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陶渊明
归
园
田
居
其一
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白描、融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祖父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东晋时局动荡,政治黑暗,陶到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因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隐时仕。直到41岁完全弃官归隐。
他是东晋最杰出的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尤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他的诗作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写作背景
陶渊明曾几次出仕,然而,当时东晋政治日益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十分尖锐,权力斗争激烈。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又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于是他辞官回乡,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归园田居(其一)》 组诗写于陶渊明辞官归田之后,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
知识拓展
田园诗派是我国古代诗歌流派中重要的一支,陶渊明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他的诗大部分取材于田园生活,语言平淡而自然,朴实而又不缺乏色彩,给人一种清新、静谧、悠闲、淳美的感受;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境界,并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状态,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此后田园诗不断发展,到唐代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名家辈出,王维、孟浩然是其代表人物。此类诗歌总体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
山水田园诗派发展脉络
晋 陶渊明 田园诗派
南朝(宋) 谢灵运 山水诗派
唐 王 孟 山水田园诗派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突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
解读诗歌题目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的题眼是那个字?
归
既然诗的题目的题眼是“归”,那么诗人为何而归?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第一层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少年时就没有迎合世俗的情致,天性原本热爱山林。误落尘世的罗网中,已有三十年。被关在笼中的鸟留恋着旧日的山林,池中的鱼思念着从前的水潭。
深入研读
“尘网”指什么?如何理解“误落”?
官场
“误落”一词,既是诗人对自己入仕做官的感叹,又表明了诗人对“尘网”般的官场的蔑视和极端厌恶。“误”字显示出诗人的悔恨之深。
深入研读
“羁鸟”、“池鱼”指什么?“旧林”、“故渊”又指什么?这里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比喻,这两句以“羁鸟”“池鱼”为喻,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束缚,向往回归田园的急迫心情。一“恋”一“思”,凝聚了诗人对田园的眷恋和思念。
诗人自己
田园
第二层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我在南边的田野间开荒种地,持守愚拙的本性,回乡过田园生活。住宅四周有十几亩地,茅草房有八九间。榆树和柳树遮蔽了房后的屋檐,桃树和李树排列在堂屋之前。远处的村落迷蒙不清,村落的炊烟隐约地升起。狗在深巷里吠,鸡在桑树顶叫。
深入研读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这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这两句是上下文的过渡,既总结了上文诗人辞官回归田园的述说,又为下文描写诗人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作引子。“守拙归园田”一句点明了题目,是全诗的主旨句。
深入研读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等六句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提示:有五种)
动静结合
远近结合
视听结合
白描
融情于景
融情于景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景 语
情 语
简朴
清幽 优美 安定 和谐
恬静
恬淡
舒畅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知识拓展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
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
第三层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门庭没有世俗的杂务,在静室里有空闲。我曾经长久地被困在束缚本性的俗世中,今日才得以返归自然。
深入研读
如何理解“户庭”、“虚室”?
“户庭”和“虚室”既指实际上的居室庭院,也暗喻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两句从家庭生活与自己的心境两个方面概括地写出了回归田园后的生活是自由自在的。
深入研读
如何理解“樊笼”?这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呼应了开头,表现了诗人脱离官场的愉悦和欢喜。
官场
比喻
课堂小结
1.从何而归?
2.为何而归?
3.归向何处?
4.归去如何?
弃官场
归园田
返自然
爱丘山
归前------无奈、后悔
归后------愉悦、豁达、自然、悠闲
问题探究
陶渊明为何要出仕?
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是一大失误。“误”既表现了陶渊明的后悔和厌恶之情.
出仕是:
1.生活所迫;
2.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的壮志。
主旨点睛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由官场回归田园以后悠然闲适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以及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观点争鸣
如何看待陶渊明的隐居生活
观点一:陶渊明放弃了大济苍生的理想有其消极的一面。要改造社会,要清除污浊,不能单靠“归隐”与“善”,应该兼济天下,积极地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人人都像他那样,因憎恶黑暗而避世,那我们这个社会岂不是没入了黑暗之中而见不到光明了吗
观点二:从当时的社会现实来看,陶渊明坚持高尚的志趣是一种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具有积极意义。陶渊明辞官归隐是在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之后选择的一条洁身自好、追求恬静的田园生活、完善独立人格、渴望自由的道路。我们应像他那样,淡泊名利,不随波逐流,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