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一、选择题
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下面符合事实的是( )。
A.一支普通的钢笔长50厘米
B.一支笛子长70厘米
C.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为1米
2.(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1米75厘米可能是( )的高度。
A.楼房 B.爷爷 C.水彩笔
3.(2021二上·英德期末)下面最长的纸条是( )
A.
B.
C.
4.(2021二上·嘉陵期中)下列长度接近1米的是( )。
A.教室长 B.课桌宽 C.数学书的厚度
5.(2020二上·淮安期末)如图,用正方体积木排成一排,排成1米长,需要这样的正方体积木( )块。
A.5 B.10 C.100
二、判断题
6.(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 从直尺上的刻度“2”爬到刻度“6”,爬了6厘米。( )
7.(2021二上·蒙城期末)小红身高80米。( )
8.(2020二上·京山期末)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从0刻度开始量起。(
)
9.(2020二上·凤凰期末)2米和200厘米一样长。( )
10.(2021二上·辉南期末)小明步行去上学,他1分钟走了50厘米。( )
三、填空题
1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小敏在用学生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从尺子的刻度3开始量起,量到刻度 ,小敏最后测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是8厘米。
12.(2021二上·英德期末)量一个手电筒的高度用 作单位比较好,量操场的长用 作单位比较好。
13.(2021二上·邕宁期中)把下面的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5厘米 5米 50米 50厘米
> > >
14.(2020二上·兴化期末)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1)小芳家客厅的长大约是5 。
(2)课桌的高大约是65 。
(3)2本数学书垒起来,厚度大约是4 。
(4)小强绕学校附近的小树林走了一圈,一共走了132 。
1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在横线上填上“>”“<”或“=”。
7厘米 7米 1米 98厘米 100厘米 1米
4米+1米 5米 30厘米+70厘米 2米
100厘米 6米+4米 20厘米+70厘米 1米
16.(2021二上·菏泽期中)
(1)
这个回形针长 厘米
(2)
蜡笔长 厘米
17.(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蚂蚁从大树那里开始爬,已经爬行了 厘米,再爬 厘米就到小花处。(用刻度尺测量图上长度)
四、作图题
18.(2021二上·菏泽期中)画出一条比10厘米短7厘米长的线段。
19.(2020二上·淮安期末)下面是一个四边形。
(1)量一量,最长的边是 厘米。
(2)画一条线段,把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20.(2020二上·贾汪期末)量一量,填一填。
下面的线段比上面的线段大约长( )厘米。
五、计算题
2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1米-60厘米= 厘米 5米-200厘米= 米
20米+300厘米= 米 400厘米+200厘米= 米
30厘米+50厘米+ 厘米=1米 3米- 厘米=1米
六、解答题
22.(2020二上·商洛期中)妈妈身高160厘米,儿子身高1米20厘米,儿子比妈妈矮多少厘米?
2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同步练习)一根绳子用去它的一半后
,还剩下10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24.(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
(1)第②只蜗牛爬行了 厘米,也就是 米。
(2)第①只蜗牛已经爬行了 厘米,还要爬行 厘米才到终点。
(3)第③只蜗牛已经爬行了 厘米,还要爬行 厘米才到终点。
(4)第 只蜗牛获得了第一名。
(5)第②只蜗牛比第①只蜗牛多爬行了多少厘米?
(6)第①只蜗牛和第③只蜗牛一共爬行了多少厘米?
25.(2020二上·石家庄开学考)一根绳子长1米,张叔叔用去了60厘米,还剩下多少厘米
26.(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的换算 同步测试)一根彩带对折一次后长8米,这根彩带长多少米?减去4米后,还剩多少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 选项A,一支普通的钢笔长50厘米,与生活实际不符;
选项B,一支笛子长70厘米,与生活实际相符;
选项C, 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为1米,与生活实际不符。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判断各选项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
2.【答案】B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 1米75厘米可能是爷爷的高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1米=100厘米,1米75厘米可能是一个成年人的身高。
3.【答案】C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A:长度是2厘米8毫米;
B:长度是2厘米;
C:长度是3厘米;
所以最长的纸条是3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左端指向0刻度的根据右端的指向确定长度;左端没有指向0刻度的用右端指向的刻度减去左端指向的刻度即可确定长度。
4.【答案】B
【知识点】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课桌宽接近1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每种事物的实际情况作答即可。
5.【答案】C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1米=100厘米,需要100块。
故答案为:C。
【分析】1块是1厘米,100块是100厘米,100厘米是1米。
6.【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6-2=4(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的测量,终点刻度-起点刻度=爬行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7.【答案】错误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小红身高80厘米。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小红身高80米,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应该是80厘米。
8.【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解: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从0刻度开始量起;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量起。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物体的长度=直尺测量时结束的刻度-开始测量时的刻度;所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从0刻度开始量起;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量起。
9.【答案】正确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解:2米=200厘米,则2米和200厘米一样长。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单位换算2米=200厘米,所以2米和200厘米一样长。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50厘米=5分米,小明步行去上学,他1分钟走了50厘米,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小明步行去上学,他1分钟走了50厘米,距离太短,不符合实际情况。
11.【答案】11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3+8=11(厘米)
故答案为:11。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长度的测量,开始的刻度+铅笔的长度=终止的刻度,据此列式解答。
12.【答案】厘米;米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量一个手电筒的高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好,量操场的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好。
故答案为:厘米;米。
【分析】米和厘米都是常用的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13.【答案】50米;5米;50厘米;5厘米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5米=500厘米,50米=5000厘米,所以50米>5米>50厘米>5厘米。
故答案为:50米;5米;50厘米;5厘米。
【分析】1米=100厘米,先统一单位,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次排列。
14.【答案】(1)米
(2)厘米
(3)厘米
(4)米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1) 小芳家客厅的长大约是5米;
(2) 课桌的高大约是65厘米;
(3) 2本数学书垒起来,厚度大约是4厘米;
(4) 小强绕学校附近的小树林走了一圈,一共走了132米。
故答案为:(1)米;(2)厘米;(3)厘米;(4)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根据生活实际与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15.【答案】<;>;=;=;<;<;<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因为7米=700厘米,7厘米<700厘米,所以7厘米<7米;
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98厘米,所以1米>98厘米;
100厘米=1米;
4米+1米=5米;
因为30厘米+70厘米=100厘米,2米=2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所以30厘米+70厘米<2米;
因为100厘米=1米,6米+4米=10米,1米<10米,所以100厘米<6米+4米;
因为20厘米+70厘米=90厘米,1米=100厘米,90厘米<100厘米,所以20厘米+70厘米<1米。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将单位化统一,再比较大小。
16.【答案】(1)3
(2)5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解:(1)3-0=3(厘米)
(2)7-2=5(厘米)
故答案为:(1)3;(2)5。
【分析】物体的长度=直尺测量时结束的刻度-开始测量时的刻度。
17.【答案】3;3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
蚂蚁从大树那里开始爬,已经爬行了3厘米,再爬3厘米就到小花处。
故答案为:3;3。
【分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即可。
18.【答案】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分析】线段的画法:①先画一个点,用直尺的“0”刻度和这个端点重合,②对准指定长度的刻度线点一个点,③连接这两个端点就是所画的线段。
19.【答案】(1)7
(2)
【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及识别;厘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分析】(1)线段测量方法: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由三条线段首位顺次相连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五条线段首位顺次相连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
20.【答案】 8-5=3(厘米)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分析】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线段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然后用减法求出长的部分,据此列式解答。
21.【答案】40;3;23;6;20;200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 1米-60厘米=40厘米; 5米-200厘米=3米;
20米+300厘米=23米; 400厘米+200厘米=6米;
30厘米+50厘米+20厘米=1米; 3米-200厘米=1米。
故答案为:40;3;23;6;20;200。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先将单位化统一,再进行加减计算。
22.【答案】160厘米-1米20厘米
=160厘米-120厘米
=40厘米
答:儿子比妈妈矮40厘米。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分析】妈妈身高-儿子身高=儿子比妈妈矮的厘米数,计算时,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23.【答案】解答:10+10=20(米)
答:这根绳子原来长20米。
【知识点】整十数的加减法;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用去一半后还剩下10米,说明剩下的和用去的是一样多的,10+10=20(米),即可解答。
24.【答案】(1)100;1
(2)60;40
(3)40;60
(4)②
(5)100-60=40(厘米)
答:第②只蜗牛比第①只蜗牛多爬行了40厘米。
(6)60+40=100(厘米)
答:一共爬行了100厘米。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每格长度是10厘米,数一数第②只蜗牛爬了几格,就是几个10厘米,根据1米=100厘米,据此单位换算;
(2)观察图可知,爬行的终点是100厘米,数一数第①只蜗牛已经爬行了几格,还要爬行几格,就是几个10厘米;
(3)观察图可知,爬行的终点是100厘米,数一数第③只蜗牛已经爬行了几格,还要爬行几格,就是几个10厘米;
(4)观察对比,最先到达终点的是第一名;
(5)根据题意, 第②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①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②只蜗牛比第①只蜗牛多爬行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6)根据题意, 第①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③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①只蜗牛和第③只蜗牛一共爬行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25.【答案】1米-60厘米=40厘米
答:还剩下40厘米。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分析】还剩的长度=一根绳子的总长度-张叔叔用去的长度。
26.【答案】解:彩带对折一次后的长度是原来的一半,则这根彩带长8+8=16(米)。
将这根彩带剪去4米后,还剩16-4=12(米)
答:这根彩带长16米。减去4米后,还剩12米。
【知识点】米的认识与使用
1 / 1人教版数学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上册 1 长度单位
一、选择题
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下面符合事实的是( )。
A.一支普通的钢笔长50厘米
B.一支笛子长70厘米
C.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为1米
【答案】B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 选项A,一支普通的钢笔长50厘米,与生活实际不符;
选项B,一支笛子长70厘米,与生活实际相符;
选项C, 看书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为1米,与生活实际不符。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结合生活实际情况,判断各选项的描述是否符合事实。
2.(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1米75厘米可能是( )的高度。
A.楼房 B.爷爷 C.水彩笔
【答案】B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 1米75厘米可能是爷爷的高度。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1米=100厘米,1米75厘米可能是一个成年人的身高。
3.(2021二上·英德期末)下面最长的纸条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A:长度是2厘米8毫米;
B:长度是2厘米;
C:长度是3厘米;
所以最长的纸条是3厘米。
故答案为:C。
【分析】左端指向0刻度的根据右端的指向确定长度;左端没有指向0刻度的用右端指向的刻度减去左端指向的刻度即可确定长度。
4.(2021二上·嘉陵期中)下列长度接近1米的是( )。
A.教室长 B.课桌宽 C.数学书的厚度
【答案】B
【知识点】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课桌宽接近1米。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每种事物的实际情况作答即可。
5.(2020二上·淮安期末)如图,用正方体积木排成一排,排成1米长,需要这样的正方体积木( )块。
A.5 B.10 C.100
【答案】C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1米=100厘米,需要100块。
故答案为:C。
【分析】1块是1厘米,100块是100厘米,100厘米是1米。
二、判断题
6.(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 从直尺上的刻度“2”爬到刻度“6”,爬了6厘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6-2=4(厘米),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的测量,终点刻度-起点刻度=爬行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7.(2021二上·蒙城期末)小红身高80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小红身高80厘米。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小红身高80米,太高,不符合实际情况,应该是80厘米。
8.(2020二上·京山期末)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从0刻度开始量起。(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解: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从0刻度开始量起;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量起。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物体的长度=直尺测量时结束的刻度-开始测量时的刻度;所以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可以从0刻度开始量起;也可以从其它刻度开始量起。
9.(2020二上·凤凰期末)2米和200厘米一样长。(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解:2米=200厘米,则2米和200厘米一样长。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单位换算2米=200厘米,所以2米和200厘米一样长。
10.(2021二上·辉南期末)小明步行去上学,他1分钟走了50厘米。(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解:50厘米=5分米,小明步行去上学,他1分钟走了50厘米,不符合实际情况。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小明步行去上学,他1分钟走了50厘米,距离太短,不符合实际情况。
三、填空题
1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小敏在用学生尺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时,从尺子的刻度3开始量起,量到刻度 ,小敏最后测量出这支铅笔的长度是8厘米。
【答案】11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3+8=11(厘米)
故答案为:11。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物体长度的测量,开始的刻度+铅笔的长度=终止的刻度,据此列式解答。
12.(2021二上·英德期末)量一个手电筒的高度用 作单位比较好,量操场的长用 作单位比较好。
【答案】厘米;米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量一个手电筒的高度用厘米作单位比较好,量操场的长用米作单位比较好。
故答案为:厘米;米。
【分析】米和厘米都是常用的长度单位,1米=100厘米,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量单位。
13.(2021二上·邕宁期中)把下面的长度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5厘米 5米 50米 50厘米
> > >
【答案】50米;5米;50厘米;5厘米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5米=500厘米,50米=5000厘米,所以50米>5米>50厘米>5厘米。
故答案为:50米;5米;50厘米;5厘米。
【分析】1米=100厘米,先统一单位,再按照从大到小的顺次排列。
14.(2020二上·兴化期末)在横线上填上“米”或“厘米”。
(1)小芳家客厅的长大约是5 。
(2)课桌的高大约是65 。
(3)2本数学书垒起来,厚度大约是4 。
(4)小强绕学校附近的小树林走了一圈,一共走了132 。
【答案】(1)米
(2)厘米
(3)厘米
(4)米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解答】(1) 小芳家客厅的长大约是5米;
(2) 课桌的高大约是65厘米;
(3) 2本数学书垒起来,厚度大约是4厘米;
(4) 小强绕学校附近的小树林走了一圈,一共走了132米。
故答案为:(1)米;(2)厘米;(3)厘米;(4)米。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长度单位的认识,常见的长度单位有米、分米、厘米,根据生活实际与数据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15.(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在横线上填上“>”“<”或“=”。
7厘米 7米 1米 98厘米 100厘米 1米
4米+1米 5米 30厘米+70厘米 2米
100厘米 6米+4米 20厘米+70厘米 1米
【答案】<;>;=;=;<;<;<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因为7米=700厘米,7厘米<700厘米,所以7厘米<7米;
因为1米=100厘米,100厘米>98厘米,所以1米>98厘米;
100厘米=1米;
4米+1米=5米;
因为30厘米+70厘米=100厘米,2米=200厘米,100厘米<200厘米,所以30厘米+70厘米<2米;
因为100厘米=1米,6米+4米=10米,1米<10米,所以100厘米<6米+4米;
因为20厘米+70厘米=90厘米,1米=100厘米,90厘米<100厘米,所以20厘米+70厘米<1米。
故答案为:<;>;=;=;<;<;<。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将单位化统一,再比较大小。
16.(2021二上·菏泽期中)
(1)
这个回形针长 厘米
(2)
蜡笔长 厘米
【答案】(1)3
(2)5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解:(1)3-0=3(厘米)
(2)7-2=5(厘米)
故答案为:(1)3;(2)5。
【分析】物体的长度=直尺测量时结束的刻度-开始测量时的刻度。
17.(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蚂蚁从大树那里开始爬,已经爬行了 厘米,再爬 厘米就到小花处。(用刻度尺测量图上长度)
【答案】3;3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解答】
蚂蚁从大树那里开始爬,已经爬行了3厘米,再爬3厘米就到小花处。
故答案为:3;3。
【分析】用直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物体的左端,再看物体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即可。
四、作图题
18.(2021二上·菏泽期中)画出一条比10厘米短7厘米长的线段。
【答案】
【知识点】厘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分析】线段的画法:①先画一个点,用直尺的“0”刻度和这个端点重合,②对准指定长度的刻度线点一个点,③连接这两个端点就是所画的线段。
19.(2020二上·淮安期末)下面是一个四边形。
(1)量一量,最长的边是 厘米。
(2)画一条线段,把四边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五边形。
【答案】(1)7
(2)
【知识点】平面图形的分类及识别;厘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分析】(1)线段测量方法:把尺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由三条线段首位顺次相连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由五条线段首位顺次相连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
20.(2020二上·贾汪期末)量一量,填一填。
下面的线段比上面的线段大约长( )厘米。
【答案】 8-5=3(厘米)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分析】用直尺测量线段长度时,要把直尺的0刻度线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线段的末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据此测量,然后用减法求出长的部分,据此列式解答。
五、计算题
2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1米-60厘米= 厘米 5米-200厘米= 米
20米+300厘米= 米 400厘米+200厘米= 米
30厘米+50厘米+ 厘米=1米 3米- 厘米=1米
【答案】40;3;23;6;20;200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解答】 1米-60厘米=40厘米; 5米-200厘米=3米;
20米+300厘米=23米; 400厘米+200厘米=6米;
30厘米+50厘米+20厘米=1米; 3米-200厘米=1米。
故答案为:40;3;23;6;20;200。
【分析】根据1米=100厘米,先将单位化统一,再进行加减计算。
六、解答题
22.(2020二上·商洛期中)妈妈身高160厘米,儿子身高1米20厘米,儿子比妈妈矮多少厘米?
【答案】160厘米-1米20厘米
=160厘米-120厘米
=40厘米
答:儿子比妈妈矮40厘米。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分析】妈妈身高-儿子身高=儿子比妈妈矮的厘米数,计算时,先统一单位,再计算。
23.(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厘米和米同步练习)一根绳子用去它的一半后
,还剩下10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答案】解答:10+10=20(米)
答:这根绳子原来长20米。
【知识点】整十数的加减法;米的认识与使用
【解析】【分析】
由题意可知,用去一半后还剩下10米,说明剩下的和用去的是一样多的,10+10=20(米),即可解答。
24.(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单元测试卷)
(1)第②只蜗牛爬行了 厘米,也就是 米。
(2)第①只蜗牛已经爬行了 厘米,还要爬行 厘米才到终点。
(3)第③只蜗牛已经爬行了 厘米,还要爬行 厘米才到终点。
(4)第 只蜗牛获得了第一名。
(5)第②只蜗牛比第①只蜗牛多爬行了多少厘米?
(6)第①只蜗牛和第③只蜗牛一共爬行了多少厘米?
【答案】(1)100;1
(2)60;40
(3)40;60
(4)②
(5)100-60=40(厘米)
答:第②只蜗牛比第①只蜗牛多爬行了40厘米。
(6)60+40=100(厘米)
答:一共爬行了100厘米。
【知识点】物体长度的测量与计算
【解析】【分析】(1)观察图可知,每格长度是10厘米,数一数第②只蜗牛爬了几格,就是几个10厘米,根据1米=100厘米,据此单位换算;
(2)观察图可知,爬行的终点是100厘米,数一数第①只蜗牛已经爬行了几格,还要爬行几格,就是几个10厘米;
(3)观察图可知,爬行的终点是100厘米,数一数第③只蜗牛已经爬行了几格,还要爬行几格,就是几个10厘米;
(4)观察对比,最先到达终点的是第一名;
(5)根据题意, 第②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①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②只蜗牛比第①只蜗牛多爬行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6)根据题意, 第①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③只蜗牛爬行的长度=第①只蜗牛和第③只蜗牛一共爬行的长度,据此列式解答。
25.(2020二上·石家庄开学考)一根绳子长1米,张叔叔用去了60厘米,还剩下多少厘米
【答案】1米-60厘米=40厘米
答:还剩下40厘米。
【知识点】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与比较
【解析】【分析】还剩的长度=一根绳子的总长度-张叔叔用去的长度。
26.(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米和厘米的换算 同步测试)一根彩带对折一次后长8米,这根彩带长多少米?减去4米后,还剩多少米?
【答案】解:彩带对折一次后的长度是原来的一半,则这根彩带长8+8=16(米)。
将这根彩带剪去4米后,还剩16-4=12(米)
答:这根彩带长16米。减去4米后,还剩12米。
【知识点】米的认识与使用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