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洋务运动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洋务运动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30 11:5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福建舰”下水
“惠吉号”诞生
2022年6月17日
1868年7月23日
第四课 洋务运动
第二单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学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及洋务派的主张。
2.了解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全面评价洋务运动,认识洋务运动的作用和局限性。
洋务运动
第一章
洋务运动之因
洋务运动 背景
1840 1842 1851 1856 1860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内忧
外患
“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
——李鸿章上书给恭亲王奕 的信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中央——奕
地主阶级洋务派
地方
曾国藩
左宗棠
张之洞
地方
“购买外洋器物……购成之后……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
直接目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
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从曾国藩的奏折中分析,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洋务运动
第二章
洋务运动之变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
(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时间:19世纪60年代起
口号:“自强”
代表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的机器房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后膛钢炮
江南制造总局生产的快利枪
湘军、淮军10万杆前膛枪基本都是江南总局制造。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安庆内军械所旧址
中国近代第一家军事工厂
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
福州船政局
洋务运动前 洋务运动后
军事武器 传统武器
制造方式 手工制造
近代武器
机器制造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3)
李鸿章
洋货盛行
分洋商之利
轮船招商局
(李鸿章)
开平煤矿
(李鸿章)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时间:19世纪70年代起
口号:“求富”
代表企业
汉阳铁厂
(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
(张之洞)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开平煤矿
湖北织布局
湖北织布局开织后,江汉关进口洋布每年减少十万多匹。中国资本能挫败洋商,这在当时曾被视为“创见之事”。
——夏东元《洋务运动史》
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对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建成一家军工厂。......我们从德国请来的技师,竟然听不懂中国话,简直没法交流,他送给我的几本制造枪炮的书,竟没有人看明白......
——李鸿章的日记
李鸿章
兴办新式学校
培养翻译人才
培养军事人才
......
京师同文馆
——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
福州船政局
——中国第一所近代军事学校
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占据新疆部分地区
俄国出兵侵占伊犁
西北
塞防危机
日本侵占琉球
改为冲绳县
美国侵略台湾
日本侵略台湾
东南
海防危机
1875年南洋水师成立
保民级钢壳巡洋舰
1879年福建水师成立
旗舰:“扬武”号无防护巡洋舰
旗舰:“定远”号铁甲舰
1888年北洋舰队成立
“镇远”号铁甲舰
“东亚第一,世界第九”
——《美国海军年鉴》
洋务运动
第三章
洋务运动之思
内容 史实 结论
军事工业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 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近代教育 建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
军队建设 建立了以北洋水师为代表的新式海陆军
思考:洋务运动有没有实现国家富强?
工业近代化
教育近代化
军队近代化
积极作用:
中国近代化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材料三:“宰相合肥天下瘦”(李鸿章是安徽合肥人)
外国势力的挤压
材料一:生产不计成本、封建衙门管理。洋匠挟技居奇,唯利是图。
顽固派的破坏
材料二: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百般阻挠和破坏。
领导阶层贪污腐败
局限性:
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巩固清王朝的统治,再加上内部的腐败和外部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的道路
思考:为什么洋务运动没有实现国家富强?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彻底失败。
“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李鸿章
张謇:弃官从商,实业救国
詹天佑:修筑铁路,科技救国
梁启超:变法维新,改良救国
孙中山:暴力倾覆,革命救国
救国之路该怎么走
材料一:“我(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课堂练习
(1)你认为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只能“勉强涂饰,虚有其表”的原因是什么?(2分)
解析:洋务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所以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1.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的重要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课后练习
A
2.(2021·浙江温州)据统计,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开办期间,销售西书83454本,另据1878年汇编的《译书事略》,西书主要涉及技术工程领域,读西书,求西学的时尚新风反映了( )
A.甲午战争后出现了兴办工业的浪潮
B.洋务运动将学习西学付诸“自强”实践
C.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D.新文化运动利用“科学”思想启迪民智
B
课后练习
在风云激荡的历史长河中,许多人物是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者,甚至成为历史的聚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詹姆斯·瓦特(1736~1819年),英国发明家,1765年发明了设有与汽缸壁分开的凝汽器蒸汽机,1790年以后,在政府专利法的保护下,他成为英国很有影响力的人。
材料二:徐寿(1818年~1884年)1862年,他进入安庆内军械所,1866年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动力船——黄鹄号,因他无官秩,朝廷只给了他“天下第一巧匠”的称号,……对于古老的帝国来说,科技不过是当时的“奇技淫巧”。最后徐寿以布衣终,他的人生经历正是晚清无数科技人员命运的缩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在科学技术上徐寿的命运不同于瓦特的原因。(4分)
解析:当时中、英两国国家命运不同,中国内忧外患,饱受外国侵略;两国对科技发明的重视程度不同,清政府统治阶级思想腐朽,资金匮乏,不重视科技发明,无力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科技研究。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