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草原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草原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5 17:35: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草原 第一课时 教案
教学版块(课题) 1.草原 课时 40分钟
教学目标 正确读写8个生字,理解“绿毯、惊叹、回味”等词语。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品味课文美景,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体会蒙汉两族人民的情深意长,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民族团结意识。语言应用:读懂课文,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思维能力: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审美创造:在课文教学体验活动中涵养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教学内容 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抓住草原风光、草原迎客、草原联欢三个画面展开丰富的根象,深入理解课文内客,感受充满诗意的草原风光与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会写“毯、陈”等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会写“绿毯、线条”等18个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具准备 制作教学PPT。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同学们,《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中唱道:“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首歌所描绘的草原景色很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草原》,不仅描写了优美的草原风光,还描写了当地的民俗美、人情美。让我们去课文中看看吧!二、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他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曾经产生过较大的国际影响。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四十多年前,老舍先生到内蒙古草原参观访问,记录了当时在草原上的所见所感。今天,我们就紧随老舍先生的脚步,走进“草原”,感受大草原无与伦比的美丽风光和淳朴热情的民族风情。三、初读感知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2、自学课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检查初读效果,学习重点字词。绿毯 陈列 衣裳 彩虹 马蹄 奶豆腐 稍微 翠色欲流:形容绿色浓润得像要流淌下来似的。 渲染: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涂抹画面,以加强艺术效果。 洒脱:(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迂回:回旋;环绕 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勾勒:用线条画出轮廓。 四、再读课文,理清顺序大声朗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草原的?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写了美丽的草原,以及草原人民热情好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首次来到草原,访问陈巴尔虎旗后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细腻清新的语言记叙了初入草原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深情讴歌了(蒙汉人民的情谊)。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作者初次见到草原的美丽景色。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蒙古族同胞欢迎远客及主客见面时的场面。 第三部分(第4、5自然段)具体写主人热情款待客人,主客联欢并话别的情景。 知识拓展内蒙古草原,鲜碧如画,一望无际,“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的动人歌声就是其生动写照。尤其是以北部海拉尔为中心的大兴安岭西麓林缘草甸草场,更是目前我国最佳的天然牧场之一。内蒙古草原相当辽阔,总面积约占全国国土的1/10。它由六大草原组成,自东向西顺次是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植被保护最好的锡林郭勒草原、宽广的乌兰察布草原以及鄂尔多斯半荒漠草原和阿拉善的荒漠草原。六、课堂演练
作业 完成一课一练;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