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农民起义学教一体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大泽乡起义的时间和领导人;了解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
2、理解大泽乡起义的历史意义,及项羽、刘邦在灭秦过程中的作用。
二、预习准备
1、 年,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 ”。第二年他又在咸阳郊外活埋一批反对他的 和方士。愚蠢而残暴的“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专制统治在 领域的集中表现。
2、公元前 年,秦始皇死于出巡途中, 继位,称为 。
3、公元前 年, 和 率领900农民在 发动起义。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从此开始。大泽乡起义后不久,起义军占领 , 自立为王,建立 政权。他派一支队伍向西攻入函谷关,打到距咸阳很近的 。
4、陈胜、吴广牺牲后,项羽、 的队伍逐渐强大起来。后来,项羽以少胜多,在 歼灭秦军主力。公元前 年, 率起义军进入关中,逼近咸阳。子婴出城投降,秦朝灭亡。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孔夫子是有些好处……但秦始皇比孔子还要伟大的多。孔夫子是讲空话的。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物。不但政治上统一了中国,而且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中国各种制度,如度量衡,有些制度后来一直沿用下来。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超过他的,可是被一些人骂了几千年。” ——毛泽东
(三)秦的暴政
展示教材中“焚书坑儒”图片和“秦始皇陵园出土的刑具”图片,阅读教材55—57页的内容,回答问题:
(1)列举秦朝暴政的表现。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卷六《秦始皇本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臣(李斯)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等烧之......
材料二 《史记》记载侯生、卢生非议始皇,始皇知道后大怒道:“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是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妖言以乱黔首。”遂下令拷问咸阳400多名书生,欲寻侯生、卢生。事后,将相关460名书生全部坑杀
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一历史事件有什么影响?
(四)大泽乡起义
1、观察右图,并结合教材55—58页内容回答:
(1)该图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哪一次农民起义?爆发于何时?根据上面所学知识想一夜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建立的政权的名字?起义的结果如何?
(3)根据这幅图你能总结出一两个成语吗?
2、在《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中A、B、C、D后边的横线上填上与图中A、B、C、D代号相应的地名:
A、 B 、
C 、 D、
3、议一议:陈胜、吴广起义失败了是不是就没有意义了?
(五)秦朝的灭亡
1、阅读教材第59、60页内容,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巨鹿之战:①时间: ②交战双方:
③结果: ④特 点:
(2)秦朝的灭亡:(1)时间: (2)经过:
(3)徐州乃兵家必争之地,徐州有五省通衢之便。徐州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徐州有“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徐州的“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气、徐州的“大风起兮云飞扬”的豪迈讲述的是那两位历史英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有何贡献?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最终推翻了秦朝,秦朝统治有多少年?秦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有何启示?
(六)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测试一
1、陈县人对陈胜说:“将军生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功宜为王。”后来陈胜自立为王,建立的政权是 ( )
A、张楚政权 B、大齐政权 C、大顺政权 D、大西政权
2、巨鹿之战中,起义军破釜沉舟,最后歼灭了秦军主力。这场战争的重要领导人是( )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3、司马迁说:“陈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由涉首事也。”后来直接亡秦的历史人物是 ( )
A、吴广 B、项羽 C、刘邦 D、赵高
4、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此联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 ( )
A.春秋和战国 B.秦和春秋 C.战国和三国 D.秦初和汉初
达标测试二
1、下列不属于秦的暴政的是 ( )
A.统一文字 B.焚书坑儒 C.大兴土木、营造皇陵 D.刑罚残酷
2、陈胜、吴广起义军建立张楚政权是在 ( )
A.大泽乡 B.陈县 C.戏 D.巨鹿
3、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和秦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
A.秦始皇焚书坑儒,引起封建知识分子的不满 B.秦的统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
C.秦灭六国,引起人民不满 D.秦的暴政
4、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秦始皇是暴君,你对秦始皇的印象如何?评述一下秦始皇的历史功过。第12课张骞通西域 学教一体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西域地理范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
2、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及西域都护设置的意义。
二、预习准备
1、汉朝时, 和 以西、 以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域。说得广一点,西域也包括 以西更广阔的地区。
2、为了借用西域 的力量,夹击 , 年, 奉汉武帝之命从长安出发,出使西域。结果未能如愿,但张骞向汉武帝详细汇报了西域的情况,反映了西域各族希望同汉王朝往来的愿望。
3、为了给匈奴以更沉重的打击, 年,汉武帝再次派 出使西域,联络 ,进攻匈奴。张骞顺利回国时, 派使者随同来到长安,向西汉政府表示敬意。
4、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内地与西域的联系日益密切。内地精美的丝绸和铁器等产品,先进的 制作和 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骏马、瓜果、蔬菜、音乐、舞蹈和魔术等传入内地。 年,西汉政府设置 ,管理西域的 、 ,保护往来商旅。西域(今 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展示石榴、葡萄、胡桃(核桃)、胡豆、胡萝卜等图片,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果蔬,但在西汉前,它们是不会在中国出现的,那它们来自何方?是怎样来到中国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知道答案了。
(三)学习神秘的西域一目
1、阅读教材67页内容,结合下面“西域形式和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看图,找出两关一岭,长安的位置,了解西域的大致范围。
(2)狭义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以西,_________以东。
广义定义:包括_________以西的广大地区。
明白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狭义的西域。
(3)读一读教材67、68页的小字,了解西域的概况。
(四)学习张骞通西域一目
1、读教材68页内容,说说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时间是________。
2、阅读教材69页小字部分想一想:要到达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哪里?在那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找到大月氏了吗?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想联络谁?目的又是什么?结果如何呢?
4、议一议: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共同点是 ( )
A.都与匈奴与关 B.都是为了联络大月氏
C.都是为了加强与西域的友好交往 D.都从此加强了内地与西域的联系
5、根据地图,结合当时的情况,你能想象出一路上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在张骞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样的宝贵的精神品质?
6、结合以上问题,完成下列表格。
张骞通西域 时间 目 的 结果 作用 影 响
第一次 未达到 内地人开始了解西域地区 打通了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开辟了中国和欧洲、非洲大陆的通道。(丝绸之路)
第二次 未达到 西域很多国家和汉有了越来越多的外交往来
学习西域都护的设置一目
1、在图上找出西域都护的位置。
2、记住西域都护设置的时间是________年,设置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表明:________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测试一
1、某同学到新疆去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当地出土的中原丝织品,他肯定地说,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人新疆最早在 ( )
A.秦灭六国后 B.张骞通西域后 C.班超通西域后 D.西域都护设置后
2、东突恐怖势力企图分裂新疆的行径不得人心,下列史实充分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 )
A.汉武帝派张骞前去大月氏 B.丝绸之路的开通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D.汉武帝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3、与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有关的史实有 ( )
①奉汉武帝之命出使 ②第一次经历了13年艰辛 ③西域各族不愿与汉朝往来④乌孙派使者到长安致谢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西域都护的职责有 ①管理西域的军事②管理西域的政治③保护商旅往来④加强汉与匈奴关系的中转站 (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达标测试二
1、《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时称为( )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2、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可用于灌溉又可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 ( )
A.秦灭六国后 B.张骞通西域后C.班超通西域后 D.西域都护设置后
3、司马迁在《史记》中说:“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皆称博望侯(张骞被封为博望侯),以为质(诚信)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联系课本知识,请回答:(1)此处的“张骞凿空”是指什么事件?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西北国何时“始通于汉”?
(2)为管理西北国加强其与内地交流,汉于何时设立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什么意义?第9课 秦朝的统一 学教一体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秦统一中国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理解秦统一六国的历史意义。
2、归纳秦巩固统一的各项措施并理解其作用。
二、预习准备
1、从 年至 年,秦国先后灭掉了 、 、 、 、 、 六国,完成了统一。秦的统一结束了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 。
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政治上:①建立皇帝制度,②中央:设丞相(负责 )、太尉(负责 )和御史大夫(负责 ),③地方:废分封,行郡县;这样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建立起来了。(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后的货币是 )和度量衡;(3)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的文字是 ,后来隶书又逐渐流行起来)。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唐代大诗人李白大家都熟悉吧,那么李白笔下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秦王是何许人也?他还有哪些不为同学们所知的事迹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感受这段惊心动魄又影响深远的历史,领略一下“千古一帝”的风采吧!
(三)学习“秦王扫六合”一目
1、想一想: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止,人民饱受战乱之苦,同学们假如你生活在那个时代且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你最渴望的是什么
2、“统一是谁完成的?他又是怎样来完成统一的 统一又有怎样的历史意义呢 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50页“秦王扫六合” 思考填空:
时间 公元前230
先后顺序
领导者、都城
历史意义
3、探究:秦王为什么能完成扫六合的历史使命呢?(学生分组讨论,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
4、历史上总缺少不了英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扫六合,决浮云”的历史人物。请学生看书51页秦始皇画像谈谈印象及感受,以及对李白诗的理解。
(四)学习“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一目
1、投影歌谣:“秦代统一政策新,始称皇帝后代承,集权中央置‘三公’,废分封制郡县行;文字统一为小篆,统一货币度量衡。”,要求学生从歌谣中提取了一些历史信息?
2、看书中是怎样解决的,根据下列表格在书上进行勾画,并填入表格中。
措 施 内 容 影 响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化方面
3、问题探究:“秦王嬴政为什么自称始皇帝?中央设置三官的职责各是什么?地方设置了多少郡县?这种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4、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教材51—53页的内容以及回答: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材料二 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
材料三 “秦并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
请回答:(1)材料一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指的是什么?“秦王”在“扫六合”之后给自己了一个什么称号?
(2)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秦王”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3)除了材料二、三所提到的措施外,秦为了巩固统一在政治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五)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测试一
1、右图是北京奥运会会徽“舞动的北京”中的“京”字,该字的字体第一次成为全国规范文字是在 ( )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宋朝
2、秦统一后,秦始皇规定各诸侯国原有的货币一律停止使用。下列货币可以在全国通行的是 ( )
A B C D
3、由秦朝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对此后近两千年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秦朝中央政府负责监察的官职是 ( )
A.丞相 B.皇帝 C.御史大夫 D.太尉
4、秦朝从中央到地方官吏产生的方式是 ( )
A.世代相袭 B.考试选拔 C.地方推荐 D.皇帝任命
达标测试二 根据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秦琅邪石刻上的话:“器械一量,同书文字。”请回答:(1)两幅图反映了秦统一后的什么措施?实行这项措施的原因是什么?
(2)统一后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统一后,把什么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什么文字?
(3)材料二中提到的器械一量,指的是什么措施? 这些措施的颁布有何作用?第13课 两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学教一体案
1、识记丝绸之路的起点和大致走向,以及中欧直接交流开始的时间。
2、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认识“汉委奴国国王”金印的历史价值。
二、预习准备
1、一条以 为起点的重要商路,经过 和今 地区,翻越 ,通向 和 。在这条商路上,汉朝向外输出的主要是 ,所以叫“丝绸之路”。
2、汉朝时,一些中国人到了朝鲜半岛。他们带去了先进的 和 。在中国去的工匠的帮助下,当地人掌握了 技术。公元57年,日本列岛南部的倭奴国派使臣来到洛阳,与东汉王朝通好。东汉政府接待了来使,汉光武帝赠给“ ”金印一枚。
3、 年,一批大秦人从海路来到中国。他们以大秦安敦尼王朝皇帝的名义向东汉皇帝赠送象牙、犀牛角等礼品。从现有文字记载来看,这是中国与欧洲第 次直接交往。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出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由学生来回顾讲解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概况。学生回答后,教师过渡引导:中原和西域本没有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有更多的人踏上了这条路,于是便有了中外文明交往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丝绸之路”。
(三)学习“丝绸之路”一目
1、学生阅读教材72页第一段,阅读后讲述“丝绸之路”名称来源。出示“丝绸之路”示意图,告诉学生这就是丝绸之路的线路,让学生整体感知;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丝绸之路”的起点、走向。
2、探究:丝绸之路仅仅是把中国的丝绸卖到西方吗 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和图片想一想:有哪些东西是经丝绸之路传的西域的?有哪些东西是由丝绸之路传的中原的?
指导学生看“丝绸之路”有关图片(教材72-73页:烽火台遗址、出土的绣花粉袋、马帮在青石上踏出的蹄印),想一想这些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丝绸之路”开通后,内地与西域的交流加强了,那么“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作用?
4、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各题:
(1)图中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
经过地:B: 。两关:C: 、D: 。
(2)图中的安息、大秦各指的是现在的哪里?在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
(3)最早出使西域为开辟“丝绸之路”作出贡献的是谁?除了图中所示的丝绸之路,还有什么丝绸之路?如何评价丝绸之路?
(4)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这种中西通道在今天有什么价值和作用?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提出自己的建议。
汉与朝鲜、日本和欧洲的交流
1、阅读教材74、75、76页,找出中国与朝鲜和日本交流的方式,并勾画出来。“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出土说明了什么?(指导读书,出示东汉疆域图)
2、(拓展提问)目前钓鱼岛问题是横亘在中日之间最大的问题,中日关系应向什么方向发展才有利于两国的发展?
想一想:欧洲与中国第一次交往是什么时间?处于哪一世纪?交往的具体情况是什么?
阅读教材74---76页并结合材料,回答:
汉朝是当时世界上一个统一的大国,国力强盛,积极对周边民族和国家进行政治、军事活动,开展经济、文化交流。当时两汉王朝的外交活动,通过陆路和海路,几乎遍及亚洲,影响远达欧、非。中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同时,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世界优秀的文明成就也逐渐融人中国固有的文化,我国当时的经济、文化大大丰富了。
请回答:(1)通过材料,请你分析出两汉对外交流频繁的原因有哪些?(至少说出两点)
中国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开始影响世界,两汉王朝也吸收了有关各族和各国经济、文化的优秀成果,请你以中朝、中日和中欧交往的史实来说明此观点。
知识梳理(略)
达标测试一
1、丝绸之路是西汉王朝和外界陆上贸易的一条重要商路,它的起点是 ( )
A长安 B成都 C洛阳 D西域都护府
2、标志着欧洲国家与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 )
A第赛出使西域 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经营西域 D大秦遣使来汉
3、中国和日本交往的历史悠久。赠给日本倭奴国一枚“汉委奴国王”金印的中国皇帝( )
A汉武帝 B汉元帝 C汉文帝 D汉光武帝
4、汉朝时,中国同西方的陆上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 )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达标测试二
1、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文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有什么现实的价值和作用?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学教一体案
一、学习目标
1、记住汉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列举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的措施。
2、评价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二、预习准备
1、公元前 年, 建立西汉, 在位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1)思想上:汉武帝采用 的建议 ,从此确立了 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并在 兴办太学。(2)政治上:为解决王国问题,颁布了 ,并取消了一些王、侯的资格,使 得到彻底解决。(3)经济上:统一 ,盐铁专营,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了雄厚的财力支持。(4)军事上:汉武帝在打败匈奴之后,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设置“ ”,管辖从今甘肃 至 一带辽阔地区;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 以南地区(包括海南岛)的管辖;把“ ” 地区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
三、学习内容
(一)预习交流
(二)导入 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在这首诗词中出现了五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统治者: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匡胤以及统一蒙古草原的铁木真。我们已经了解了“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今天我们来学习与“秦皇”相提并论的“汉武”—汉武帝。
(三)汉朝的建立
学生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第61、62页内容,在教材中圈出知识点、思考回答问题:
(1)汉武帝的名字是什么?而汉朝又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
(2)根据教材小字部分说出汉武帝接受了哪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汉武帝产生了什么影响?
(3)汉武帝即位之后,为了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非常重视人才,那么汉武帝又是怎样寻找人才的呢?在推荐上来的人才中,汉武帝对董仲舒尤为赏识,这是为什么呢?请在教材中找出答案。
(四)汉武帝的文治武功
1、汉武帝上台后,面临了如下四个重大问题,如果你是统治者,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应对?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请代表发言交流。
(1)①想一想:思想上儒、道、法、墨等众多学派并存,如何统一思想?
②议一议:汉武帝的统一思想的措施究竟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你怎么看,请说说你的理由。为了贯彻这一统一思想措施,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展示图片《讲经图》)
(2)政治上:诸多王国威胁中央安全,怎样削弱它们的力量?同时结合教材内容思考王国问题是如何产生的?汉武帝之前的皇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
(3)经济上:国家对货币管理较宽松,私人可以铸造货币,还垄断了盐铁的经营,怎样解决?(展示秦“半两”和西汉“五铢钱”的图片)
(4)军事上:边疆不稳定,怎样稳固并开拓更广阔的疆域?
2、看书中是怎样解决的,根据下列表格在书上进行勾画,并填入表格中。
措 施 内 容 影 响
思想文化方面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军事方面
3、阅读材料,结合本课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凡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诸侯王表》
回答:(1)材料一的提到的“大一统”是什么意思?“孔子之术者”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的“推恩令”的推、恩是什么?“推恩之令”的内容是什么?结果怎样?
4、探究:“削藩”和“推恩令”这两种解决王国问题的办法哪种更高明?为什么?
(五)知识梳理(略)
四、达标测试一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经济方面实施的相同措施是 (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度量衡 D.盐铁官营
2、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 )
A.五岭以南 B. 西南夷地区 C. 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 海南岛
3、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始于 ( )
A.战国时 B.春秋时 C.秦朝时 D.西汉时
4、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财力支持的措施是( )
A.颁布“推恩令”B.兴办太学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统一铸五铢钱,盐铁官营
达标测试二
1、把“西南夷”地区(包括海南岛)纳入汉王朝的直接统治之下,使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的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2、材料一:“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旨意不同。”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百家殊方,旨意不同”指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事件?材料二中的“孔子之术者”指的是什么?
(2)如果你是当时一位官宦子弟,你可以在什么地方读书?使用的主要教材会是什么内容?
(3)如果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位政治家,你会劝说他接受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学派的政治主张来治理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