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课件 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课件 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9-07 08:46:01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浙教版 九年级上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3课时)
教材解析
【核心概念】
1.物质的结构与性质 结构与功能
【学习内容与要求】
1.4 常见的化合物 1.7常见物质的分类
认识酸、碱、盐的主要性质和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结合具体的盐的制取,综合应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
物质是不断变化的,性质决定用途。
酸和碱的通性及盐的性质进行综合归纳应用。
探究实践
在自然界中不断发生着各种物质间的相互转化。石灰岩岩洞里的钟乳石、石笋和石柱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它们是怎么长成的?
钟乳石 石笋 石柱
探究实践
石灰岩岩洞里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岩石中的碳酸钙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而成的。
CaCO3 + H2O +CO2 == Ca(HCO3)2
(可溶于水)
(不溶于水)
Ca(HCO3)2 == CaCO3↓+ H2O +CO2↑
Ca(HCO3)2 溶于水形成溶液,会流动。
在漫长地质历史中和特定地质条件下形成的石钟乳、石笋、石柱等不同形态碳酸钙沉淀物。
饱含着碳酸氢钙的水通过洞顶的裂隙慢慢下渗,水分蒸发,碳酸氢钙在较高温度下发生分解。
探究实践
1. 将一只生鸡蛋(或螺蛳壳)放到盛有稀盐酸的容器中,如图所示,观察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产生气泡,
2. 2分钟后,将生鸡蛋从酸中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
表面凹凸不平
3. 将鸡蛋继续放置在稀盐酸中,10分钟后取出,用水冲洗干净,蛋壳又发生了什么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上述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蛋壳外层被稀盐酸全部腐蚀,成为软壳蛋。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气泡附在蛋壳表面,上浮;
浮出液面后又下沉;
如此反复
研究表明:酸、碱、盐、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相互转化。
科学思维
为什么鸡蛋在溶液中会上下浮沉?
当把鸡蛋放入盐酸中时,鸡蛋重力大于所受到的浮力,因此鸡蛋下沉;
蛋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的CO2气体附着在蛋壳表面,且气泡增大,鸡蛋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鸡蛋就向上浮起;
接近液面时, CO2气泡破裂,逸到空气中去,鸡蛋的重力又大于其受到的浮力,又向下沉。
探究实践
1. 以 Ca 为例,分析 Ca → CaO → Ca(OH)2 → CaCO3 的变化。
2Ca + O2 = 2CaO
CaO + H2O = Ca(OH)2
Ca(OH)2 + CO2 = CaCO3 ↓+ H2O
金属
单质
金属
氧化物

氧气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转化规律:
探究实践
非金属单质
非金属氧化物

氧气



以 C 为例,分析 C → CO2 → H2CO3 → Na2CO3 的变化。
C + O2 = CO2
点燃
CO2 + H2O = H2CO3
H2CO3 + 2NaOH = Na2CO3 + 2H2O
从中可以得出以下转化规律:
探究实践
2. 归纳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转化的规律。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水→碱



非金属+氧气→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氧气
氧气







酸+碱→盐+水
(1)两纵 :
(2)四横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盐+水
盐+盐
④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
⑦可溶性盐+可溶性盐→新盐+新盐
⑥酸+碱→盐+水
⑤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盐




探究实践
探究实践
盐+水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盐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碱+盐




⑨非金属氧化物+可溶性碱 →盐 + 水
⑩可溶性碱+可溶性盐 → 新碱+新盐
酸 + 盐 → 新盐 + 新酸
⑧金属氧化物+酸 →盐 + 水
(3)四交叉
探究实践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金 属
金 属氧化物


金属
+



盐+H2
(4)二条边
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金属+酸→盐+氢气
“强换弱”,盐必须可溶
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极活泼的金属能置换出水中的氢
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转化的关系,如图。
“两纵四横四交叉两条边”。
探究实践
3. 设计制取ZnSO4的4种方法。
① Zn + H2SO4 = ZnSO4 + H2↑
② ZnO + H2SO4 = ZnSO4 + H2O
③ Zn(OH)2 + H2SO4 = ZnSO4 + 2H2O
④ ZnCO3 + H2SO4 = ZnSO4 + H2O + CO2↑
根据“两纵四横四交叉两条边”关系,制取一种盐类物质具有多种途径,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实验。如:
还有其它制取ZnSO4的方法,课后与同学交流。
探究实践
课堂反思
1.将二氧化碳气体不断通入一定量的澄清石灰水中,会有什么变化?分析原因。画出产生沉淀质量随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变化的图像。
先变浑浊后又变澄清。
沉淀的质量/g
0 通入CO2
CaCO3 + H2O +CO2 = Ca(HCO3)2
Ca(OH)2 +CO2 = CaCO3 ↓ + H2O
2.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转化的关系,对我们学习科学有什么好处?
表明:各类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各类物质间的互相转变关系;制取某类物质的可能方法。
迁移应用
1.将O2、C、CO、CuO、Na2CO3、稀硫酸六种物质两两混合,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A.4个 B.5个 C.6个 D.7个
 [解析]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碳、一氧化碳均具有还原性,均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
C
迁移应用
2.有Mg、MgO、Mg(OH)2、H2SO4和CuSO4溶液几种药品,能生成MgSO4的方法有 (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B 
[解析]
Mg + H2SO4 = MgSO4 + H2↑; MgO + H2SO4 = MgSO4 + H2O;
Mg(OH)2 + H2SO4 = MgSO4 + 2H2O; Mg + CuSO4 = MgSO4 + Cu
3.(1)实验室提供CuO、H2O、NaOH溶液和稀硫酸四种物质,请写出制备Cu(OH)2时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写出既能跟硫酸铜溶液反应又能跟稀硫酸反应的三种不同类别物质的化学式:            。
Fe、NaOH、BaCl2(合理即可)
迁移应用
CuO + H2SO4=CuSO4 + H2O
2NaOH+CuSO4=Cu(OH)2↓+Na2SO4
一、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相互之间的转化
第5节 物质的转化(第3课时)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