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2声音的特性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5 18:4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特性教案
课 题 声音的特性
教学过程
1.声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 答案:振动,振动,振动 2.传播:声由 传播的,一切 、 、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音是靠 作介质传播的;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交谈。声音以 的形式传播着。 答案: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空气,真空,声波 3.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15℃空气中的声速为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同、不同)。声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答案:速度,路程,340,不同,固体,气体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使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米才能产生回声。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答案:反弹,回声,0.1,加强,1/2vt 精讲1 音调 【创设情境】振动会发出声音,可是,在生活中,你听到过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吗?听到过蚊子发出的声音吗?你猜想是什么原因呢? 我们接触到的各种声音有的高有的低,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高低不同?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呢? 【动手做做】如图,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快慢和发声的音调,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强调:两次实验要用相同大小的力) 钢尺伸出长度振动快慢声音高低伸出5cm伸出10cm伸出15cm
【得出结论】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音调高;声源振动的频率 ,声音的音调低。 总结归纳 1.频率:是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意义) 物理学中,把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定义) 2.在国际单位制中,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3.实验表明: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物体振动快──频率高──音调高; 物体振动慢──频率低──音调低。 4.大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20赫兹~20000赫兹(其中最敏感的频率是3000赫兹;老年人的听觉会衰退;20赫兹是听觉下限~20000赫兹是听觉上限)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不同频率的音调的波形,波形越密,音调越高。 课外拓展: 一般来说,儿童说话时声带振动的频率比成年人高,声音的音调较成人高,女子说话时的声带振动 的频率比男子高,声音的音调较男子高。 唱歌时的高音、中音、低音的音调逐渐减低。 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与发声体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如在相同条件下弦乐器越短,越细, 越紧,琴弦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大多数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蝴蝶翅膀振动频率不超过10Hz,低于人耳听觉 频率的下限,蚊子翅膀的振动频率为500--600Hz,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这就是我们听不到蝴 蝶翅膀振动的声音,却能够听到讨厌的蚊子声的原因。 大自然中的火山,海啸,地震, 台风等活动往往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有些次声波对人体有害; 蝙蝠飞行时发出并接收超声波;狗,大象等动物对低频声波的反应灵敏;蝙蝠,海豚等动物则对高频 声波反应灵敏。 【例1】苍蝇每分钟振动翅膀24000 次,山蜂每小时振动翅膀720000次,蜜蜂在空中飞行时每秒振动翅膀440次.那么,它们振动翅膀发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音调最低的是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在      之间;某昆虫的翅膀在2分钟内振动了600次,则它的振动频率是      Hz,我们      听到(选填“能”或“不能”). 答案:蜜蜂,山蜂,20Hz--20000Hz,5,不能 【例2】如图,甲、乙、丙、丁四个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深度不同的水,用筷子轻轻敲击瓶口或用嘴贴着瓶口吹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用筷子轻轻敲击时,      瓶的音调最高;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      瓶的音调最高. 答案:丙,丁 【变式1】拿一张硬纸片,用同样的力在木梳上划过,如图所示,一次划得快些,一次划得慢些,比较一下当快划时,木梳齿振动得      些(选填“快”或“慢”),听到的声音      些(选填“低”或“高”);当慢划时,木梳齿的振动      些(选填“快”或“慢”),听到的声音      些(选填“低”或“高”). 答案:快,高,慢,低 【变式2】古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乐器,琴师要提高古筝的音调,应将(  ) A.琴弦调紧一些 B.保持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变,使琴弦长一些 C.保持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变,换用较粗的琴弦 D.琴弦松紧不用调,用力拉弦 答案:A 精讲2:响度 【思维风暴】“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古诗作品《夜宿山寺》第三四句,这里的“高”是什么意思? 水面波动幅度桌面振动幅度响度
【想想做做】轻敲桌面和重敲桌面,发出小声和大声,观察做面上水瓶内水面的波动,判断决定响度的因素。 【得出结论】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 1.物理学上把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2.物理学中在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音叉的振动的幅度不便于直接观察,通过乒乓球摆动的幅度可以间接反映出音叉振幅的大小,这样我们就把音叉微小的振动给放大了,也便于我们直接观察,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 3.响度大小的因素——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4.响度大小还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方法归纳:生活中常用大声喧哗,引吭高歌,震耳欲聋等词语来描述声音响度的大小。 【例1】下列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探究的现象或结论与实际相符合的是(  ) A.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 B.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逐渐变小 C.敲鼓时用力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齿轮转动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答案:B 【例2】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歌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位女高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男歌手音调高,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低,响度小 男歌手音调低,响度小,女歌手的音调高,响度大 男歌手音调高,响度小,女歌手音调低,响度大 男歌手音调低,响度大,女歌手的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D 【变式1】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答案:A 【变式2】牛的叫声与蚊子的叫声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 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 答案:D 生活小常识: 音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而响度取决于发声体的振幅。牛叫的声音较低沉,即振动频率低, 音调较低;蚊子声音尖细,即振动频率高,音调较高,但牛的叫声明显比蚊子大,即响度大。一般 而言,声音越粗、越低沉,音调越低;声音越细、越尖,音调越高。 精讲3:音色 【声音分析】多媒体播放钢琴、二胡、笛子等一些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判断是什么乐器发出的。提问:你是怎样分辨出不同声音的?仅仅是根据音调和响度吗? 下面分别是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比较它们的波形有何异同,能得出哪些信息? 音叉波形图 钢琴波形图 长笛波形图 【想想做做】你同桌与其他同学在课室外聊天,你坐在教室内,能区别出你同桌的声音吗,并说明依据。 音色: 1.音色反映了物体发出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即使发出声音的 与 都相同,他们的声波也有所区别,就是由于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决定音色的因素:发声体的 ,结构等自身因素 【例1】《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时,有一段对王熙凤的描写:“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只见得一听此声音,仆人们个个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原们人们都知道这是人称“凤辣子”的王熙凤要进来了。“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也能判断谁在说话,依据是( ) 说话的响度不同 B.说话的音调不同 C.说话的音色不同 D.说话的语气不同 答案:C 【变式1】在《我是歌手》第五期中,林志炫演唱了《没离开过》,到了副歌部分,林志炫竟然连升八个度,被誉为“高音王子”.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这里的“连升八个度”指声音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B.现场观众欣赏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C.林志炫是通过声带的振动发出声音的 D.场外的工作人员是通过音色辨别林志炫的声音 答案:A 【变式2】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精讲4:音乐与乐器 【课堂延伸】为了欣赏各种乐音,千百年来世界各地、各民族的人民发明了各种各样的乐器.虽然各种乐器看上去千差万别,演奏方式和音乐风格也各不相同,但所有这些乐器的物理原理都是一样的.在这节活动课上,我们要探究不同乐器发声的原理及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 乐器可分为三种主要的类型:打击乐器、弦乐器和管乐器. 1.打击乐器 鼓、锣等乐器受到打击时发生振动,产生声音.以鼓为例,鼓皮绷得越紧,振动得越快,音调就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皮的振动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 2.弦乐器 二胡、小提琴和钢琴通过弦的振动发声.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不紧的弦发声的音调低.弦的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3.管乐器 长笛潇等乐器,包含一段空气柱.吹奏时空气柱振动发声.抬起不同的手指,就会改变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音调.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各种号也是常见的管乐器. 影响乐器发声的因素 打击乐器,以鼓为例,鼓面越小,鼓皮越紧,发声时音调越高,击鼓的力量越大,鼓面振幅越大 声音越响 弦乐器: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粗细、松紧等因素有关。长而粗的弦发声音调低,短而细的弦发 声音调高,绷紧的弦发声音调高,松弛的弦发声音调低。演奏时,改变弦的长短,粗细,松紧就而已 改变音调。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声音就越响。 管乐器:通过改变空气柱的长短来改变音调。空气柱越 ,发声的音调越 ,空气柱越 发声的音调越 含 义决 定 因 素相 关 知识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20HZ-20000HZ 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振动的振幅 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音色声音的品质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A组】 1.男同学一般比女同学的声音沉闷、浑厚,这是因为男同学发声时( ) A.频率高,振幅大 B.频率低,振幅小 C.频率低,振幅大 D.频率高,振幅小 答案:C 2.声音在均匀空气里传播过程中( ) A. 声速逐渐减小 B.频率逐渐减小 C.振幅逐渐减小 D.声速、频率、振幅都不变 答案:C 3.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 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掩耳盗铃:固体可以传声 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答案:A 4.端午节举行龙舟赛时,运动员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划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到岸上观众耳朵中的 B.鼓声是由鼓槌振动产生的 C.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响度越大 D.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色分辨出鼓声、号子声的 答案:B 5.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柄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 B 点时听不到表声,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 B 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象光一样可以发生反射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答案:响度,空气 6.将吸管的另一端逐渐剪短相传“舜作箫,其形参差”。说明那时的箫是由许多长短不同的竹管排成,如图所示,演奏时,美妙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竹管参差不齐,目的是为了吹出 不同的声音。 答案:音调 7.“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答案:音调,空气 8.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有关特性,某同学做了下列四个实验:: A.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部分后,铃声明显减小;; B.在鼓面上撒一些小纸屑,用力敲击鼓时,我们听到声音同时又看到纸屑会上下跳动,若用大一点的力敲击鼓面,则纸屑跳动比原来厉害; C.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外,用力一弹,钢尺会发出声音,当改变钢尺伸出桌外的长度时,发现钢尺发出的声音不同; D.用古筝和钢琴演奏相同的一首乐曲,我们可以分辨出这两种乐器的声音。 A 实验说明了 ; B 实验说明了 ; C 实验说明了 ; D 实验说明了 。 答案: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调与振动的频率有关,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 【B组】1 1.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 ) A. 音调低,响度大 B. 音调低,响度小 C. 音调高,响度大 D. 音调高,响度小 答案:A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B.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C.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D. “轻声细语”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小 答案:A 3.有一种专门存放贵重物品的“银行”,当人们存放了自己的贵重物品后.要用仪器记录下自己的“手纹”“眼纹”“声纹”等,以便今后用这些细节独有的特征才能亲自取走物品,防止被别人取走。这里的“声纹” 记录的是人说话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三者都有 答案:C 4.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当划得快时,纸片振动产生声音的音调________,当划得慢时.纸片振动得_______,产生的音调_______。如图所示,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产生的音调比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产生的音调___________。 答案:高,慢,低,高 5.往热水瓶中灌开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_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灌满;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按键实质是改变电视机发出声音的_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 6.蜜蜂1min振动21000次,则蜜蜂发声频率是____,当它都从你耳边飞过时,你_______(“能”或 “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答案:350Hz,能 7.声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先将话筒接在示波器的输入端,再将敲响的甲. 乙两个音叉分别对着话筒发出声音.在示波器上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波形。通过对被形的分析,可知________音叉的音调高。 答案:乙 【本次课作业】 1.如图所示,同学们自制了一件小乐器,在 8 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 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 8 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 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 A.音调 B.振幅 C.音色 D.响度 答案:A 2.如图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答案:A 3.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 )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声音的音调不同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答案:A 4.在 2015 年 11 月 28 日的“大美汀州 飞虎长汀 2015 中国长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日暨 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国飞虎队在长汀”纪念活动上,演员正在进行 爵士鼓表演,观众能分辨出不同乐器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什么不同(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 答案:C 5.如图,小演员正在进行击鼓表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观众听到的鼓声是鼓面振动发出的 B.演员击鼓时,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C.观众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大 D.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大地传入耳朵的 答案:A 6.“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亚平讲课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天宫一号”里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0×108m/s D.根据讲课声可判断出是王亚平在讲话,说明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答案:D 7.把频率为 512Hz 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示波器,示波器的波形图如图.若把频率为 256Hz 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其波形图可能是图中的( ) A. B. C. D. 答案:B 8.当大象进行交流的“声音”是次声波时,人类就听不到大象的“声音”,因为人耳不能听到频率 (选填“高于”或“低于”)20Hz 的声音。 答案:低于 9.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音调越高; ,音调越低.响度跟发声体的 有关系, ,响度越大; ,响度越小.响度还跟 有关系. 答案:频率,频率越快,频率越慢,振幅,振幅越大,振幅越小,发声体的远近 10.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要斗三斗”这说明吼声的 ;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 ;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的说话声 . 答案:响度大,音色好,音调高 11.小梦在探究声音高低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 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 ,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有无变化. 答案:钢尺伸出的长度,钢尺振动的频率 12.夏天下暴雨前,往往电闪雷鸣,雷声是云团之间放电引起的空气剧烈振动而产生的,震耳欲聋的雷声是指雷声的 大,如果在看到闪电后 4 秒听到雷声, 那么闪电处距人约 m(声速取 340m/s,不计光的传播时间). 答案:响度,1360m 13.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远近(均选填“响度”、“音调”、“音色”).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 答案:不同,音色,响度,340m/s 14.小丽同学在学习声现象时做了几个探究实验: (1)如图 1 ,分别把乒乓球接触轻敲和重敲后的音叉.当接触轻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的小;当接触重敲的音叉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的大.这个实验现象表明:①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②声音的响度是由物体的 决定的. (2)如图 2 ,她将钢尺紧压在桌面上,分别将钢尺的、、伸出桌外,每次都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辨别它振动发出声音的差别.这个实验是为了探究声音的 的关系. (3)把一个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如图 3 ),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发现听到的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几乎听不到了.由此推理可以得出: . 答案:振动,振幅;音调与频率,真空不能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