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徘、徊”等 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会读“清光四溢、相映成趣、诗兴萌动、晶莹澄澈”等词语。
2.默读课文,能够说出作者由月亮想到的往事,并能体会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能够借助资料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4.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由月亮联想到的往事经历,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2.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设计调查问卷,检测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
2.学生预习课文,完成导学案。教学方法:启发点拨法、朗读法。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阅读理解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课前完成导学案,并通过问卷星的方式了解了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在网上搜集的图片以及文本资料,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通过使用课堂中的知识配对的方式创设了交互游戏情境,最大化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总结环节中,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自古以来,月亮是个永恒的话题,千百年来一直成为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人们喜欢借月抒情,在描写月亮的诗文中倾注了作者的爱恨情仇,寄托了作者的悲欢离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月》,感受文中蕴含在“月”中的思想感情。(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用月亮直接导入课题,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一)了解作者
1.本文的作者是季羡林,谁来交流你搜集到的季羡林的资料。(将学生的导学案利用希沃课件的投屏功能投到屏幕上)
2.老师也搜集了季羡林的相关资料。课件出示:季羡林(1911年 8月 6日-2009年 7月 11日),山东聊城市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被称为国学大师、学界泰斗。《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耄耋之年,在北大朗润园,通过对故乡月色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交流作者的资料,来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检查词语课件出示:一轮明月 清光四溢 相映成趣 诗兴萌动 晶莹澄澈一轮当空 月光闪耀 上下空蒙 一碧数顷 荷塘月色
1.指名读词语。强调“晶莹澄澈、一碧数顷”的读音,并出示《玉篇》中对于“澈”的解读——澈,水澄也。
2.在预习中,你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主交流)
3.课件出示词语配对的游戏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4.这两组词语其实是课文中的两处月色。
(指名交流:第一组词语是小时候在家乡时看到的月色,第二组词语是现在住的燕园胜地的月色)
5.学习多音字“燕”。课件出示:
(1)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燕赵、燕山、燕京。
(2)姓。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导学案,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词语,出示描写家乡和燕园胜地的两处月色词语,并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理解的词语的方法,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语文学习基础。
(三)初读课文1.国内的月亮
课件出示: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我当时虽然还不懂什么叫诗兴,可觉得心中油然有什么东西在萌动。有时候在坑边玩很久,才回家睡觉。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而且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
(1)齐读第一段文字,指名读第二段文字。
(2)这两处描写月色的句子是作者真真切切地用眼睛看到的月色,作者用眼睛看到的可不止这两处月色。
2.国外的月亮 课件出示: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
(1)指名读。
(2)自己读课文,画出描写景色美的词语。
(3)指名交流学生词语。
(4)小结:作者运用生动的词语既描绘了
(出示:瑞士莱芒湖)——湖景,也描绘了(出示:非洲大沙漠)——沙漠之景;既描绘了(出示:碧波万顷的大海)——海景,也描绘了(出示:巍峨雄奇的高山)——山景。这景色美不美?这景色中的月亮美不美?(美)
3.诗中的月亮当然课文中不仅仅写到了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月亮,作者还引用了许许多多的诗词,来讲述诗词当中的月亮。浏览课文,看看作者引用了哪些诗词中的月亮?
预设: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
“月是故乡明”不仅仅是课文的题目,在课文中还出现过一次。这句诗出自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这首诗写自安史之乱时期,杜甫远离故乡,因战乱跟自己的兄弟离散,颠沛流离中的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因而写下来这首诗。这样的月亮给你怎样的感受?带着你的感受我们一起来读。
(2)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苏轼《赤壁赋》这都是苏轼笔下的月亮,想象一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再联系《三国演义》,想一想,赤壁之战发生在哪里?这里的水指的的(长江),想到长江,想到星宿,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看到的月色?一起再读(齐读苏轼的两句诗)
(4)月光映潭,分塔为三。
——西湖第一胜景“三潭印月”
学生交流“三潭印月”的资料。小结:“天上一轮月,湖中影成三”。“三潭印月”的名字便由此而来。据说中秋夜的晚上,三潭印月可以显示出 32个月亮。这样的月色,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不仅描绘了诗词中令人叹为观止的月亮,也紧扣月亮回忆了燕园赏月和异乡望月这两段成年经历(板贴:成年经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在学会字词的基础上,了解作者以“月”为线索,从“国内的月亮”“国外的月亮”“诗中的月亮”三个层面抓抓文章的主要脉络,为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奠定了基础。
三、议读课文,体会情感
切入点:借月抒情,是作者的表达手法,课文最主要的是借月亮写故乡,请大家默读课文三四段,快速找找,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1.概括童年往事学习要求:默读课文三四段,快速找找,作者由月亮想到哪些往事?抓住重点词语,概括出事例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全班交流:预设:
(1)到了夏天,黄昏以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
——数星星。
(2)有时候在古柳下面点起篝火,然后上树一摇,成群的知了飞落下来,比白天用嚼烂的麦粒去粘要容易得多。我天天晚上乐此不疲,天天盼望黄昏早早来临。
——捉知了。
(3)到了更晚的时候,我走到坑边,抬头看到晴空一轮明月,清光四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
——看月亮。
(4)在梦中见到两个月亮叠在一起,清光更加晶莹澄澈。
——梦月亮。
作者在这两段中回忆了四件童年往事,再看这四件事里,跟你读过的故事
类文章中的事例一样吗?怎么不一样?一般写事类的文章更多关注的起因、经过、结果,而散文中的事例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这就是散文的特点。作者用月亮将这些散落的童年往事串在一起,来表达自己对家乡月亮的喜爱。
2.品味作者写法既然是抒情性的散文,文章中还有能表达作者对故乡、对童年的情感的句子,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
(1)每个人都有个故乡,每个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2)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总结这种的写作方法就叫“首尾呼应”,配音乐读课文。
(3)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作者通过对比的方法抒发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写法是“直抒胸臆”。
(4)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配乐读课文。小结:异乡的月亮比不上家乡的小月亮,那燕园的月亮同样也比不上家乡的月亮。虽然它没有漂亮的海、山做衬托,但是有作者的童年在支撑着,在衬托着眼前的这个月亮,所以作者怀念家乡的月亮,就是在怀念家乡,怀念童年。
【设计意图】概括童年往事和总结作者的写作手法是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在这一环节中,引导学生在多种读书方式中体悟,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四、拓展阅读,加深理解
1.不止如此,翻阅季羡林的作品,会发现只要一跟家乡沾上边,这个事物就不一样。默读拓展材料中的两个片段,思考在作者的记忆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物?请用横线画出相关句子。
材料一:夏天一来,我就又回到故乡去。院子里的两棵海棠已经密密层层地盖满了大叶子,很难令人回忆起这上面曾经开过团团滚滚的花。长昼无聊,我躺在铺在屋里面地上的席子上睡觉,醒来往往觉得一枕清凉,非常舒服。抬头看到窗纸上历历乱乱地布满了叶影。我间或也坐在窗前看点儿书,满窗浓绿,不时有一只绿色的虫子在上面慢慢地爬过去,令我幻想深山大泽中的行人。蜗牛爬过的痕迹就像是山间林中的蜿蜒的小路。就这样,自己可以看上半天。晚上吃过饭后,就搬了椅子坐在海棠树下乘凉,从叶子的空隙处看到灰色的天空,上面嵌着一颗一颗的星。结在海棠树下檐边中间的蜘蛛网,借了星星的微光,把影子投在天幕上。一切都是这样静。
——季羡林《海棠花》
材料二:
在过去七十年的漫长的时间内,不管我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不管我是在亚洲、在欧洲、在非洲,一闭眼睛,就会不时有一条老狗的影子在我眼前晃动,背景是在一个破破烂烂的篱笆门前,后面是绿苇丛生的大坑,透过苇丛的疏稀处,闪亮出一片水光。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无论用多么夸大的词句,也决不能说这一条老狗是逗人喜爱的。它只不过是一条最普普通通的狗,毛色棕红,灰暗,上面沾满了碎草和泥土,在乡村群狗当中,无论如何也显不出一点特异之处,既不凶猛,又不魁梧。然而,就是这样一条不起眼儿的狗却揪住了我的心,一揪就是七十年。
——季羡林《一条老狗》
2.这两段文字中,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什么?小结:叶子也好,花也好,狗也好,其实说的都不只是叶子,不只是花,不只是狗,不只是海棠,,是什么啊?(作者的童年)所以他所说的月是故乡明。
3.在季羡林的心中最美的月亮在心里。(板书:心)
4.出示《月是故乡明》的原文一段话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季羡林《月是故乡明》
5.吟诵描写月亮的诗句。课件出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枫桥夜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6.总结课文
月亮是故乡,是乡愁,是思念,所以中国人说——(生齐读课题),今天我们跟随季羡林回忆了他童年数星星、捉知了、看月亮、梦月亮四件童年往事,回顾了成年之后在异乡望月,在燕园赏月的经历,我们感受到了季羡林对家乡月亮的喜爱和家乡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