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文档属性

名称 爱莲说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09-09 18:2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文体“说”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是古代议论说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作者简介: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1017—— 1073),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屋讲学,世称“濂溪先生”宋代理学创始人,著《周元公集》。预习检测1、《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 ,
字 , 朝 , 家。
2、《爱莲说》是一篇 。
3、生字注音:
甚蕃( ) 不蔓( )不枝

亵( )玩 鲜( )有闻预习检测1、《爱莲说》选自 《周元公集》作者是周敦颐 ,
字茂叔 , 宋 朝 ,哲学 家。
2、《爱莲说》是一篇 说 。
3、生字注音:
甚蕃( fán ) 不蔓( màn )不枝

亵( xiè )玩 鲜( xiǎn )有闻《爱莲说》(宋)周敦颐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本义茂盛、繁衍的意思,这里引申为多
译:水里,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值得爱的很多。

。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副词,只、仅。
译: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从
甚:很。
译:从唐朝以来,一般人很喜爱牡丹。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表转折,但是。
染:这里是被沾染的意思。
濯:洗涤。
益:更加 。
亵:亲近而不庄重。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荷梗中间空,外形直,不是牵牵连连,也不是枝枝节节,香气远远地闻到,更加清香,(莲花出水)站立在那儿,又洁净又端庄,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谓:认为。
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鲜:少。
译:唉!对菊花的爱好,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爱 莲 说 宋 周敦颐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喜爱牡丹的人,当然是很多了!?2. 用波浪线划出描写莲花生长环境的句子。3. 哪些句子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4.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莲花的风度?思考1.请找出课文中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
(在课文中用“——”划出来)莲生长环境体 态、
香 气风 度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作者用莲来比喻什么人呢?君子从作者对莲的描述中,我们可见君子具有怎样的品格呢?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君子洁身自好、不趋炎附势
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君子方正无邪、不拉拢勾结
君子品格高尚、声名远扬
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
君子端正严肃、令人敬重借喻 从作者对莲的描写和赞美中可见作者什么样的品质?
作者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和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
文中除了莲还写了菊花和牡丹,作者用莲来比喻君子,那么菊花和牡丹又比喻了什么人呢?这三种人分别有什么样的品质呢?莲花 君 子
清逸 高洁
菊花 隐 士
抗霜 孤傲
牡丹 富贵人
浓艳 庸俗课题是“爱莲说”,作者为何又写了菊花和牡丹?
全文先后有几次用菊花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三次
第一次(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表明自己独爱莲,喜好与众不同第二次(予谓菊……花之君子者也)用菊的隐逸和牡丹的富贵突出莲的高洁,表现莲花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菊之爱……宜乎众矣)感叹世上没有人与自己爱好相同,表面评花实则论人,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 请抓住“竹”这一植物的特点,赋予它某种精神品质,写一段(50到80字左右)话。1、有感情地朗诵课文并背诵。
2、重点字、词、句翻译一遍。
3、你认为周敦颐和陶渊明的人生
志趣相同吗?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