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学教一体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了解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2、知道劳动在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预习准备
1、属于_____石器时代的元谋人是在云南省_____县发现的,距今_____年了,是我国境内已知的______人类,揭开了 的第一页。
2、科学工作者在北京西南的周口店发现了生活在___________年前的_____人(属于_____石器时代)。其体质特征:直立行走,已具备了的______基本体质特征,但仍保留着一些______的特点;能够制造和使用______;使用天然火,吃上了______。
3、山顶洞人距今_________年,发现地点是____________。其特点是:身上已经没有_____的特征,模样同_____基本上一样;掌握了_____和_____技术;能_____取火,用_____等缝制衣服,已有_____的意识。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在那遥远的古代,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呢?请学生齐读课前导语,读后告诉老师我们祖国境内有哪些远古居民?
(三)元谋人
1、观察教材第3页地图,在地图上找到和圈划出“祖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三处代表遗址”。
2、根据观察、结合教材第3页首段阅读材料:
(1)回答:祖国境内早期人类主要生活在 流域
(2)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结论:这种情况说明了什么?
(四)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1、问题探究:细读教材3-5页正文,观察右图,阅读材料,思考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保存了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埋着烧裂的石头和兽骨……”
材料二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曰燧人氏。”——韩非子
请回答:(1)图1、图2分别是哪种原始人类的头部复原图?图1中的原始人与图2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2)图3、图4分别是哪种原始人类制造使用的工具?哪一种原始人类的工具有了进步?
(3)由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分别是什么时代开始出现这种现象的?材料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2、归纳整合:根据第1题并结合教材2—5页,填写《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比较表》
名称 体质特征 生产特点 生活特点 启示
北京人 打制粗糙石器(旧石器) 住在山洞、使用自然火
山顶洞人 同现代人基本一致
(五)历史想象 北京人的一天
建议:根据教材对北京人生活环境和劳动生活情况的介绍,从春夏秋冬四季选择一天,想象北京人从早到晚的生活和劳动情况。
(六)知识梳理 填一填: 早期人类的名称距今年代、生活地域、地位
名 称 距今年代生活地域 体质特征 生产特点 生活特点 历史地位
打制粗糙石器(旧石器) 住在山洞、使用自然火 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山顶洞人
四、达标检测一
1、揭开我国历史第一页的最早人类——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出土于 ( )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四川
2、开始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的祖国早期人类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3、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此遗址生活过的有 (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蓝田人 ④山顶洞人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小明在参观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到一尊远古人类复原塑像,这个塑像前额低平,眉骨突出,嘴巴前伸,牙齿粗大,头部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别,但具备了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此远古人类的名称应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达标检测二
1、下列原始人类,模样同现代人基本上一样的是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远古居民中,最早懂得使用火并能用火烧烤食物的是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3、如果想更好地深入了解山顶洞人的情况,我们可去 ( )
A.云南省 B.江苏省 C.上海市 D.北京市
4、下列原始人类,能制造有孔的器物并会用兽皮缝制衣服的是 ( )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一群远古人类,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山上捡来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糙的石器,还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用这些简陋的工具去猎取动物,从事采集,获得维持生存所必须的食物。
材料二 另有一群远古人类,他们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能制造有孔的器物,还能人工取火,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他们已有爱美意识。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所反映的远古人类生活年代距今约多少年?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远古人类生活的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3)发挥你的想象,说说掌握了人工取火技术的“他们”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图1 图2 图3 图4第2课 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 学教一体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点和种植的粮食作物;列举原始农耕文化的主要表现。
2、认识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农耕生活的影响。
二、预习准备
1、位于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是 ,距今约 年,位于今天的 省境内。原始居民从事 ,使用磨制石器(即新石器)等;最早种植 ,家畜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住在__________的房子里。
2、位于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址是 ,距今约 年,位于今天的 省境内;原始居民广泛使用 石器(即新石器),种植 、麻和蔬菜,用 纺织麻布,饲养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家畜和家禽;制作彩陶;居民住在的__________房子里。
3、大汶口遗址位于______省,距今_________年,其后期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三)河姆渡遗址
1、引导学生回顾导语中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获取食物的主要方式?想一想他们这种获取食物的方式会有哪些不便?原始人要改变这些状况,该怎么做呢?
2、观察教材第7页地图,在地图上找到、圈划,并在右图上填出A、B、C遗址名称。
3、指导学生阅读第一目内容,观察教材第7页《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第8页《骨耜》《炭化稻谷》,然后回答。
(1)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畜?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2)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四)半坡遗址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10页内容,观察教材第7页《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第9页《炭化粟和装粟的陶罐》《半坡彩陶鱼纹盆》,然后回答。
(1)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畜和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
(2)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3)想象: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4年,图中B地出土了大量农具、粟粒、白菜种子等;1973年,图中A地出土了成堆的稻谷、稻杆,以及用水牛等动物肩胛骨制成的骨耜。
材料二:观察图片(右上图)
材料三:A地人们在地面先打桩,木桩上架设横梁,再在上面铺设楼板……; B地人们先挖一个地坑,然后在坑口立架搭棚。冬天,人住在里面可以避风御寒。
回答:(1)根据材料一、三可知:A处遗址主要种植 粮食作物;B处遗址主要种植 粮食作物;A处遗址主要建造 房屋;B处遗址主要建造 房屋;
(2)材料一、二、三分别说明了A、B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共同点?
(3)A、B两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与祖国早期人类相比,有哪些不同?这些不同表现了何种原始文化的主要特征?
(4)议议:这两处同为原始农耕文化的遗存,为何有这些不同?对你有何启发?
(五)学生自学第三目“大汶口遗址”
1、大汶口遗址位于______省,距今_________年,其后期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
2、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六)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检测一
1、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将不会遇到的情况是( )
A、用骨耜耕地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用陶器装食物 D、住在木结构房屋里
2、下列文物出土于同一原始文化遗址,生活在该遗址的原始居民 ( )
钻孔石斧 纺轮 二鱼纹彩陶盆
①已使用磨制石器 ② 会纺线织布 ③ 烧制陶器 ④ 拥有成熟的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在下列哪个遗址中发现了木质的船桨和陶质的微型舟? ( )
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4、下列能吃上小米、穿上麻布衣服的原始居民是 (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半坡原始居
达标检测二 识读下面两幅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是 式房屋,图二是 式房屋。
(2)图一和图二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两处原始居民所居住的房屋,他们分别为什么原始居民居住?
图一 图二
(3)这两处原始居民房屋结构的不同与什么有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充分发挥你的想象力,再现其中一处原始居民的生活情景。
A地出土 B地出土第3课 远古的传说 学教一体案
一、学习目标
1、识记远古传说的主要人物、汉族的前身和始祖;理解炎帝、黄帝与农业起源传说的实质。
2、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和精神,理解“禅让”的含义和实质。
二、预习准备
1、远古时黄河流域的两大部落是 和 ,在东方则是 领导的部落。炎黄部落间的决定性战役是 ,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役是 。黄炎联盟不断融合构成 族的主干,是 的前身,尊奉黄帝炎帝为 。
2、传说 制作耒耜,与民耕种,被尊称为神农氏;他还发现了可以治病的 。传说黄帝聪明能干,创制 ,指导人们按季节的变化播种、收割;发明了 和 的用具。
3、 、 、 接替部落联盟首领是经过 实现的,在历史上这一制度被称为“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治水的方法是 。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前两课我们学习了关于我国远古居民和原始农耕文化的历史,我们主要是通过考古资料来了解这些历史的,在古代历史文献中并没有相关的确切的记载。但是,从我国广为流传的大量关于远古时代的历史传说中也能找到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远古的农耕文化相印证。传说虽然难免夸张虚构,但不少传说生动地反映了人类的历史,包含了极有价值的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远古传说?
(三)炎帝与黄帝的传说
1、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13、14页内容,然后选定一位或两位同学上台讲述炎帝或黄帝的传说,以此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联系炎帝和黄帝的传说事迹,开展讨论,总结归纳炎帝黄帝对中华文明演进所做的贡献。
(1)(展示:中国古代地图、炎帝画像,《白虎通》记载的传说:“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3页小字部分回答:
①材料中的“神农”指的是谁?
②“神农”在传说中有何贡献?
③组织学生讨论:农业真是炎帝发明的吗?那么这个传说有没有真实成分呢?
(2)(展示黄帝画像)指导学生在教材第13页小字部分找出传说中黄帝的发明、并画下来。
(3)(展示:华夏族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华夏族的形成过程,并且思考回答:为什么我们自称炎黄子孙?
(4)(播放《海内华夏子孙在陕西黄帝陵举行盛大祭祖活动》)组织学生讨论在黄帝陵举行祭祖活动究竟有何重要意义?
2、回忆第二课“原始农耕文化遗存”,完成下面两个问题:
(1)我国原始农业起源的大概时间是 ,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是
(2)结合黄帝与炎帝的传说,小结传说与历史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四)禅让的传说
展示传说中尧舜禹的画像,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4页内容讨论并完成以下各题:
1、三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顺序是怎样的?舜和禹接替前任经过了哪几个步骤?他们为什么能够担任部落联盟的首领?
2、在你看来什么是“禅让制”?“禅让制”最突出的特征(或实质)是什么?
(五)治水的传说(本目故事性强,文字无障碍,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件展示《大禹治水图》和《史记·夏本纪》记载的禹治水的传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内容,小组讨论完成以下各题。)
1、禹和鲧治水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我们可以从大禹身上看出中华民族祖先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2、你认为禹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大禹治水的传说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哪些重要信息?大禹治水成功对部落联盟发展和禹个人有什么重要意义?
(六)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检测一
1、禅让制的依据是 ( )
A.财产 B.武力 C.才德 D. 门第
2、某台湾旅行团要来内地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们应该去 (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 中山陵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惟有我先。”孙中山先生的这首诗歌颂的是 ( )
A.女娲 B.黄帝 C.炎帝 D.禹
4、今天汉族的前身是 ( )
A.蚩尤部落 B.华夏族 C.匈奴族 D.东夷部落
5、传说中的原始部落联盟首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舜 ②尧 ③禹 ④黄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④②①③ D.③④①②
6、《史记·夏本纪》中记载的“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的是 ( )
A.尧 B.舜 C.禹 D.启
达标检测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礼记·礼运》
材料二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材料三 传说舜年老时,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因禹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
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请完成:(1)材料一讲的是什么时期的情况?
(2)材料二中所说的人物是谁?根据材料三,他为何被推选为部落首领的后继人?
(3)结合材料,说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什么意思?这种推举首领的制度叫什么?“贤”与“能”具体指什么样的品质?
(4)议一议:禅让”的实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