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一)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1.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
C.海波在CD段是气态 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
3.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4.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尽袋中空气后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过一会儿,塑料袋鼓起;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
A.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B.塑料袋仍然鼓起,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C.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汽化了 D.塑料袋又瘪了,其中的酒精液化了
5、.物理学是人类探索自然、认识自然的有力武器,下列自然现象属于凝华的是
A.有时江面弥漫的大雾 B.秋天花叶上的露珠
C.冬天早晨地上的霜 D.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8、.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
A.沸点低 B.熔点高 C.凝固点低 D.沸点高
9、去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遇了低温雨雪天气,某些地区的树枝上甚至出现了图3所示的“雾凇”。“雾凇”和霜的形成过程很相似,都是
A.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C.小水珠凝固形成的 D.小冰晶升华形成的
10、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11、天津地区一年四季分明,严冬的早晨在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B.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内侧
C.冰花主要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D.冰花主要是水凝固形成的,冰花出现在窗玻璃外侧
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 .(1)(3) B.(2)(4) C.(3)(4) D.(1)(2)
二、填空题
13、“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1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_____现象(填物态变化),煲盖不断跳动,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____(填“会”或“不会”)沸腾。
14、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____的缘故。
15、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______(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______不同。
16、身处偏远海岛,按图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__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______ 形成小水滴。
17.今年全球流行甲型H1N1流感,患上这一流感后第一症状就是发热,因此要用到体温计测量体温.如图12所示是体温计和实验室常用温度计,请简要说出它们在构造或使用上的三个不同点.
(1) ;(2) ; (3) .
18、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此时水的沸点是 ℃,这表明当时的大气压强要比1标准大气压强 ;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请写出两种可行的办法:
① ;
② 。
三、实验探究题
19.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16(a)、(b)所示的两种情景。
(1)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①、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 “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③、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④、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5)、小凡同学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0.【探究名称】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提出问题】液体蒸发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通过观察下图和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猜想
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 的高低、液体 的大小和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猜想二:相同条件下,将水和酒精同时擦在手臂上,酒精更容易干,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 有关.
【设计与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对其中的一个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如图16所示,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通过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探究的是酒精蒸发快慢与 是否有关.
此实验过程中需控制酒精的 和其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相同.
【交流与评估】
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
例: .
21、某固态物质加热后成了液态,随后停止加热,并记录温度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表,请你分析实验数据并回答: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温度/℃ 98 91 85 82 79 79 79 79 75 71 67 64 61
(1)该物质_____晶体(选填“是”或“不是”),其理由是_____.
(2)在第10min该物质的状态是_____(选填“固态”、“液态”、“固液共存态”).在8min-14min是_____热过程(选填“吸”或“放”),
22、如图,从温度与室温(24℃)相同的酒精里取出温度计。请你分析为什么温度计取出后,它的示数会先减少,过了一段时间又升回24℃?
23、 我们经常听天气预报说,“……向北移动的暖湿气流和来自××地区的冷空气前锋相遇,将在我国××至××之间形成一条东西方向的降雨带……”。请你运用所学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为什么不一定降雨,而与冷空气相遇才会降雨?
(2)干旱时,要实施人工降雨必须具备什么样的天气条件?实施人工降雨时常向高空抛洒干冰,请问干冰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B B D D C B D C B D B A
13、液化,不会 14、。液化 汽化(蒸发) 15、温度 沸点
16、蒸发 液化 17、答案:(1)量程不同 ;(2)分度值不同;(3)体温计上有缩口等.
答案:98℃ 低(小) ①减少水量 ②烧杯加盖 (或增强酒精灯的火焰、提高水的初温)
19、答案:(1)(a)(1分) (2)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 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 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答对其中两项即可得2分) (3)适当减少水量 给烧杯加盖子 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答对两项可得2分,其它说法正确也可)
(4)、96 98 低于 B 保持不变
(5)、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20、【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温度 表面积 猜想二:物质
【设计与进行实验】液体的表面积 温度
【交流与评估】夏天在地上洒水来降温等
21、(1)是; 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有一定的凝固点”或“有一定的熔点”) (2)固液共存态 放;
21、答:温度计被取出,液泡上的酒精蒸发吸热,液泡温度降低,从而使温度计的示数减少;待酒精蒸发完毕后,外界空气温度高,将热量传给液泡,直到空气与液泡温差为0,所以温度计的温度又回到与室内相同的温度24℃。
22、(1)与冷空气相遇,降低了暖湿气流的温度(1分),暖湿气流中的水蒸气才会液化成小水珠(1分)。
(2)天空中必须有暖湿气流(或大量的水蒸气)(1分);干冰的作用是:干冰升华(1分)时吸收大量的热(1分),使暖湿气流的温度降低(1分)。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1、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A、在高山上烧水,水温低于100℃就沸腾了,这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低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这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蛀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因为樟脑丸汽化了
D、夏天,室外的自来水管外会有湿润现象,这是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2、(2010毕节)小明在加油站看见两条标“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A.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3、(2010宜昌)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词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象包含的物态变化有
A.熔化和汽化 B.凝固和液化
C.凝固和凝华 D.汽化和升华
4、(2010宜昌)南极科考队员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使用水银温度计,是因为酒精的
A.沸点低B.凝固点低C.密度小D.比热容大
5、(2010济宁)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2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6、(2010北京)5.图4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7、(2010河池)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8、(2010莆田)下列做法是为了加快液体蒸发的是( )
A.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
B.洗头后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C.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D.蔬菜用保鲜膜包好后放人冰箱冷藏室
9、(2010滨州)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春天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10、(2010杭州)将干冰投入装水的玻璃瓶中时,发现水在剧烈“沸腾”,瓶口出现大量“白气”,此 “白气”是
A.千冰升华产生的大量白色二氧化碳气体
B.干冰升华放热使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
C.千冰熔化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D.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11、(2010泰州市)在雨、露、雾和霜这些自然现象中,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形成的是
A.雨 B.露 C.雾 D.霜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2、(2010成都) 冰块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降低”或“可能升高”)。
13、(2010盐城)把一些冰块放在杯中,过一段时间后,冰变成了水,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需要 热量.杯外壁出现一层水珠,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14、(2010泰州市)图所示是医生检查患者牙齿的情景.其中涉及到两方面的物理知识:一是利用金属小平面镜_______________,能观察到牙齿背面的情况;二是在金属小平面镜放入口腔前,先要将它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以免水蒸气在镜面上_______________形成水雾.
15、( 2010烟台)雨、雪、霜、露都是水的不同状态,从物态变化的角度来看,属于凝华的是 .由于液化形成的是 .
16、(2010天津)图是水循环示意图。图中过程①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同时伴随着 热;过程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华和 ,同时伴随着放热.
17、(2010沈阳)将蜡块磨碎放入试管中加热,蜡吸热后逐渐变软、变稀,直至完全变成液态。在此过程中,它的温度不断升高,由此可知蜡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18、(2010镇江)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19、当把蔬菜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储存时,通常用保鲜膜封装,目的是防止蔬菜中的水分因发生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散失,达到保鲜的目的。夏天起风时,人感觉凉快是因为风加速了皮肤表面汗液的 (填物态变化)。
三、简答题(20题6分)
20、小明暑假在家休息时觉得十分炎热,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想出二种消暑降温的好办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四、实验探究题(21题8分,22题10分,23题13分,共31分)
21、(2010福州)如图23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试管内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温度如图24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选填“A”、“B”或“C”),示数为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实验时若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试管底部,则测得试管内物质的温度值偏__________
22、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 _____________(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_____________ ℃。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___________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3)、其中一个实验小组安装的实验装置如图。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
冰的温度/℃ -20 0 0 0 0 10 20 30 …
冰的状态 固态 固、液 固、液 固、液 固、液 液态 液态 液态 …
蜡的温度/℃ 35.0 40.0 45.0 49.5 54.0 58.3 62.5 66.6 …
固态 固态 固态 粘稠 变稀 液态 液态 液态 …
(4)改正实验后,两实验小组记录数据汇总如下表:分析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冰
与蜡在熔化过程中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
23、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观察到图16(a)、(b)所示的两种情景。
(1)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2)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3)为了减少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4)、当水温升到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90 92 94 98 98 98 98 98
①、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所示,请将漏填的数据填在表格内。
②、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由水的沸点,可判断出当时的大气压 (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③、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
④、分析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5)、小凡同学的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答案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二)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答案 A C C B C B C B C D D
12、不变,不变 13、熔化 吸收 液化 14、对光的反射 液化
15、 霜、雪 露、雨 16、吸 液化 17、非晶体
18、升华 熔化
19、汽化 蒸发
20、(1)打开电风扇,这样可以加快空气流动,使人身上汗液加快蒸发,带走热量,起到降温效果。
(2)可在室内放置冰块,因为冰块在熔化时吸热,使房间内温度降低。
21、(1)B 48 晶体 (2)大
22、冰;52;吸收 受热物质受热不均匀
冰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蜡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23、(1)(a)
(2)沸腾前水的响声大,沸腾后水的响声变小 沸腾前温度计的示数不断升高 沸腾后继续加热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不变 沸腾时水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3)适当减少水量 给烧杯加盖子 适当提高水的初温等(
(4)、96 98 低于 B 保持不变
(5)、 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
八年级物理(上册)单元试题(三)
(第四章 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小龙去鹤地水库度假,一天清晨,发现在水库水面上有一些雾气,这个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液化 放热 B.升华 吸热
C.凝固 放热 D.熔化 吸热
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凝固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
B.炎热的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
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
3、 如图3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图3
4、图4是某物质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B段表示该物质温度逐渐降低,它的凝固点也在降低
B. BC段表示该物质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它是晶体
C. BC段温度不随时间改变,说明该物质已经完全凝固
D.该图像可能是石蜡凝固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5、下面哪项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的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6、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雾的形成 B.露的形成
C.冰的形成 D.霜的形成
7、 水是一种重要资源,人类的生存及工农业生产与水息息相关。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汽化
B.水结冰时要吸收热量
C.冰熔化成水的过程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8、下列过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仲夏,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深秋,清晨草地上出现霜
D.严冬,湖水结成冰
9、北国的冬天,真的很美。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有诗词“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的描述,其中冰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
A.熔化 B.凝固
C.液化 D.凝华
10、 白炽灯丝是由钨丝制成的,长期使用灯泡会变黑,这种现象属于( )
A.先凝华后升华 B.先蒸发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液化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2分)
11、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B.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C.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D.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舞台上产生的烟雾只是升华现象
B、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
D、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更多的热量
13、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温度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
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实际上是利用蒸发致冷
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汽化现象
D.冬天,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是升华现象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
14.温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测量温度的工具是 ,它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
15.摄氏温度中把的 温度规定为0℃;把的温度 规定为100℃。
16.物质由 变成 的现象,叫做汽化;
17.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和 。我市在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市时,大量增加水面面
积,是利用水在 时 (选填“吸热”或“放热”),可以调节气温,营造宜居的舒适环境。
18.物质由 变成 的现象,叫做熔化;对于同种晶体来说,它的熔点和凝固点是 (相同或不相同)是的。
19. 霜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热
量(选填“吸收”或“放出”).
20.北方冬天的清晨,我们经常看到玻璃窗上有美丽的“冰花”,这是 (选填“室内”或“室外”)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形成的,此过程要 热(选填“吸”或“放”).
21.“炖汤”因味道好而深受茂名人喜爱。“炖汤”就是把汤料和水置于炖盅内,而炖盅则浸
在大煲的水中,并用蒸架把盅与煲底隔离,如图21所示。在大煲内的水沸腾过程中,煲盖与煲的缝隙间冒出大量的“白气”,这是 现象(填物态变化),若汤的沸点与水的沸点相同,则盅内的汤 (填“会”或“不会”)沸腾。
22.身处偏远海岛,按图22所示方法可获取少量的淡水。阳光的照射使池内海水加快 ,形成水蒸气;水蒸气在塑料膜上 形成小水滴;塑料膜下表面结成的水滴受重力的作用滑到最低处后滴入水桶中,可得到淡水。
23.清晨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是由于露珠发生了 的缘故。
24.炸油条、炸土豆用菜油;煮玉米棒子、煮鸡蛋用水。这样可以对不同烹饪手段提供各自所需的 (选填“热量”或“温度”),这是因为油和水的 不同。
25.今年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严重干旱,为减缓旱情某部空军出动飞机在云层中播撒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实施人工降雨,靠干冰的 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水滴增大,冰晶增多,形成降雨,其中冰晶在下落过程中 成水(以上两空填物态变化名称).
26.今年4月20日,很多地方出现了罕见的“返潮”现象,地面、墙壁全是湿的。专家解释:
这是因为前几天我市遭遇“倒春寒”天气,地面、墙壁等处的温度 ,但近日起,西南暖湿气流来到我市上空,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 ,极易发生 现象,使近地面的物体冒“冷汗”。
四、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7.(6分)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的构造有点不同,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 。甲的读数是 ,乙的读数是 。
28.(6分)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A B C D
(3)小凡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
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下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实验设计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 (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从得出结论环节看, “根据谁先蒸发完,判断谁蒸发快”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
29.(6分)小凡同学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他的操作如图14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 。
(2)纠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如图15所示,为 ℃,说明此时气压 (选填“<”、“>”或“=”)1个标准大气压。
(3)分析图16所示图像,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的特点是 。
30.(8分)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30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 ℃,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 (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
(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 ,内能增大。
(3)对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进行分析可知( )
A.BC段是一个放热过程 B.冰的熔点是0℃
C.CD段该物质处于气态 D.DE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
第四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例题与习题
【例1】有位同学从寒暑表读得室温是-3℃,正确的读法是 [ ]
A.负摄氏3度 B.摄氏零下3度
C.零下3度 D.零下3摄氏度
【分析】 摄氏温度的单位“C”,读作“摄氏度”,不能分割开,也不能读作人们日常所说的“度”。
【解答】D
【例2】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 ]
A.37℃和39℃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分析】体温计盛水银的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做得非常细的缩口,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缩口升到上面的玻璃管里;而当水银变冷收缩,却不会通过缩口退回玻璃泡,水银柱仍保持原来高度,即示数不变.所以,这只体温计能正确测出39℃的体温,而测低于原来38℃的体温时却仍然是38℃。
【解答】 B
【例3】甲、乙两位同学各倒质量和温度相同的一杯热水,甲同学用嘴吹水、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过一会热水就不烫嘴了。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 [ ]
A.用嘴吹 B.两杯水来回倒 C.一样快 D.不能确定
【分析】本题由例3转化为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去思维。甲同学用嘴吹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从而加快热水蒸发;乙同学用两只杯子来回倒水,依据的物理知识是既增加空气的流动速度,同时又增加表面积,从而加快热水蒸发,把热迅速带走。因此,他俩的做法使水凉得快的是乙同学。
【例4】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得到了如图1的图象.从图象可知, 段表示的是水沸腾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水的温度 (填上升、不变、下降),但需要 热,此实验所得水的沸点是 .
【分析】沸腾图象中与时间轴平行的那一段表明温度不变,沸腾过程,相对应的温度即为沸点.
【解答】BC,不变,吸,99℃
图1 图2
【例5】烧杯和试管内都装有水,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使杯中水沸腾,如图2所示,若不断加热,试管中水能否沸腾?
【分析】沸腾有两个条件:①使液体温度达到沸点,②液体能不断吸热.烧杯内水沸腾时保持100℃,试管内水到达100℃后就无法再从杯中水得到热.
【解答】试管中水能达到100℃,但不能沸腾.
【说明】若试管中装有酒精,由于酒精沸点是78℃,所以酒精到达沸点并能继续吸热,就会沸腾.
【例6】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见冰棒在冒“白气”,原因是 [ ]
A.冰棒熔化产生的小水滴
B.冰棒周围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冰棒周围的空气遇冷放热液化而成
D.冰棒熔化后蒸发产生的水蒸气
【分析】“白气”不是水蒸气,更不是空气液化而成.因为空气要液化,温度要低到零下一百多度.夏天,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冰棒这样的低温物体,冰棒周围的空气的水蒸气会放热液化成小水珠.
【解答】 B
【例7】 水的凝固点是0℃,如果把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则 [ ]
A.冰一定会熔化,但不会全变成水
B.冰一定不会熔化
C.冰可能会熔化也可能不熔化
D.冰将全部熔化
【分析】冰是晶体,它的熔化需满足两个条件,温度达到熔点0℃,还要继续吸收热量。0℃的冰不能从0℃的环境里吸收热量,不能熔化。
【解答】B
【说明】要分析各种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首先要弄清变化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变化后又处于哪种状态。其次,要注意有些物态变化需要具备的条件。如,晶体的熔化:①需要温度达到熔点;②要继续吸收热量。
【例8】某种晶体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就此变化曲线试分析:
(1) 这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
(2) 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 用这种物质固态时的曲线,判断它的物质名称?
(4) 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图3
【分析】确定是熔化图象还是凝固图象,首先要看温度随时间如何变化,温度升高,则是吸热过程,是熔化图象.温度降低,则是放热过程,是凝固图象.由图可见,在0时刻温度是15℃,2分钟后温度为0℃,显然温度是降低的.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温度在0℃持续了4分钟,表明在这段时间内晶体放热但温度不变,所以℃是这种晶体的凝固点.因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所以这种晶体的熔点是0℃.再查熔点表可知,这种物质固态时是冰.
[解] (1)这是晶体的凝固图象.(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0℃.(3)这种物质固态时有冰.(4)固液共存的时间是4分钟.
【例9】 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 现象。霜应结在玻璃的室 (填:“内”或“外”)侧。
【分析】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解答】“凝华”、“内”
填空题
1.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 、 、或 等液体的 性质制成的。
2.根据本题图示,请你回忆一下摄氏温度的制定方法:
3.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日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在上述四个时刻的气温分别是-3℃、-1℃、6℃、4℃。那么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 ℃。请你找机会测量一下你学校所在地某日的平均气温。
4.有以下温度:1520℃、120℃、55℃、37℃、23℃、0℃、—15℃、—50℃,请你为以下情况选择适合的温度。
(1)铁的熔点 (2)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的温度
(3)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4)电冰箱冷冻室的温度
5.通过学习你对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了解了吗?请你回忆一下:物体是由 组成的,分子间是有 的,分子不停地做 ,分子间存在相互 。
6.如图2所示,一位同学小心地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入一滴墨水,将看到 杯中的墨水扩散快.这个实验表明:分子做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7.“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春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物理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油分子 加快,说明当时周边的气温突然 _。
图2
8.如图3所示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①变成水蒸气。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②成小水珠或③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珠和小冰晶浮在高空中就形成了云。在一定条件下,云中的小水珠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会④变成小水珠,与原来的水珠一起落到地面,这就形成了雨。如果水珠下落中骤然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于是水珠便快速⑤成冰珠,下落时就是冰雹。
(1)请依次写出上文划线编号处涉及到的物态变化的名称:① 、② ③ 、
④ 、⑤ ;
(2)上面5种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填序号号码);
图3
9.如图4所示的是萘的熔化图像,看图回答以下问题。
(1)萘在AB过程中是 态,该过程中要不断 热,温度 。
(2)萘在BC过程中是 状态,温度 ,但需要不断 热,这个过程用了 分钟,萘的熔点是 ℃。
(3)萘在第4分钟时是 态,在第8分钟时是 态,在第20分钟时是 态。
(4)从熔化图像可以看出,萘是一种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图4
选择题
1.关于物体冷热程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
B.不可以根据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
C.准确的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D.0℃的冰与0℃的水冷热程度不一样
2. 用一支原来示数为39℃的体温计,未经下甩,便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如果当时气温是35℃,那么体温计的示数为( )
A.39℃ B.37℃ C.36.5℃ D.35℃
3.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有 ( )
A.放在盐水中的鸡蛋被腌咸了
B.在太阳光照射下,看见空气中尘土飞扬
C.糖溶在水中,使水变甜
D.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水中微生物在游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一根铁棒很难被拉断,说明铁棒的分子间只存在有较大的引力
B.分子间的斥力随分子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C.液体容易流动,说明液体的分子间主要是斥力的作用
D.气体分子间根本没有相互作用力
5.关于物体分子之间的间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扩散运动(两种物质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不仅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说明了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
B.一块铁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C.泡沫块一压体积变小,说明泡沫分子之间有间隙
D.一根铜丝很难被拉长,说明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6.如图5是小冰研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过程的情景,在这个探究方案中:( )
①图(a)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大小关系的;
②图(b)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温度高低关系的;
③图(c)是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附近气流快慢关系的;
④整个过程中是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进行探究的。
对于以上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只有①② B.只有③④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均正确
图(a) 图(b) 图(c)
图5
7.关于汽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B.汽化现象只在沸点发生
C.汽化现象在沸点以上温度才能发生 D.任何温度下,液体都能发生汽化现象
6.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感到凉爽,如果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面,温度计的示数将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8.夏天扇扇子,会使人感到凉快的原因是( )
A.使人体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 B.加快人身上的热向外辐射;
C.加快人体周围空气流动,从而使人身上的汗蒸发加快;蒸发要吸收人身上热;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
9.关于物质的熔化,正确的说法是( )
A.物质在熔化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也不断升高
B.物质在熔化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却不再升高
C.晶体在熔化时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再升高
D.晶体在熔化不需要再吸收热量,温度不再升高
10.甲、乙两盆水里都有冰块,甲盆里冰块多些,乙盆里的冰块少些,甲盆放在阳光下,乙盆放在房子里,两盆冰块都未完全熔化,那么( )
A.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高; B.两盆水的温度相同;
C.甲盆水的温度比乙盆的低; D.必须用温度计测量后才知道。
11.在图6中,描述晶体熔液凝固过程的图像应为( )
图6
12.夏天,人们看到冰棒周围有“白气”,冰棒纸外面有“白霜”,这是由于( )
A.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白气和白霜都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的
C.白气是水蒸气凝固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白气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白霜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13.下列现象中先凝固后升华的现象是( )
A.北方寒冷的冬天,晒在室外的湿衣服结冰后慢慢干了
B.用久了的灯泡内壁变黑了
C.霜的形成
D.不可能有这样的现象
14.在很冷的冬夜,窗户的玻璃上会结有冰花,是( )
A.室外的水蒸气液化成水,再凝固而成 B.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玻璃凝华而成
C.室内窗户有水,水凝固而成 D.室外的雪花飘落在玻璃上
15.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实验题
1.如图8所示,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读作 ;如果有一温度为37℃,请你仿照图甲、乙,在丙图中填涂出温度计的液柱。
2.如图9所示是某同学用体温计测热水温度(70℃左右)的示意图。请你指出他在实验中的错误:
3.如图10为一个装有空气的瓶子倒放在装有密度较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使瓶口相对,两瓶口间用一块玻璃隔开。抽掉玻璃板后,可看到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你能用分子动理论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吗?
4.如图11所示装置用于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
温度/℃ 90 92 94 96 98 100 100 100 100 …
图8 图9 图10 图11
4.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温度以及液面上方空气的流动快慢有关,为了通过实验探究蒸发的快慢是否与这些因素有关,某同学做了如下三组实验,每组实验中分别滴在两块玻璃板上的酒精质量相等.请根据如图12所示情景回答问题:
(1)根据甲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2)根据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3)根据丙组实验可以判定液体蒸发的快慢与 是否有关.
综合题
如图13所示,把凉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请思考:
(1)牛奶和水,哪个吸热?哪个放热?
(2)牛奶和水最后温度是什么关系?
(3)图中甲和乙两条温度变化曲线,哪条表示牛奶的温度变化情况?
图13 图14
2.夏季某一天,小宇打完足球回家,他从电冰箱中拿出一瓶冷藏的雪碧饮料放在饭桌上准备用来解渴,当他洗完脸出来时,妹妹小莉就在嚷嚷:“哥哥,你的雪碧漏水啦”,小宇发现雪碧罐外壁乃至顶部果然有很多水珠(如图14),但他认为并不是雪碧罐漏水。请你发表一下看法,那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呢?
5.请欣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名篇《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请你回答:
(1) “冰”使大河“顿失滔滔”,分析这一物态变化过程。
(2)河水结冰后,冰与河水交界面的温度你知道是多少吗?
3.观察霜的形成:找一个一次性气体打火机,如图所示,把铁皮护片拆掉,把喷气量尽量调大,按下放气开关,让气体往外喷,一会儿后在喷嘴附近你就会看到霜了。请你解释这霜是怎么形成的?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一、填空题(23分)
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
(1)冬天,冻了冰的衣服也变干了__________; (2)冰雪化成水__________;
(3)霜的形成__________; (4)夏天,自来水管常“出汗”_______.
(5)大气中水蒸气凝成小水珠,形成降雨__________.
2.把正在凝固的水放到0 ℃的房间里,水将__________继续凝固.(填“能”或“不能”)
3.由于水能够溶解多种物质,因此天然水总是溶有杂质,可以采用蒸馏的方法,除去水中的杂质,得到纯净的水.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装置.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 )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
6.我国发射的长征二号火箭在大气层中飞行时,它的头部与空气摩擦生热,可达到几千摄氏度的高温,为了不至于损坏火箭,设计师们用一种特殊的材料涂在火箭的头部,这种材料在高温下会_________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的过程都要_________热,从而保护火箭的头部不会损坏.
7.寒冷的冬天,我们戴的口罩上出现了冰霜,这是_________现象.
8.日常生活中液化石油气,就是在常温下用 的方法,使它变成液体储存在钢瓶里的。
9.被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量的100℃ 的水烫伤厉害,这是因为 。
10.如图2,仔细观察下方的“水循环状态变化图”,请在两个空白方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名称
11.如3图是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的规律来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的建议: 。
二、选择题:(14分)
1.一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时,示数为10℃;用它测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时,读数是90℃。若用它来测得温水的温度为70℃。则温水的实际温度应为( )
A.55℃ B.75℃ C.50℃ D.80℃
2.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一某种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时间 28秒 12秒 6秒 4秒 12秒 17秒
根据表中有关实验数据判断,用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的水温条件可能是( )
A. 80℃ B. 60℃ C. 50℃ D. 30℃
3.在一个室温为0℃的房间内,将-12℃的一块较大的冰块从冰箱的冷藏室取出,放在一杯0℃的盛水容器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中的水数量将变多,冰的数量将减少
B.容器中的水的数量将减少,冰的数量将增多
C.容器中的冰和水的数量不变
D.水的数量立刻变少,冰的数量也立刻变少
4.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瓶装矿泉水时,会发现瓶外壁“出汗”,这是( )
A.水从瓶内渗出来的结果 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液化现象
C.空气中水蒸气的汽化现象 D.瓶外壁上的水汽化产生的现象
5.在一标准大气压下,酒精和水的沸点分别是780C和1000C,把它们分别装在两只试管里,悬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 ( )
A.试管中的水和酒精都会沸腾; B. 试管中的水会沸腾,酒精不会沸腾;
C. 试管中的酒精会沸腾,水不会沸腾; D. 水和酒精都不会沸腾。
6.夏天,人站在吊扇下吹风会凉爽,如把温度计放在这个吊扇下,温度计的示数将会(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以上三种情况均可能发生
7.下列现象中利用了熔化吸热的是( )
A.运输食品时利用干冰降温防止食品腐烂 B.天热时向地上洒水会感到凉快
C.在发烧的病人头上放冰袋以缓解症状
D.向可乐饮料中加冰块会使饮料变得更凉
三、过程与方法(17分)
1.小华和小明准备用实验探究水在沸腾时的有关问题。他在地上架起一口锅,并把水倒在里面,然后又把一口小锅放在大锅里面,并在小锅内倒入适量的水,最后抱来干柴烧水。小明问:“你要研究什么问题?”小华说:“我想知道哪个锅里的水先沸腾?”小明说:“当然是大锅里的先沸腾。”小华说:“还是看看实际的发生情况吧!”于是两人开始烧水,等了一段时间,大锅里的水终于沸腾了,而小锅里的水一直没有“动静”。小明很高兴,但很诧异:“小锅内的水始终没有沸腾起来”。于是他又继续加热大锅一段时间,大锅内的水继续沸腾,等到大锅内水快要烧干了,小锅内的水还是没有“动静”。
根据上述记述,小华要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在小华探究过程中,根据观察到的大锅内水可以沸腾,小锅内水无论如何加热大锅都不能沸腾的现象,试解释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如果小华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min为止。他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t/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温/℃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8 98 98 98
(1)如图10所示,是小华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不当之处是: ;
(2)实验中小明实际测得水的沸点不是100℃,可能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的四个图表示的是水在沸腾前后连续加热过程中出现的四个现象,请按它们出现的前后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_(只写字母)
3.下图5表示的是某种物质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的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这是什么物质?
(2)在AB、BC、CD、DE各段,该物质处于什么状态?
(3)在BC段与DE段,该物质的温度为什么不变?
(4)该物质的熔点和沸点各是多少?
四.科学探究(6分)
为了从酒精和水的混合液中分离水和酒精,张明同学依据已学过的知识,提出了一种方案.依据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将水和酒精分开.为此,他利用家中的电冰箱的冷冻室做了如下实验:他将配有不同比例的水和酒精的混合物放入冷冻室中,并用温度计监测混合液的温度,定时观察,他所测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
酒精(mL) 水(mL) 酒精/混合液(V/V) 观察现象
12.5 12.5 1/2 -8 ℃未发现凝固
12.5 50 1/4 -8 ℃未发现凝固
12.5 75 1/6 -8 ℃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
12.5 370 ≈1/30 -6 ℃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水中分离出来
12.5 750 ≈1/60 -4 ℃混合液开始凝固酒精并未从中分离出来
说明:所用冰箱的冷冻室的最低温度为-8 ℃
(1)请你仔细看一看表中的数据和记录的现象,张明同学是否能将水和酒精从混合液中分开?
(2)在水中添加酒精对水的凝固点有何影响?
(3)这个结论在实际中有何应用?
参考答案
填空题
1、(1)升华 (2)熔化 (3)凝华 (4)液化 (5)液化、凝华、熔化
2、不能 3、汽化 液化 4、升华 凝华 熔化 5、对 错 对
6、熔化 吸 7、凝华 8、加压 9、水蒸气液化要放出热量
10、液化 熔化 11、热胀冷缩 用内径较小的玻璃管
二、选择题
1、B 2、B 3、B 4、B 5、C 6、C 7、C
三、过程和方法
1、(1)水沸腾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
(2)小锅内的水达到沸点后,不能再继续吸热,所以不会沸腾。
2、(1)玻璃泡触及容器底
(2)①水不纯净 ②外界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3)BDAC
3、(1)水
(2)AB:固态;BC:固态和液态;CD:液态;DE:液态
(3)BC:吸热熔化 DE:吸热沸腾
四、科学探究
(1)不能 (2)水的凝固点降低
(3)在汽车的水箱里加入酒精,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在冬天夜里将机器冻坏
第四章物质形态及其变化测试
一、填空题
1.摄氏温度把 的温度规定为O℃,把1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规定为100℃。如图所示,温度计示数是 。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碘,并用酒精灯对烧杯微微加热,过一会儿停止加热。在此实验中可以看到,固态的碘没有熔化,而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这种现象叫 。停止加热后,碘的蒸气没有液化,而直接变成固态的碘,这种现象叫 。
3.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 ,它有两种方式: 和 。
4.物质从 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所有气体,在 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5.施行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 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 成小冰晶,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过程中又 成小水滴落下来。
6.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至 ,最小分度值是 。
7.用久了的日光灯管两端的内壁会发黑,这一变化中,钨丝发生的物态变化有 和 。
8.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
9.用质量相等的O℃的水和O℃的冰来冷却物体, 的冷却效果较好。因为它在 过程中要 热量。
10.用笔画线把下列现象同该现象所属的物态变化连起来.
烧开水时冒的“白气” 汽化
夏天湿衣服晾干 熔化
冬天早晨看到草上的霜 凝固
用久了的灯泡钨丝比新时细 液化
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凝华
吃冰棒解热 升华
11、写出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废铁块化成铁水_____;(2)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_____;(3)冬天,窗玻璃上的冰花______。(4)冬天,我呼出的“白气”_____。
12、家中烧开水时,喷出的热蒸汽比(同温度)开水烫伤人更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湖面上出现的雾气是细小的_____,由__________形成的;用酒精给盛水的纸盒加热,水能沸腾,纸盒不燃烧,因为水的沸点 着火点,且纸盒中的水温_____,所以纸盒完好无损。
13、夏天,用湿毛巾包裹牛奶瓶,可以降低牛奶的温度,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吃冰棒比喝凉水解热是因为______________。
14、在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因为_____中的水蒸汽______而形成的现象,这是个_____过程。
二、选择题
1.把℃的冰放入0℃的水中,(周围气温为0℃),过一段时间,则 ( )
A.有些冰会熔化成水; B.有些水会凝固成冰;
C.冰和水的多少都没变; D.无法判定。
2.物体吸收了热量,则物体的温度 ( )
A.一定升高; B.一定降低; C.一定不变; D.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变。
3.下列物态变化中,都需要吸热的一组是 ( )
A. 熔化、汽化; B.熔化、液化; C.液化、凝华; D.液化、升华。
4.把盛水的试管放在正在加热的沸水中,则试管里水的温度 ( )
A. 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达不到沸点,不能沸腾;
C.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D.无法确定。
5.某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觉得冷,而上岸后却觉得冷。这是因为 ( )
A.人刚上岸,还没有适应岸上的环境。 B.人体的温度一部分传给了空气。
C.人体皮肤附近的水蒸气,液化时吸收热量。D.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
6.下列属于凝华现象的例子是 ( )
A.积雪融化。 B.雾、露的形成。 C.霜的形成。 D.冰棒熔化
7.如图,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磨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在火箭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熔化并且汽化,能起到保护火箭头部的作用,这是因为 ( )
A.熔化和汽化都放热; C.熔化吸热,汽化放热;
B.熔化和汽化都吸热; D.熔化放热,汽化吸热。
8.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9.北方严冬的早晨,可以发现窗户的玻璃上有一层“冰花”,这是由于 ( )
A.室外的冷空气先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B.室内的热空气向玻璃放热液化成小水珠,再凝固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C.室内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内壁;
D.室外的水蒸气向玻璃放热凝华而成冰花,附在玻璃外壁。
10.很冷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眼镜变模糊了,这是因为 ( )
A.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凝华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眼镜上;
B.眼镜上有灰尘;
C.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眼镜片上;
D.镜片导致水发生汽化蒙在玻璃上。
11、烹调中常把碗放在大锅内的水中蒸食物,碗与锅底不接触,如图1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汤将( )
A、同时沸腾 B、稍后沸腾
C、不会沸腾,汤的温度总是低于水的沸点
D、不会沸腾,汤的温度能够达到水的沸点
12、南极的最低气温可达-90℃,科考队队员要测量南极的气温,应选用( )
A、体温计 B、煤油温度计 C、酒精温度计 D、水银温计
13、烧红的铁棒放入水中,水面上会冒出大量的“白气”,这其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先汽化后升华 D、先升华后液化
14、家庭厨房的窗户玻璃、墙面的上面有许多小油滴,这些油滴的形成包含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和凝华 B、汽化和液化 C、熔化和蒸发 D、熔化和凝固
15、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固体吸热,温度可能保持不变
B、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
C、水的沸点会低于或高于100℃
D、把一块-10℃的冰放到0℃的房间里,冰会慢慢地熔化
三、实验题
1.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记录表格如下:
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9℃ 99℃ 96℃ 99℃
(1)观察到当水沸腾时,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从实验可得出,沸腾是从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 现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要 热,但温度 。
(2) 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第 分钟记录的数据是明显错误的。
(3)由表可知,加热了 分钟水开始沸腾,水的沸点是 ℃。
(4)小丽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a)、(b)所示,则
图 是水沸腾前的情况,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丰富的太湖水资源闻名遐迩,给湖州带来了勃勃生机。“节约用水、美化环境、防止污染”已成为湖州人的共识。在下面①~③项中,与我市水环境的改善不相符的是( )
①生活污水排入太湖 ②将生活垃圾倒入市河 ③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循环使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3.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节约用水应从我做起.请你就节水的有效做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1) ;
(2) .
4、如图左所示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某种合金加热变成液态”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和“酒精沸腾”的图像,观察图像,并回答:
(1)在这两个图像中,____图是合金加热变成液态的图像,_____图是酒精沸腾的图像。
说明你的判断方法:
(2)从图像判断,这种合金是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理由:
(3)从图像中判断,这种合金的熔点是_______;想一想,_______________叫熔点。酒精的沸点是______;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沸点。
(4)若这位同学测出这种合金的温度现在是210℃,请你帮这位同学判断这时这块合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态。
四、简答题:
1、炎夏酷暑,在屋内地上洒些水便觉得凉爽些,为什么?
2、夏天,一位同学发现自己家的自来水管在“出汗”,就是在水管外有许多小水珠,这位同学认为是他家的水管破了,向外渗水,你认为这种解释对吗?如果不对,请你用所学知识来解释这种现象?
3、“夏天吃冰棒感到凉快”和“夏天,人站在通风处感到凉快”,这两种“凉快”形成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洗好的湿衣服,采取哪些方法才能使湿衣服它干的更快?并分别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为什么样做能使衣服干的更快?
5、冬天手冷时,用嘴向手上哈气,手会感到暖和;若用劲向手上吹气,手不但不会暖和,反而更冷,这是什么原因?
图1
图12
图16
图17
图18
图16
图17
图18
摊开晾比叠着干得快
图16
图20
图2
D.冬天,冰封雪飘
C.秋天,霜打枝头
B.夏天,雨笼山峦
A.春天,雾绕群峰
乙
图9
甲
丙
时间
温度
0
图18
图24
图21
图14
图15
图29
图30
图1
图3
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