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潮》第二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观潮》第二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21:48: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观潮》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并背诵第3-4自然段。(难点)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重点)
教学难点: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并背诵第3-4自然段。(难点)
教学重点: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重点)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新课开火车读词语,相机正音。2.下列各项中均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语,请找出并订正在黑板上。(指名回答)A.据说 农厉 齐头并进 人声鼎沸 _____B.大堤 笼罩 若隐若现 山崩地列 _____C.犹如 逐渐 慢天卷地 人山人海 _____D.横贯 宽阔 昂首东望 风嚎浪吼 _3.回顾课文内容。(指名填空,再读一遍)本文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先写了_______,再写了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4.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指名读目标)过渡语: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无数的观潮者会来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深入学习,想象画面1.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默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标注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学生默读课文,然后小组内分享。派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 2.学习“潮来前”:默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登上了海塘大提,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笔圈出来。学生默读课文,自由圈画举手发言,其他同学补充。预设:江面、古塔、中山亭、观潮台……(横卧:动词,描写了江面的宽阔(拟人)3.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谈感受,其他学生可补充质疑。(提示:景物描写;发挥想象)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读出平静和期待,声调不要高,语速适中。学习“潮来时”:默读课文3—4自然段,找一找,潮来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主要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的?学习要求:默读课文3—4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关键词句;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发言。预设: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描写了潮来时的声音和形态)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描写了潮来时的形态,重点讲解比喻句)…………师补充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名句过渡:在作者的笔下,钱塘江大潮是那样的壮美!古往今年,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有很多,我们一起读一读吧:①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唐)李白②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宋)苏轼师过渡:下面一起读一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师过渡: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出诗句对应的句子吗?预设: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指导学生朗读此段落:齐读潮来时(第3、4自然段):读好表现大潮声音、形态的语句,想象大潮的形态,读出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体会大潮的壮观。学习“潮去后”: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大潮退去了,江面上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预设:漫天卷地的余波;风号浪吼的江面;两丈来高的江水。指导朗读此段:齐读潮去后(第5自然段):重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三、课堂小结与方法归纳1.师: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预设:浪潮高、声音响、气势大、余波久……2.在学习写景的文章时,我们可以结合下列的几种方法来帮助我们理解:①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②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③结合图片内容展开想象。四、主题概括 指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 )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 ),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 )。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霎时 余波 依旧 山崩地裂
浪淘沙·其七 刘禹锡〔唐代〕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
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