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教案
课 题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教学过程
精讲1:噪声的来源 【情景导入】声音多种多样,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而杂乱的声音——噪声刺耳难听,让人感到心烦意乱。噪声问题伴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发展而逐渐突出。 【活动探究】噪声的来源 活动1 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活动2 用铁钉刮玻璃,听听产生的声音。 活动3 大家一起来唱一首歌。 活动4 让学生一起听一名同学讲故事,同时让另一名学生在旁边大声唱歌。 通过对比1和2,提出问题:你喜欢哪一种声音?通过对比3和4,提问:唱歌对大家听故事有什么影响?说明理由。 小结:优美的乐音令人心情舒畅,杂乱的噪声令人心烦气躁,有时候乐音也能变成噪声。 乐音与噪声为什么会有两种决然不同的效果呢? 生活中噪声的实例: 交通运输噪声:各种交通工具的喇叭声、汽笛声、刹车声、排气声、机械运转声等。 工业噪声:纺织厂、印刷厂、机械车间的噪声。 施工噪声:筑路、盖楼、打桩等。 社会生活噪声:家庭噪声、娱乐场所、商店、集贸市场里的喧哗声。 【例1】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答案:D 【变式1】以下几个方面属于噪声的来源有 。 ①演唱会上优美的音乐 ②公共场所人群发出的喧哗声、妨碍人正常工作、休息的音乐等。 ③主要来源于汽车、火车、飞机、轮船等机动交通工具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④建筑工地在施工时,工地上的各种运转的机械设备以及工人在使用铁锨、锤子等简单工具劳动时发出的声音。 答案:2、3、4 【变式2】如图所示,根据声音的波形判断,属于噪声的是( ) 答案:C 精讲2: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 【故事1】 《北京晚报》(2001年12月25日)报道:采石场机器轰鸣——养殖场牲畜“发疯” 房山一农民2000年承包了村里的十几亩荒山并办起了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场。2001年11月,村里的养殖场边上又建起了一座石子厂。石子厂每天机器日夜轰鸣,噪声不断,结果养殖场内的牲畜出现各种异常情况:有的不进食;有的无睡眠;还有的牲畜到处乱窜,相互哄挤,造成部分小鸡骨折,许多小猪被踩死。眼看着损失与日俱增,养殖场主急在心头,一怒之下将石子厂告上了法院,要求消除噪声并赔偿经济损失60 000元。 【故事2】 《生活时报》(2000年2月17日)报道 首都机场的噪声吵得附近村庄的母鸡不下蛋,原因是震耳欲聋的飞机声吵乱正常生活。 首都机场距管头村只有两公里,村民们饱受噪声之苦。雷鸣般的噪声响起时,村民们饲养的狍子吱吱乱叫,互相撕咬;西瓜棚的薄膜被掀起。受害最深的当属学生,飞机掠过时,老师停止讲课,大家捂住耳朵,有时飞机的起落频繁到不足一分钟一架次,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管头村有村民20余户900人,多于一半的村民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脏病,此外,顺义岗山、枯柳、回民营三村也同样受噪声干扰。 【故事3】 《生活时报》(2001年12月27日)报道: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研究表明:噪声不仅对人的听力造成影响和损伤,而且也会对人的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造成不良影响。德国科学家最近研究证实,长期居住在噪音较大的环境下的人易患高血压,所以专家称噪音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请同学们思考:噪声强弱是如何划分?其等级怎么表示?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什么地方?你见过这样的仪器吗? 分贝仪---表示声音等级的装置 请同学看以下表格中声强级的分贝数,并回想在这些环境中的感受。一些声音的分贝数和人的感觉 常闻声分贝数(dB)感觉微风吹动树叶沙沙声耳语10 20极静静夜 室内一般说话声30 50安静大声说话 嘈杂的闹市70 90较吵闹电锯110很吵闹响雷 螺旋桨飞机起飞120 130鼓膜震痛喷气式飞机起飞火箭.导弹发射140 150无法忍受
1.声音强弱实质上是指响度的大小,等级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0 dB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 2.噪声强弱的三条界线: >90dB,会破坏听力; >70dB,会影响学习和工作; >50dB,会影响休息和睡眠。 3.噪声的危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影响:使人烦躁、精力不集中,妨碍睡眠和休息。 (2)生理影响:使人耳聋、头痛、消化不良、视觉模糊等,严重神志不清、休克或死亡。 (3)高强度的噪声能够损坏建筑物。如喷气式飞机产生的噪声能够将附近建筑物的窗户玻璃震碎,噪声 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等。 【例1】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长期在噪音环境下生活的人易患高血压,进一步研究发现,长期生活在声级为55 dB以上的人比生活在声级为55 dB以下的人患高血压比例增加近一倍,专家提醒:夜间睡觉时打开窗户者,“高血压”光临的机会较多,我国城市居民生活小区规定夜晚声级不得高于45 dB。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玻璃可以阻挡声音 B.噪音不是引起高血压病的唯一原因 C.噪音对人类的危害不可轻视 D.45 dB以下的声音不是噪音 答案:D 【变式1】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噪声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在江阴市中山公园里安装了如图所示的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音色”).装置上35后面的单位是 。 答案:振动,响度,分贝 精讲3:控制噪声的方法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因此,控制噪声十分重要。 请同学们继续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声音从产生到引起听觉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②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是什么? 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实控制噪声的三种途径。 【走进生活】 (1)在声源处减弱: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振动。 禁止鸣笛标志 汽车消声器 枪管消声器 (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屏、植树造林,树木能吸收噪声,所以常说”幽静的森林” (3)在人耳处减弱:护耳器、耳塞、耳罩、头盔…… 【例1】《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所著的《吕氏春秋·自知》。这则寓言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讲,盗铃者是采用了哪种途径来减弱铃铛所产生的噪声传入他的耳朵里( ) A.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 B.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 C.在噪声的接收处减弱 D.盗铃者采用“掩耳”的方法不能减弱噪声 答案:C 【例2】广场舞是中国大妈非常喜欢的一种健身活动,但同时广场舞的音响却给周边住宅楼休息的居民造成了一定影响.为了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尊重,和谐相处,你认为采取下面哪种方法是有效、合理的( ) A.禁止广场舞活动 B.跳舞的大妈都戴一个播放音乐的耳机 C.宅楼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住宅楼的居民都戴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答案:C 【变式1】放鞭炮时用手捂住双耳,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这是在 处减弱噪声的;为了不影响附近居民的生活,高架桥主要桥面外侧都安装了隔音墙,这实际上是从声音的 环节减小了噪声的影响. 答案:入耳处,声源处,传播 一、声与信息:回声定位、回声测距、B超 二、声与能量:声清洗、声击石、次声武器 三、噪声的来源 1.定义 (1)从物理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从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来源:交通运输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 四、噪声的等级和危害 1.划分噪声的声音强弱等级:分贝,符号“dB” 2.噪声的危害 五、控制噪声的途径 1.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2.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 1.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 A. 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 市区里种草植树 C. 戴上防噪声耳塞 D. 市区里汽车禁鸣喇叭 答案:B 2.关于噪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0db就是没有声音 B. 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 特种兵使用的微型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 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答案:A 3.某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右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A. 此处有车队出租 B.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 禁止大声喧哗 答案:C 4.声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以下防治噪声的办法中可行的是( ) A. 通过科学研究,使噪声源不发生振动 B. 建筑工地不允许使用大型机械 C. 将所有噪声源隔离在真空容器中,以避免噪声干扰 D. 城市里在穿过住宅区的高速公路两旁建隔音墙,一般道路两旁植种花 答案:D 5.衣机洗衣服时,衣服没放好引起洗衣机的剧烈振动而发出噪声,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关上房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 把衣服重新摆放好,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 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停下洗衣机用手把衣服洗干净 D. 戴上耳塞,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B 6.下列方法中,与图示控制噪声方法相同的是( ) A.上课时关闭教室门窗 B.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D.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答案:D 7.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用牙齿听声利用的是骨传导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路径上减弱噪声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其发声的响度来判断的 答案:D 8.下列各声音属于噪声的是( ) A.音乐会上的钢琴声 B.节日的焰火鞭炮声 C.邻居装修房屋的电锯声 D.爽朗的笑声 答案:C 9.下面关于声现象及其解释中,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具有能量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喇叭不鸣,城市安宁”——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我们能分辨出教室外说话的同学是谁——是根据响度大小区分的 答案:A 10.如图所示,“辽宁号”航母上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目的是( ) A.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传播 B.防止次声波对人耳的伤害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减弱飞机发动机噪声的产生 答案:C 11.图中属于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