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1.观潮
观 潮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
奇观 农历 据说 宽阔 人山人海 滚动 顿时 逐渐 犹如 齐头并进 霎时 余波 依旧 山崩地裂
1.开火车读词语
2.下列各项中均有一个书写错误的词语,请找出并订正在黑板上。
A.据说 农厉 齐头并进 人声鼎沸 _____
B.大堤 笼罩 若隐若现 山崩地列 _____
C.犹如 逐渐 慢天卷地 人山人海 _____
D.横贯 宽阔 昂首东望 风嚎浪吼 _____
历
号
漫
裂
本文按照___________的顺序,先写了_______,再写了_______,最后写了_______,表现了钱塘江大潮奇特、壮观的景色。
时间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3.回顾课文内容
学习目标:
1.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并背诵第3-4自然段。
2.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农历八月十八那一天,无数的观潮者会来到海宁市盐官镇观潮。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深入学习,想象画面: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默读课文,用自己的方式标注关键语句,边读边想象画面,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和同学交流。)
交流分享
潮来前
潮去后
潮来时
潮来前
默读第2自然段,找一找,作者登上了海塘大提,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笔圈出来。
农历八月十八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这一天早上,我们来到了海宁市的盐官镇,据说这里是观潮最好的地方。我们随着观潮的人群,登上了海塘大堤。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横卧:动词,描写了江面的宽阔(拟人)
江面
中山亭
人山人海
古塔
远处的小山
哪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镇海古塔、中山亭和观潮台屹立在江边。远处,几座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景物描写
运用想象
朗读指导
齐读潮来前(第2自然段),读出平静和期待,声调不要高,语速适中。
潮来时
默读课文3—4自然段,找一找,潮来时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主要抓住了潮水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学习要求:
1.默读课文3—4自然段。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关键词句。
3.先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发言。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写了潮水来临时的声音,
暗示潮水来势凶猛。
声音
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声音和形态,说明大潮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声音和形态
形态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形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
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一丈≈3.33米
两丈≈两层楼房高!
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形态,大潮的气势排山倒海,壮观极了!
形态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气势壮观
近义词:好像;仿佛。
比喻
形态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声音宏大
当海潮奔腾涌来时,有如山崩地裂似的壮观气势叫人惊叹不已。
生活中,你听到过什么声音可以用“山崩地裂”来描述?试着说一说吧!
在作者的笔下,钱塘江大潮是那样的壮美!古往今年,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句有很多,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如连山喷雪来。(唐)李白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宋)苏轼
下面一起读一读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再一次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浪淘沙·其七 刘禹锡〔唐代〕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农历八月的钱塘江潮水涌来,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数丈高的浪头拍向岸边的山石,又反弹回来。
片刻之间,潮水便向大海退去。它所卷起的座座沙堆却留了下来,就像雪堆一样洁白无瑕。
浪淘沙(其七)
[唐]刘禹锡
八月涛声吼地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
卷起沙堆似雪堆。
从文中找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八月涛声吼地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头高数丈触山回
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
齐读潮来时(第3、4自然段):读好表现大潮声音、形态的语句,想象大潮的形态,读出大潮由远而近的变化,体会大潮的壮观。
朗读指导
潮去后
请同学们默读第5自然段,思考:大潮退去了,江面上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
漫天卷地的余波
风号浪吼的江面
两丈来高的江水
朗读指导
齐读潮去后(第5自然段):重读“漫天卷地”“风号浪吼”等词语,想象画面,读出大潮的气势。
浪潮高
……
声音响
气势大
余波久
小 结
为什么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
方法归纳
边读边想象画面:
①结合重点语句展开想象
②结合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③结合图片内容展开想象
本文记叙了一次观潮的盛况。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细腻的笔触,描写了钱塘江大潮( )、( )的全过程,写出了大潮的( ),表达了对钱塘江大潮奇观的( )。
由远而近
奔腾西去
雄伟壮观
惊叹与热爱
主题概括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