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6.1 第2课时 呼吸运动 人体的气体交换(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6.1 第2课时 呼吸运动 人体的气体交换(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08-15 20:2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呼吸运动 人体的气体交换
知识点1 气体进出肺依靠骨骼肌的收缩与舒张
1.观察,回答问题。
(1)胸廓是由[①]    、[②]    和胸椎围成的空腔。
(2)哺乳动物体内有一块强有力的肌肉,将体腔分隔为    和    两部分,这块肌肉就是    。肺位于    内。
(3)外界与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即      ,是通过      实现的。
2.是模拟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序号    模拟人体的膈肌,序号    模拟人体的胸廓,序号①模拟人体的    ,序号③模拟人体的    。
(2)图乙模拟的是人体在   时膈肌所处的运动状态,此时由于膈肌的   ,胸廓的   径增大。
(3)若用此实验装置探究人体吸气和呼气的原理,则此实验装置还存在不足,因为它无法模拟胸廓前后径和    径的变化。
3.(2020朝阳期末)人体完成呼吸运动的主要呼吸肌是 (  )
A.肋间肌和膈肌   B.腹部肌肉 C.胸大肌 D.背部肌肉
4.下列关于肺通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呼吸运动就是肺通气 
B.呼吸运动和肺通气是不相关的两个呼吸过程
C.通过肺通气实现了呼吸运动
D.呼吸运动实现了肺通气
5.如所示,当膈肌由A状态向B状态转换时,正在 (  )
A.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B.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舒张
C.完成吸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D.完成呼气动作,此时膈肌收缩
知识点2 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依靠气体扩散实现
6.是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表示不同的气体,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a与b是通过气体扩散原理实现交换的 B.肺泡和乙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C.甲内流的是动脉血,丙内流的是静脉血 D.a表示二氧化碳,b表示氧气
7.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关于这一特征的生物学意义分析正确的是 (  )
A.有利于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B.有利于肺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有利于给肺泡壁细胞供氧气 D.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知识点3 氧气和二氧化碳由血液运输
8.氧气和二氧化碳由血液运输,其中血液中的氧气 (  )
A.大部分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 B.都与血红蛋白结合
C.都溶于血浆中   D.溶于血浆并与血浆蛋白结合
知识点4 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也依靠气体扩散实现
9.如是某处组织细胞与血液的气体交换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来源于图中的[ ]      ,经过[ ]组织液进入图中的[ ]  
    (填血管名称)中,其中极少部分溶于血浆之中,绝大部分进入红细胞,进入红细胞内的二氧化碳大部分生成碳酸。
10.中甲、乙分别表示发生在肺泡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代表二氧化碳,b代表氧气
B.c为毛细血管,图中单行通过的是白细胞
C.图甲所示的肺泡壁薄,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D.图乙中只能进行气体交换,不能进行营养物质交换
11.居家学习期间,小童做了一个模拟膈肌运动的装置,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
A.②模拟肺,④模拟膈
B.甲模拟吸气过程,此时①内气压小于②内气压
C.乙模拟呼气过程,此时膈肌舒张
D.这个实验说明吸气、呼气与膈的运动有关
12.(2021燕山二模)表示的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
A.图甲表示吸气引起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
B.图乙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收缩状态
C.图丙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过程,交换后血液变成暗红色的动脉血
D.图甲和图乙是肺通气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13.(2021顺义二模)如表示人体内肺泡周围气体交换和运输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人体内只有肺泡周围才能进行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三层细胞
C.血液流经肺泡后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D.肺泡与血液进行交换的原理是气体扩散
14.肺泡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血浆外渗到肺泡中,诱发肺水肿。肺水肿直接影响的生理过程是 (  )
A.肺泡处的气体交换    B.血液中的气体运输   
C.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 D.组织细胞内氧气的利用
15.游泳时为避免呛水,一般是用口吸气,口鼻并用呼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吸气时气体经口、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肺
B.水下压力较大阻碍了呼气时胸廓的扩大
C.游泳可有效锻炼膈肌和肋间肌等呼吸肌
D.长期游泳可使肺活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
16.人工肺也叫体外膜肺,是可以代替肺完成相应功能的生命支持系统(如)。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隔离膜相当于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
B.隔离膜应只允许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通过
C.增加隔离膜面积能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D.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降低
17.是人在慢跑时肺容积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a→b段曲线,表示人在    状态,此时肋间外肌    。
(2)由b→c段曲线,表示人在    状态,此时膈顶    。
(3)由c→d时,肺内气压持续    。直至呼气末端,肺内气压等于外界气压。
(4)由d→e时,胸廓容积    。
18.人体生命活动需要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呼吸道是获得氧气的重要通道。当阻塞物经咽、喉后,堵住图中[③]    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此时,救护者可按照图中所示方法施救,使被救者膈顶部上升,胸腔容积缩小,肺内气压
    外界气压,形成较大的气流把异物冲出。随后,气体才能顺利进入肺。
(2)循环系统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当血液流经肺时,氧气扩散到肺泡外的    血管中,与红细胞中的    结合,使血液转变为颜色鲜红的    血输送回体内。
答案
第2课时 呼吸运动 人体的气体交换
1.(1)肋骨 胸骨
(2)胸腔 腹腔 膈 胸腔
(3)肺通气 呼吸运动
2.(1)④ ② 气管 肺
(2)吸气 收缩 上下
(3)左右
3.A 4.D 5.C
6.C  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通过扩散作用实现气体交换;甲、乙、丙分别表示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甲(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丙(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
7.D  肺泡壁很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一个肺泡都被毛细血管网包围着,并且肺泡壁上还分布有很多弹性纤维,这些都是与气体交换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
8.A 
9.a 组织细胞 b c 毛细血管
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流经组织细胞时,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根据气体扩散原理,血液中的氧气依次向组织液、组织细胞中扩散,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依次向组织液、血液中扩散。经过血液与组织细胞间的气体交换,血液的成分也发生了变化,即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
10.C  图甲表示肺泡处的气体交换,图乙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图中a代表氧气,b代表二氧化碳;c为毛细血管,管内径极细,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进行气体交换;图乙表示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氧气和营养物质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进入血液。
11.B  图中①模拟气管,②模拟肺,③模拟胸廓,④模拟膈;图甲中膈肌收缩,膈肌顶部下降,肺扩张,表示吸气,此时①内气压大于②内气压;图乙中膈肌舒张,膈肌顶部升高,肺缩小,表示呼气;由此模拟装置操作可见:吸气、呼气与膈的运动有关。
12.D  图甲表示肋间外肌和膈肌收缩引起吸气;图乙肋间外肌和膈肌处于舒张状态;
图丙表示肺泡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过程,交换后血液变成鲜红色的动脉血;图甲是吸气,图乙
是呼气,合在一起就是肺通气过程,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13.D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来完成的,即气体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
14.A 
15.B  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用口吸气时,外界的空气进入肺依次经过口、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游泳时胸廓处在水中,由于水对胸廓的压力,吸气时要克服水对胸廓的压力,呼气时,在水对胸廓压力的作用下有利于气体从肺内排出,这样,能使肺泡的伸缩弹性得到锻炼,加强肺泡的弹性;经常参加游泳活动,使膈肌和肋间肌等呼吸肌得到锻炼,从而改善了肺的通气功能,提高了呼吸效率;长期游泳有利于身体健康,主要是心肺功能的提高,也就是耐力和肺活量的提高。
16.D  血液流经膜肺后,氧气进入血液,二氧化碳通过隔离膜扩散出去,所以血液流经人工肺后,含氧量增加。
17.(1)呼气 舒张
(2)吸气 下降
(3)下降
(4)增大
18.(1)气管 大于
(2)毛细 血红蛋白 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