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老油条
记念刘和珍君
鲁
迅
老油条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呵,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
把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有的人,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有的人,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摔垮;
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的人,他的下场可以看到;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的人,
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有的人
臧克家
老油条
散文诗集《野草》
老油条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民
族
魂
老油条
鲁
迅
语
录
2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血。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鲁迅文章的写作特点
小说:注重细节描写,能在点滴间以白描手法鲜明刻画人物,并挖掘微妙的心理变化。主要表现底层人民思想的麻木愚昧和生活的艰辛。他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
表达的含蓄、节制、以及简约、凝练的语言风格。
《孔乙己》《故乡》《社戏》
“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
《呐喊》
鲁迅文章的写作特点
散文:
语言色彩艳丽而冷峻峭拔
意象独特而富有暗示性
意境晦暗幽深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
《朝花夕拾》
鲁迅文章的写作特点
杂文:
或口语与文言句式夹杂;或排比、重复句式的交叉运用;或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反问句的相互交错,混合着散文的朴实与骈文的华美与气势,可谓“深情并茂”。
《纪念刘和珍君》
老油条
杂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是采用文艺的笔法所写的议论文。杂文—般短小精悍,活泼锋利,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凡是有关社会生活、事件动态、日常、工作、学习的杂感、杂论、随笔、短评、札记、读后感等部属于杂文的一类。杂文分讽刺性杂文和疏导性杂文。鲁迅先生的杂文—一般属于讽刺性杂文。
杂文的特点是:内容具有针对性,说理具有形象性,语言具有丰富多彩性。杂文写作往往用物象说理,以小见大,由实人手,从实到虚,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文体知识
悲剧
318惨案
刘和珍等爱国青年遇害
!
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鲁迅题写挽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做。"后又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这起事件直接导致段祺瑞政府倒台。 鲁迅先生在参加了刘和珍的追悼会之后,亲作《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追忆这位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学生,痛悼"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歌颂"虽殒身不恤"的"中国女子的勇毅"。
呜呼!三月一十八,
北京杀人如乱麻!
半天黄尘翻血花!
晚来城郭啼寒鸦,
悲风带雪吹!
地流赤血成血洼!
死者血中躺,
伤者血中爬!
呜呼!三月一十八,
北京杀人乱如麻!
养官本是为卫国!
谁知化作豺与蛇!
民贼大试毒辣手,
高标廉价卖中华!
甘拜异种作爹妈!
愿枭其首籍其家!
死者今已矣,
生者肯放他?
呜呼!三月一十八!
北京杀人如乱麻
!
哀歌
老油条
刘和珍君的人物形象
任务一:同学们自由阅读课文,找出描写刘和珍君的句子,并思考这些描写体现了刘和珍怎样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温柔和善、柔中有刚、敢于反抗黑暗的追求思想进步的女青年学者、爱国革命者。
定《莽原》
反抗校长
顾及母校
参加请愿
君
关于刘和珍君
记得有一天很冰冷的晚上,到十时,刘女士才独自一人提了一个极大的皮箱来我家里。这是两月前女师大演剧的第二天,是为还借用的衣服来的。因为到各家去分还,所以跑到这里来已经时候很晚而十分疲倦了,但是她还是说“不累”,仍旧微笑着谈到前夜演剧的情况,个人的辛劳,好像全不在心上。我方明白女师大之所以能有奋斗到底的成绩,是因为有这种人才。
——林语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死之惨
任务二:阅读第五节内容,并思考鲁迅从哪些方面细致描写了惨死的场景?表达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情感?
射击角度(基本都是从背后射击)
中弹部位(心肺,致死)
机械类型(其一是手枪、棍子)
请愿者:徒手请愿、欣然前往
揭示、批判执政府的黑暗残暴
赞颂了三位女子的沉着勇毅、团结友爱
死之痛
任务三:找一找文中能表达鲁迅内心之痛的句子,并谈谈哪一处最能打动你?
一痛刘和珍君被残杀
二痛反动军人的凶残
三痛流言家的无耻下流
四痛时间历史的无情、庸人遗忘
任务三:找出文中鲁迅进行反思的段落和句子,并思考,那这次请愿的意义在哪里?谈谈理由。
死之思
鲁迅并不太赞成类似的徒手请愿,他认为在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过程中这样的徒手请愿效果甚微,他不希望学生做无谓的牺牲。他提倡“韧”的战斗精神,即保存实力,斗争不断。
《空谈》
请愿的意义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扩大社会影响力
死人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真死掉了。
——鲁迅《空谈》
请愿的意义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民族生存的希望,特别是中国女子被压抑数千年却没有被消磨掉的可贵的精神品质。
请愿的意义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对于一些觉悟较慢的人,爱国青年的流血牺庄也能使他们从死者淡红的血色里依稀地(模模糊糊地)对未米看到微茫的一点希望,而不至全无信心。至于真正的革命战士,就根本不同了,他们会因此而更加奋勇前进,夺取革命的胜利。
激励真的猛士
给苟活者希望
警示黑暗的社会
请愿的意义
老油条
文章内容梳理
自由阅读文章,概括每一节的并思考这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 写作缘由 控诉反动政府 (逻辑顺序)
(1、2) 痛斥走狗文人 恨
唤醒麻木庸人
第二部分 追述生平事迹 生前 (时间顺序)
(3、4、5) 回忆刘和珍君
概括惨遭杀害
详写遇难经过
第三部分 教训意义 (逻辑顺序)
(6、7) 劝诫徒手请愿 否定
激励奋然前进 肯定
总结
鲁迅在本文中通过对刘和珍等死难烈士的悼念,深刻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勾结屠杀爱国群众的滔天罪行',有力地痛斥了帮凶文人的卑鄙行径,热情地颂扬了中国妇女的勇毅不屈精神,激励革命者继续战斗。因此,本文不是一般的悼念文章,而是歌颂"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悲壮战歌,是讨伐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的战斗檄文,也是鼓舞青年奋勇斗争的革命号角。
语言特色
语言矛盾中的强烈情感感
1.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
2. 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3.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4.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纪念刘和珍君。
1.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2. 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3.我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死之惨、死之痛
死之思
多处转折句的使用
大量转折句式的使用使得文章的情感虽在理性的控制之下,却从来未曾冷却,保持着一种热度,这样的处理也使得叙述之后的抒情、强烈情感的表达,更为顺畅。
讽刺
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
直到后来,也许已经是刘百昭率领男女武将,强拖出校之后了。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当偕行社同学公祭你时,她们的哀号,更令我心碎!你怎忍便这样轻易撒手的离开了她们,在这虎威抖擞,豺狼得意的时候。一直是同患难,同甘苦,同受惊恐,同遭摧残,同到宗帽胡同,同回石驸马大街。三月十八那天也是同去请愿,同在枪林弹雨中扎挣,同在血泊尸堆上逃命;然而她们都负伤生还,只有你,只有你是惨被屠杀!她们跟着活泼微笑的你出校,她们迎着血迹模糊的你归来,她们怎能不痛哭战线上倒毙的勇士,她们怎能不痛哭战斗正殷中失去了首领!
和珍!我不愿意你想起我,我只是万千朋友中一个认识的朋友,然而我永远敬佩你做事的毅力和任劳任怨的精神,尤其是你那微笑中给与我的热力和温情。
——石评梅《痛哭和珍》
拓展延伸
刘女士是全校同学钦佩敬爱的领袖,因为她的为人之和顺,及对于校事之热心,是全校同学异口同声所称赞的。功课上面,是很用功,是很想自求进益的一个人,看见她的笔记的人大都可以赞同,而且关于公益事宜尤其是克己耐苦,能干有为,足称为中国新女子而无愧。我本知她是很有希望的一个人才,但是还不十分知道底细,到许季茀先生对我详述,才知道她是十分精干办事灵敏的女子。上回女师大被章、刘毁残,所以能坚持抵抗,百折不挠而有今日者,实一大部分是刘女士之功,可称为全学革命之领袖。处我们现今昏天黑地,国亡无日,政治社会思想都须根本改造的时期,这种热心有为,能为女权运动领袖的才干,是何等的稀少,何等的宝贵!
——林语堂《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
鲁迅的写作目的
鲁迅说他写作的目的,一是“为那些为中国的改革而‘奔驰的猛士’ ”,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要给予他们哪怕是微弱的慰藉”。
二是为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美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悲凉感有所扼制(何况我对于悲凉感本身也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要让他们那么愉快呢?我要像一个黑色魔鬼那样,站在他们面前,使他们感到不圆满” 。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