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观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会认“盐”等12个生字,会写“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重点)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重点)3.初步感知内容,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学重点:1. 会认“盐”等12个生字,会写“潮”等15个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重点)2.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重点)
教学难点:初步感知内容,了解课文内容。(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你知道涨潮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见过钱塘江涨潮吗?预设:我知道涨潮是一种水文现象,但都没有亲眼见过钱塘江大潮。教师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时长1分7秒),学生谈一谈观看后的感受。今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欣赏钱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象。(相机板书课题)结合课后资料袋,引导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初读感知: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字词,检查认读。(指名认读)重点指导“人声鼎沸”的意思:人群发出的声音像水在锅里沸腾一样,形容人声嘈杂喧闹。(含比喻的修辞)4.指名读下列词语。5.出示四字词语,指导理解词语的意思。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其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钱塘江大潮的特点?预设: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一自然段)2.思考:下面两个“观” 意思一样吗?(“观”潮和天下奇“观”)预设:“观”潮:观看;天下奇“观”:看到的景象。3.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圈画关键词语,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引导学生找关键词)全文的写作顺序:时间顺序(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观察顺序:由远及近。师引导学生梳理文章内容: 本文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先写了_______,再写了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4.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这个顺序,你能给课文划分段落吗?第一部分: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特点和地位。(1)第二部分:潮来前在海塘大堤上的所见。(2)第三部分:潮来时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3、4)第四部分:潮头奔腾西去后的情景。(5)指导重点字的书写。潮:左边三点摆放略呈弧形。中间部分倒数第二笔为提。震:雨字旁四点从左斜往右下运笔;下面倒数第三笔是竖提。
钱塘江入海的地方叫杭州湾,杭州湾外宽内窄,呈喇叭形,东面的湾口宽达100千米,而西面的海宁市盐官镇附近,却只有3千米。涨潮时,潮水从湾口涌入,向西奔来,受渐狭江面的约束,潮越来越高,形成了汹涌澎湃的壮观景象。
横贯 横卧 余波 天下奇观 水天相接 若隐若现
浩浩荡荡 人声鼎沸 山崩地裂 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