设 D. 得出结论
如图,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在不同的放大倍数下,观察到甲、乙视野。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图中显微镜的最大放大倍数为56倍
B. 要由甲视野到乙视野,首先应将装片向左移动
C. 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大
D. 外界光线弱时, 使用较小光圈和平面镜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使用自制器具——“多功能环境因素探究实验箱”和“小型动物手动投放器”(如图)做了探究“光照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同学们可以在花园或庭院中的花盆、砖块或石块下等阴暗潮湿的地方采集到鼠妇
B. 本实验需在实验箱中铺上同样多的土壤(左边铺干燥的土壤,右边铺潮湿的土壤)
C. 本探究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光照,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明亮和阴暗两种环境
D. 实验中鼠妇的数量不能太少,应用投放器在两侧分别放入10只或10只以上的鼠妇
使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在低倍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清晰、柔和,调换至高倍物镜下观察时,除要调节细准焦螺旋外,还需调节反光镜(或亮度调节钮)和光圈。正确操作分别是( )
A.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B. 用平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放大
C. 用凹面镜(或调高亮度),光圈放大 D. 用凹面镜(或调低亮度),光圈缩小
我省河西走廊地区有大片的戈壁滩,此处生活的蜥蜴体色大都是黄褐色的,这体现了( )
A.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B. 生物能够影响环境
C. 环境能够改变生物 D. 环境能够适应生物
使用显微镜时,要把视野中的物像“P”从图甲所示状态转化为图乙所示状态,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 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B. 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C. 先将玻片标本往右上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
D. 先将玻片标本往左下方移动;再转动转换器,把高倍物镜换成低倍物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你一定学习过不少的成语和诗句吧!仔细判断下列成语或诗句中描述的是生物的哪个特征。
(1)闻鸡起舞: 。
(2)猛虎扑食: 。
(3)汗流浃背: 。
(4)种豆得豆: 。
(5)点水蜻蜓款款飞: 。
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的四个操作步骤是:
(1)把要观察的玻片标本放在 上,用压片夹压住, 要正对通光孔的中心。
(2)眼睛注视 ,双手缓缓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将低倍物镜与玻片标本靠近。
(3)左眼注视目镜,双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 ,直到视野内出现 为止。
(4)略微转动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香蕉营养丰富,是人们非常喜爱食用的一种水果。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们观察发现,夏天逐渐成熟和腐烂的香蕉常常会招引来许多果蝇。一些同学认为是香蕉腐烂时的酒味招引来了果蝇,另一些同学则认为是香蕉成熟时的香味招引来了果蝇。于是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种诱捕果蝇的瓶子,他们将3只甲瓶和3只乙瓶随机均匀地放置在一个果蝇较多的地方。一段时间后他们将诱捕到的果蝇数记录在表中。回答下列问题:
瓶类 甲瓶 乙瓶
瓶号 1 2 3 总计 1 2 3 总计
果蝇数量 2 3 5 10 36 35 37 108
(1)在同学们的实验方案中,实验中的变量是 ;设计甲、乙两种瓶子的目的是 。
(2)甲、乙两种装置所用瓶子、纱布、开口、所装液体浓度等都完全相同,其目的在于 。
(3)同学们用3只甲瓶和3只乙瓶而不是用1只甲瓶和1只乙瓶的意义是 。
(4)仅根据同学们的实验方案及实验结果,你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香料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含有黄樟素。(甲)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乙)于是, 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丙)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
(1)上文(甲)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哪一步 。
(2)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3)步骤 采用的是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对照实验。
(4)科学探究的方法很多,下列方法中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实验,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是 (填序号)。
四、资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春天来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小草悄悄地从地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看上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绿色。坐着、躺着、打两个滚儿、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也不让你,全身都开满了花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结满了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
(1)短文中提到的生物有 ;其中属于植物的是 ;除短文中提到的生物外,我们生活的周围还有细菌、真菌等 。
(2)文中提到的非生物因素有 等。
(3)生物生活环境中的生物因素是指 。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A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A
14.【答案】B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C
24.【答案】A
25.【答案】B
26.【答案】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
生物的新陈代谢(或生物需要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
生物需要将废物排出体外
生物的遗传
生物的繁殖
27.【答案】载物台
标本
物镜
缓缓下降
慢慢上升
物像
细准焦螺旋
28.【答案】(1)糖溶液的香味和酒味 作对照
(2)控制无关变量,确保变量的单一性
(3)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4)香蕉的酒味对果蝇的“吸引力”比香味更强
29.【答案】(1)作出假设 (2)错误 (3)乙 (4)
30.【答案】(1)小草、人、桃树、杏树、梨树、蜜蜂、蝴蝶、野花 小草、桃树、杏树、梨树、野花 微生物
(2)温度、水分、阳光、空气
(3)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