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5 15:35: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2节 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
本节内容是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的:1.地域差异。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3.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地方性分异规律
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自然景观,分析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综合思维:说出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及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的关系。
地理实践力:结合图示,说明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分布及特征。
人地协调观:运用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说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地域分异规律的形成和表现
教师准备:挂图、课件、投影仪等;发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新课引入】
读图5.6,思考问题:
为什么冰川、草原、森林、荒漠能并存于天山之中?它们在天山中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一、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自然环境特征存在着差异。如我国的海南岛、青藏高原、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域的自然景观存在明显差异。
地域特征的形成是地域外部条件与内部物质、能量运动的结果。
在沿海地区,太阳辐射多用于蒸发,水循环强烈。形成湿润区;在内陆地区,太阳辐射更多地转化为风能,形成干旱区。在南方地区,太阳辐射量丰富,形成热带景观;在东北地区,太阳辐射量欠缺,形成温带景观。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规模有大有小。
二、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由低纬到高纬热量递减,自然带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
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地带:苔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热带雨林带
在中纬度地区大陆东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与针阔叶混交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着的自然地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从沿海向内陆水分递减。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地带呈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变化规律。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组合状况随海拔变化而变化,导致自然景观呈垂直变化。
垂直带谱:是指山地自下而上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的垂直自然带系列。
基带与陆地水平带一致,垂直带变化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陆地自然地带变化相似。如喜马拉雅山南坡的自然地带变化。
不同纬度,相同海拔的两座山,纬度低者垂直带谱较丰富;相同纬度,不同海拔的两座山,海拔高者垂直带谱较丰富。
四、地方性分异规律
受地形、岩石风化物等地方性因素影响,通过物质与能量再分配,形成了尺度较小的地域分异。如位于温带湿润区的某些山坡,在较陡山坡,由于降水难以被土壤吸收,导致土壤含水量少,只能生长针叶树,灌木等;而在低洼的河谷,由于水源丰富,生长着草甸植被;符合该区域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落叶阔叶林只能在地形平坦、高度适中的地域生长。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体现
【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