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机械运动 总复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机械运动 总复习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5 18:38: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复习教案
课 题 第一章“机械运动”章节复习
教学过程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表示.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分清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 1km=_____m=______dm=_____cm=_____mm=_____μm=_____nm. 答案:米,m,km,m,,dm,cm,mm,μm,nm;,10,100,,, 2.请完成下面的单位换算 1h35min=________min=________s 27min=________s=________h 1440s=________min=________h 答案:95,5700;1620,0.45;24,0.4 3.如图 1 ,刻度尺分度值是 mm,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 或“B”),物体长度为 cm;如图 2 是小刚在一次长跑比赛到达终点时停表的位置示意图,所表示的时间为 s. 答案:1,B,3.10,337.5 4.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丙三辆汽车,先后离开车站向东行驶,甲车速度最大,乙、丙两车速度相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B.以甲车为参照物,乙、丙两车都向西行驶 C.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东,丙车向西行驶 D.以丙车为参照物,甲车静止,乙车向东行驶 答案:B 5.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经2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声速为340m/s) 答案:328m,27.3s 问题一:时间长度的测量 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2圈.如下左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12圈的总宽度为 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 mm。 答案:2.50,2.08 2.如下右图所示的秒表记录的时间是    s。 答案:274.1s 问题二:运动的描述和快慢 1.小明在火车站坐火车时,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他看看站台,发现原来是对面的火车在向南行驶,而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小明感觉自己坐的火车开始向北行驶”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自己坐的火车并没有开动”是以______为参照物。 答案:对面的火车,站台 2.我们常用“频闪照片”来研究物体的运动。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个小球每隔 s所处的位置。根据底片可以判断,_______球运动时间长,______球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答案:甲,乙 问题三:平均速度 1.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如图甲所示),用停表测量小车通过该段路程所用时间(如图乙所示),则小车通过的路程为________,该段路程中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答案:64.00,0.02 2.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请求: (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km? (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答案:45km;62.5km/h 3.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 路程(cm)时间(s)平均速度(cm/s)AB段52BC段55AC段103.3
(1)该实验是根据_________公式进行测量的. (2)选用的器材除小车、木板、垫块和金属挡板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_(填“大”或“小”)  (4)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斜面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5)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 答案:v=s/t;刻度尺,秒表;小;略;不是,AB段的时间与BC段的不相等(言之有理即可) 精讲1 时间长度的测量 一、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换算关系:1km=m 1dm=m 1cm=m 1mm=m 1μm=m 1nm=m 3、测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二、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h=3600s 3、停表的使用:一启动;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 三、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1、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2、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例1】中学生的大拇指指甲宽度约为(  ) A.1 mm  B.1 cm  C.1 dm  D.1 m 答案:B 【例2】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人头发直径约7×10-5m= μm 地球半径6.4×106m= km 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8.84443 =884443 (填上单位) 答案:70 ,6.4×103,km,cm 【变式1】估测课桌的长度为 80 ;铅笔盒的厚度20 ;(填上合适的单位)。 答案:cm,mm 【变式2】停表的示数如图所示,该停表所示的时间 为 min s,即 s。 答案:3,38.4,218.4 【变式3】有五名同学先后对一物体进行五次精确测量,记录结果如下:14.72cm,14.71cm,14.76cm,14.73cm,14.72cm.根据数据分析,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其中有一次记录结果是错误的,它是_________,本次测量的结果应记作_________. 答案:0.1cm,14.76cm,14.72cm 精讲2 运动的描述和快慢 一、运动的描述 1、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而平时我们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二、速度的快慢 1、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速度等于运动物体路程与时间之比,可用公式v=表示。 2、公式中符号的意义和单位: s——路程——米(m) t——时间——秒(s) v——速度——米每秒(m/s或m·s-1) 3、单位换算:1 m/s=3.6 km/h,1 km/h= m/s 【例1】放学路上,小明和小红沿人行道步行,一辆汽车从身旁疾驰而过,如图所示,司机说:“你没有动”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小红说:“车真快”是选定了 为参照物。 答案:汽车,地面 【例2】思考并研讨日常生活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图a表明相同的时间比 ; (2)图b表明相同的路程比 。 答案:路程,时间 【变式1】实验探究:利用秒表探究人步行的速度: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是1.2 m/s,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某同学家距学校600 m,他以此速度从家步行至学校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s;以该同学身上背着的书包为参照物,他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答案:人步行每秒钟通过的路程大约是1.2m,500,静止 【变式2】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运动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m/s。 答案:变速,0.19 【变式3】长20m的一列火车,以36km/h的速度匀速通过一铁桥,铁桥长980m。问这列火车过桥要用多少秒? 答案:100s 精讲3 测量平均速度 一、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s/t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和时间。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2、注意: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二、速度的计算 1、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是恒量,与路程s和时间t无关。用公式v=计算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有时快,有时慢,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的研究,也可以用公式v=(总路程/总时间来计算它的速度)。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例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时间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时刻: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所用的测量工具是 和 _。 (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BC= cm,tBC= s,vAC= 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导致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答案:v=,刻度尺,秒表;5.0,1,0.03;大 【变式1】如图,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测量的. (2)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获得下滑动力加速下滑;实验中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中表每格为1 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v=;小,斜面的坡度过大,记录时间不准确,导致实验误差大;0.12,小于 【A组】 1.下左图中被测铅笔的长度为 cm。 答案:5.30 2.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下右图甲所示.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_________,汽车行驶了半个小时后.表盘的示数如下右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 答案:80km/h,80km/h, 3.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 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不正确.选用正确尺子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cm。 答案:A,B,2.20 4.用下左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所测铅笔的长度为_______。 答案:0.1cm,3.30cm 5.某桥全长1916 m,正桥全长480 m,一辆汽车匀速通过正桥时,车上速度表如上右图所示,汽车通过正桥所用的时间为_____。 答案:43.2s 6.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之比是1:3,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通过这段路程甲、乙两车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 答案:6:1 7.暑假期间,爸爸驾车带小明去南京旅游,在南京市郊公路的十字路口,他看到图所示的交通标志牌,标志牌上的数字“50”表示的意思是_________,汽车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此标志牌处匀速到达南京,最快需要_________h。 答案:最高速度50km/h,2 8.右上图为甲、乙两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甲做的是______运动;第3 s末,甲和乙的图线相交,这说明了甲、乙具有相同的_______。 答案:匀速,速度 9.下表记录的是小刚同学40 m跑的有关数据,请做有关计算: 路程/m10203040时间/s2.54.56.27.7
(1)前6.2 s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m/s;
(2)后20 m内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 答案:4.84;6.25;5.19 【B组】1 1.如图所示,物体B的长度是________,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答案:2.65cm,0.1cm 2.如图所示,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s。 答案:337.5s 3.“水涨船高”这句成语中,“船高”是指船升高了,这一运动是以 为参照物,以 __________为参照物时,船是静止的。 答案:地面,水 4.在中考体育测试中,小雨同学“50 m跑”的成绩是8 s,则他跑50 m的平均速度是 _________m/s,测试中测量时间通常使用的仪器是 。 答案:6.25,秒表 5.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________。 答案:静止,运动 6.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参赛者甲乙丙成绩/s14.313.813.7
根据表中成绩可知,跑得最快的是 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运动的快慢采用的方法是在 相同的条件下比较所用的 。 答案:丙,路程,时间 7.甲、乙两人在一次赛跑中,路程s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这是一次 m的赛跑。 (2)甲、乙两人中先到终点的是 。 (3)乙在这次赛跑中的速度为 m/s。 答案:100,甲,8 8.汽车从甲站出发头20s前进了100m,然后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min,以后又用4s前进了50m,到了乙站停车。 求:(1)汽车在前20s内的平均速度。 汽车在整个路程中行驶的平均速度。 答案:5m/s;9.375m/s 9.观察图8,关于甲、乙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有几种可能?并说明发生该现象的条件。(左西右东) 答案:(1)甲车向东行驶;甲车静止;甲车向西行驶且车速小于风速。(2)乙车向西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 【B组】2 1.小明乘船回家。半夜醒来,他能判断自己乘的船是停着还是航行着的参照物是(  ) A.他乘的船 B.河上的其他船只 C.河水 D.航标灯塔 答案:D 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答案:B 3.在物理学中我们是以“单位时间内物体通过路程的多少”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下面的成语中与物理学描述运动快慢的方法最相近的是(  ) A.离弦之箭 B.风驰电掣 C.一日千里 D.姗姗来迟 答案:C 4.我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与俄罗斯“火卫一”探测器捆绑发射。在捆绑发射升空的过程中,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萤火一号”是静止的( ) A.地球 B.“火卫一”探测器 C.太阳 D.火星 答案:B 5.在一列以18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火车上,某乘客以2 m/s的速度在车厢内行走(车厢长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乘客用l s的时间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 B.乘客用11 s的时间从车厢头走到车厢尾 C.乘客用10 s的时间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D.乘客用1.25 s的时间从车厢尾走到车厢头 答案:C 6.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无法判断 答案:B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秒内通过36米的路程,则它在前2秒内的速度一定是( ) A.9米/秒 B.12米/秒 C.4.5米/秒 D.无法确定 答案:B 8.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工件的长度,将其一端与10 cm处的刻度线对准,另一端恰好与24.5 cm的刻度线对齐,此工件的长度应记为 ( ) A.14.5 cm B.14.50 cm C.24.5 cm D.24.50 cm 答案:B 9.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 答案:D
10.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一位乘客,欲估测前方隧道的长度.在进出隧道口时,分别看了一下手表,花时1min12s,汽车通过隧道时的平均速度是30 km/h,计算出此隧道长度. 答案:600m 11.李明的家距学校600m远,某天他上学时,以1m/s的速度走完了前一半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成以1.5 m/s的速度走完了后一半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答案:1.2m/s 【本次课作业】 1.某同学坐在行驶的列车内,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铁轨 B.在车内走动的乘务员 C.车窗 D.路边的树 答案:C 2.下列情况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鸟在空中飞行 B.河水流动 C.水凝固成冰 D.雨滴下落 答案:C 3.小李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盘到一家大型商场只需3 min。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近的路程是(  )
A.200 m B.400 m C.2 000 m D.10 000 m 答案:A 4.运动会上,100 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答案:C 5.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 km。则(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 C.小李速度最大 D.三人速度一样大 答案:D 6.某同学平常走路步行40 m,需40 s的时间,现在这个同学用6 min 30 s的时间沿操场跑道走完一圈,那么跑道的周长最接近于(  )
A.400 m B.300 m C.200 m D.150 m 答案:A 7.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由s=vt可知,运动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
B.v的值越小,表明物体运动得越慢
C.由可知,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D.v的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得越快 答案:C 8.从侧面拍摄一辆以36 km/h的速度运动着的汽车,如果底片上汽车图像移动的尺寸不大于0.1 mm,底片上的像才不至于模糊,已知汽车车身长3 m,在底片上汽车长为1.5 cm,那么曝光时间最长为(  )
A. 0.001s B. 0.002s C. 0.0025s D.0.008 s 答案:B 9.小明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特殊方法测出细铜丝的直径:他先在铅笔上紧密缠绕10圈铜丝,然后用直尺量出长度,那么铜丝的直径为________mm.如图2所示是某种机械表的实物图,图中记录的时间是________. 答案:1.1,217.4 10.一列长200m为的火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整列火车通过1800m长的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00S。那么,这列火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 答案:20m/s 11. 已知D92次和D93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南昌——上海南上海南——南昌运行里程D928:34开 13:49到D9318:31开 20:39到840 km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的信息可知:
(1)D92次列车从南昌到上海南所用的时间是多少min?
(2)D92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答案:315min;16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