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3汽化和液化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表格式)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5 18:5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汽化和液化教案
课 题 汽化和液化
教学过程
1.物态变化: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指的是 、 、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 。 答案: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 2.熔化和凝固:物质从 变为 叫做熔化,要 热;从 变为 叫做凝固,凝固过程要 热。 答案:固态,液态,吸,液态,固态,放 3.晶体:冰、海波、各种金属,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保持 ,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非晶体:蜡、松香、玻璃、沥青,在熔化过程中 热,温度却不断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这类固体叫做 。 答案:吸,不变,晶体,吸,升高,非晶体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 叫做熔点;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 叫做 点。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 答案:温度,温度,凝固点,相同 5.晶体熔化的条件:一是 ,二是 。 答案:达到熔点,不断吸热 精讲1 汽化和液化的定义 【故事导入】 林则徐设宴请传教士。席上自然少不了云南名食——过桥米线。这过桥米线是将蔬菜、米和肉片加入鸡汤,用砂锅煮熟的。徐府家人揭开砂锅锅盖,只见锅内汤面上浮着厚厚的一层油,却不冒一丝热气。这传教士见此汤颜色诱人,香气扑鼻又当是一道凉汤,迫不及待地舀来一勺,倒入口中,只烫得嘴不能合,十分难堪。林则徐连忙招呼:“我尚未来得及向阁下介绍此汤,实在失礼,多有得罪。” 那传教士烫得嘴不能合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引入】请同学们进行实验,在气球或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排尽空气后把口扎紧,放入80℃以上的热水中。 提出问题:你看到什么现象?从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儿又有什么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想提出什么疑问?你的想法是什么? 现象:会看到塑料袋鼓了起来,当塑料袋从热水中拿出来后,过一会塑料袋又瘪了。 原因:酒精受热后汽化成气态酒精,体积变大,塑料袋鼓了起来,从热水中取出后,气态酒精遇冷又液化成液态酒精,体积减小,塑料袋又瘪了。 归纳总结:物质的液态和气态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例1】加油站常年挂着“请熄火加油”、“请不要使用手机”等标语,这样要求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起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  ) 汽化 B.液化 C.凝华 D.升华 答案:A 【变式1】夏天,小明从冰箱的冷藏室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过了一会,他发现瓶子的外壁会附着一层小水珠,小水珠的形成是(  ) A.液化现象 B.熔化现象 C.汽化现象 D.凝华现象 答案:A 精讲2:沸腾 【联系生活】烧开水时如果不断加热会发现壶里的水会沸腾。你在家烧过开水吗?水烧开时你发现了什么呢?对于沸腾现象,你了解哪些?你能描述一下沸腾现象吗? 小结:物理学中把液态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称为沸腾。 探究课题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提出问题 水在沸腾时有什么特征?水沸腾后如果继续加热,是不是温度会越来越高?水的内部又是怎样的呢?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怎么样?猜想与 假设既然沸腾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现象,让同学们相互讨论、思考和猜想,教师将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猜想列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如:水沸腾时温度会上升,停止加热水不会沸腾…… 根据学生情况提出: 要进一步研究沸腾现象,还需要通过实验仔细观察。 重点观察:(1)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2)气泡的生成和变化情况。实验器材 铁架台、酒精灯、火柴、石棉网、烧杯、中心有孔的纸板、温度计、水、钟表。实验装置 说明:为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观察水沸腾时发生的现象,应尽量缩短水沸腾前的加热时间。要求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节省时间的方法:①减少烧杯中水的质量,但为了便于观察,水还应有相当的深度(约10 cm左右),所以建议用小号烧杯,或使用大号试管(水约150 mL)做此实验;②实验中用热水进行加热;③从开始加热起至95 ℃左右,必须在烧杯或试管上加纸盖,95 ℃以后将纸盖拿掉;④拉长酒精灯灯芯同时剪断烧焦的灯芯,在灯芯中加入细铜丝,使火焰比较猛烈;⑤注意调整酒精灯和石棉网之间的距离,用酒精灯温度最高的外焰加热。进行实验 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学会分工合作,如计时、观察气泡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温度计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正确操作在此得到进一步的复习巩固,要求同学们将观察到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特别说明:注意实验中要告诉学生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后的气泡和温度的变化;要记录当水温升高时,每隔1 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至水沸腾后3~5 min;实验后要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收集数据时间/min01234567温度/℃78828893100102102102
结论 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保持不变。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作沸点。评估与 交流 交流评估:小组的同学在实验时,得出水的沸点不是100 ℃,这时教师要肯定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给予鼓励。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找出原因,可能是实验使用的温度计存在质量问题,也可能是本地的气压不是一标准大气压。 交流、讨论: ①水沸腾时,你从水中和水面各看到什么现象?水中气泡内的气体是从哪儿来的? ②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变化吗? ③曲线上的哪一段表示水沸腾前的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曲线上的哪一段对应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温度怎样变化? ④根据观察的现象,结合图象分析液体沸腾有什么特点?
归纳总结: 【例1】请同学们观察“几种液体的沸点”表,练习查表 一些液体的沸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液态铁2 750甲苯111液态氧-183液态铅1 740水100液态氮-196水银357酒精78液态氢-253亚麻仁油287液态氨33.5气态氦-268.9
①酒精的沸点是多少?能否用酒精温度计测量开水的温度? ②你实验所用的温度计里的工作物质是什么?为什么要用这种温度计? ③液态氢的沸点是-253 ℃,表示什么含义?常温下的氢是什么状态? 答案:78,不能;水银,沸点高于100 ℃;液态氢在-253 ℃会汽化,气态 【例2】大家都喜欢吃火锅,你们吃过“纸火锅”吗?思考:“纸火锅”为什么遇到火不燃烧呢?用纸锅烧水,纸锅为什么没被火烧着? 答案: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时1 0 0 ℃。纸的着火点是1 83 ℃。烧水时,水不断从纸锅上吸收热量水不断从纸锅上吸收热量,水烧开了温度就保持不变,纸锅的温度与水的温度大约相等,不会达到纸锅的着火点 【变式1】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吃汤圆是我国南方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汤圆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用“小火”煮,水温不会变,但可以节能 B.改用“小火”煮,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C.改用“小火”煮,可使水温下降一些,使汤圆不易煮烂 D.改用“小火”煮,可以降低水的沸点,使汤圆熟得慢一些 答案:A 【变式2】使装水的试管B浸在烧杯A的水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则 (  ) A.烧杯A中的水不能沸腾,试管B中水能沸腾 B.烧杯A中的水能沸腾,试管B中水不能沸腾 C.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都不能沸腾 D.烧杯A与试管B中的水一起沸腾 答案:B 精讲3:蒸发 【联系生活】(1)盛夏酷暑,奇热难熬,防暑降温,全靠风扇。思考问题:人吹电风扇时,为何会感到凉快? (2)农民们经常在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把粮食放在通风处摊开来晒,这是为什么呢? 小结:蒸发是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想想做做】(1)酒精擦在手背上有什么样的感觉?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这说明什么呢? (2)取两支温度计,先观察它们的示数。然后在其中一支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浸了酒精的棉花抹湿,再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变化情况。这说明什么呢? 结论:液体蒸发时,从周围吸热,温度下降。所以液体蒸发有制冷作用。 【拓展探究】怎样使湿衣服干得更快一些?学生讨论交流:对比以下三幅图,你发现了什么?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走进生活】 (1)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会感到冷,如果有风,甚至会冷得打颤,是因为水蒸发带走了许多热量。 (2)没有汗腺的狗酷暑时不能靠身体出汗来散热,只得伸长舌头,大口大口喘气,靠加快呼吸,增加蒸发量来散热。 归纳总结: 蒸 发沸 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能使液体变为气体,都吸收热量不同点发生部位液面内部、液面同时进行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一定温度(沸点)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变化降低不变影响因素1.液体的温度 2.液体的表面积 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 (4.空气湿度)液面气压主要应用制冷,降温,制冷业水浴加热,制糖业
【例1】如图所示,小孩发烧时,常用凉湿毛巾敷在额头上来降温,这种方法叫物理降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湿毛巾上的水分升华吸热 B.湿毛巾上的水分熔化放热 C.湿毛巾上的水分液化放热 D.湿毛巾上的水分蒸发吸热 答案:D 【例2】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 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 C.蒸发是在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 D.蒸发是缓慢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答案:B 【变式1】在20℃的教室里,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则温度计的示数(  ) A.立即上升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以上都不对 答案:B 【变式2】小明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有关. (1)通过A、B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      有关. (2)通过      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通过C、D两图的对比,小明同学能否得到科学的结论,理由?     ,    . 答案:液体的表面积;A、C;不能,没有控制变量法 精讲4:液化 【情景创设】向学生展示一瓶冰镇可乐和一瓶常温可乐,请学生观察冰镇可乐的外壁上的水珠,为什么常温的可乐外壁没有水珠?请学生用纸巾擦拭,看看水珠能不能被完全擦干?并思考这些水珠是如何产生的? 【走近生活】你能解释以下几种生活中常见的液化现象吗? 【动手活动】 1.出示一面小镜子,向小镜子哈气,观察镜面有什么变化? 2.将小镜子在火焰上烤一烤,再向小镜子哈气,又看到什么现象?两次有什么不同? 【学以致用】医生给病人检查口腔时,常把一把带柄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观察交流】仔细观察图片,烧水时在靠近壶嘴的地方出现“白气”,这些“白气”是什么?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 烧瓶中的水沸腾时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中的气体是什么? 烧瓶中的水蒸气是什么颜色?是否透明? 瓶口“白气”的特征是否和水蒸气的特征相吻合? 用干燥的小烧杯罩住玻璃管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在烧杯的内壁出现什么? 5.将刚刚罩在玻璃管口的烧杯取下,请学生用手感觉烧杯的冷热程度。烧杯变热说明了什么? 小结:“白气”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液化放热,因此被烧杯变热。 【走近生活】 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水烫伤严重得多,为什么 冬天天冷时向手哈气,为什么手会感到暖和? 蒸馒头时是最上层的笼屉中的馒头先熟还是最下层笼屉中的馒头先熟,为什么? 火箭发射时,为了保护发射底架,需在发射塔底部修一个大大的水池,为什么?白色气团是什么? 5.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屋里来,眼镜上立刻会有一层小水珠。这些小水珠是怎样产生的? 【观察与交流】演示:用注射器压缩乙醚气体使其液化。实验中使用了什么方法使气体液化呢? 点拨并展示 液化的第二种方法:压缩体积。说明将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并列举压缩体积使气体液化的例子:液化石油气、气体打火机、火箭中的用做燃料和助燃剂的氢和氧。 归纳总结: 将气体液化的方法:①冷却;②加压。 降低温度:如雨、露、壶口附近的“白气”、冬天玻璃窗上的水珠、从冰箱取出的饮料瓶上的水珠 压缩气体体积:如打火机里的汽油、液化石油气、火箭里的燃料 【例1】冬天,老师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凝固,后熔化 C.先汽化,后液化 D.先熔化,后凝固 答案:A 【变式1】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在常温下采用加压的方法使它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装入钢罐内,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又在皮肤上迅速   (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      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    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 答案:液化,汽化,吸收,温度 【变式2】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科学性较高的饮器.有一种杯子叫“常满杯”,杯中有用上等白玉做成的圆锥体.这种杯子放在某些地方的空气中,白玉圆锥体上就会有水滴产生,过一段时间后杯中就会盛满水,故称常满杯.下列有几种关于此杯的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 A.杯中的水是水蒸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B.杯中的水是空气在白玉上液化形成的 C.有水滴产生时,白玉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低 D.利用杯子在缺少水源的崇山峻岭中可能自动“生”水 答案:B 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 1.沸腾:(1)是剧烈的汽化现象 (2)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 (3)沸腾过程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沸腾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温度达到沸点;(2)继续吸热 2.蒸发: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汽化现象 特点:(1)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2)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3)缓慢的汽化现象 (4)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制冷性 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汽化的逆过程。 气体液化的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 【A组】1 1.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凝固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答案:A 2.水壶中的水沸腾后仍给它继续加热,水壶中水的温度将(  ) A.继续升高 B.保持不变 C.缓慢降低 D.忽高忽低 答案:B 3.夏天在教室里洒些凉水,会感到凉爽些,主要原因是(  ) A.凉水的温度低 B.洒在地上的水蒸发时吸热,使空气温度降低 C.空气中的水蒸气减少了 D.是人的心理作用 答案:B 4.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减小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答案:A 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B.液体沸腾时需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蒸发时温度不升高 C.蒸发和沸腾都是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D.蒸发和沸腾都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 答案:D 6.水烧开时,壶嘴冒出许多“白汽”,这些“白汽”是( ) A.水蒸气     B.小水珠     C.热空气     D.白烟 答案:B 7.下图是水的沸腾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B.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处于沸腾状态 C.在图象的AB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D.在图象的BC段时,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处于沸腾状态 答案:D 8.物质从_______态变为_______态,叫汽化。________和________是汽化的两种方式;物质从________态变为________态,叫液化。_______和_______是液化的两种方法。 答案:液,气,沸腾,蒸发,气,液,降温,加压 9.各种液体沸腾时都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_______,不同液体的______不同。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______ ℃。 答案:沸点,沸点,100 10.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_______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_______。液体在蒸发过程中_______热,致使液体和它依附的物体温度_______。 答案:汽化,表面,吸,降低 11.在北方的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外面进到暖和的屋子里,镜片上会出现水珠,这是______现象。 答案:液化 【A组】2 1.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向上升,在气泡没有上升到水面时,你认为气泡中主要是( ) A.水蒸气 B.热空气 C.空气 D.真空,没有物质 答案:A 2.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 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 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 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答案:A 3.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 A.温度 B.沸点 C.熔点 D.凝固点 答案:B 4.关于蒸发和沸腾,下面哪句话是错误的( ) A.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而只能在一定温度下沸腾 B.蒸发只能在液体表面进行,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C.液体蒸发时不需要吸热,而沸腾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 D.液体蒸发时温度会降低且能继续蒸发,而沸腾时温度一降低就不能继续沸腾 答案:C 5.同样湿的衣服,晾在阳光下干的快,晾在树荫下干得慢,这表明物体的 越高, 蒸发越快;被100℃的水蒸气烫伤会比被100℃的水烫伤得更厉害,这是因为水蒸气 (填“蒸发”、 “液化”或“凝华”)时会放热. 答案:温度,液化 6.超市里正在出售的海鲜周围要铺一层碎冰块,这是因为冰熔化时要 ,但温度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所以能起到保鲜的作用;家用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用 的办法把石油气液化装在钢罐里. 答案:吸热,不变,加压 7.夏季闷热的夜晚,紧闭门窗,开启卧室空调,由于室内外温差大,第二天早晨,玻璃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水雾.这是 现象;这层水雾是在 一侧(选填“室内”或“室外”) 依据是: 。 答案:液化,室外,外面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会液化成为小水珠附着在窗玻璃上 8.端午节,小施和小李帮妈妈煮粽子。煮粽子的水烧开后,小施认为要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这样会很快将粽子煮熟。小李则认为,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同样能很快将粽子煮熟。你认为谁的想法更合理 你的理由是什么 , 。 答案:小李,水沸腾时吸热,但温度不变 9.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如图所示情景,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液体表面积的大小;②液体 的高低;③液体 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①)。 ①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②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③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 相同。 ④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4)分析与结论。 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选填“有关”或“无关”)。 (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 法。 答案:温度,表面空气流速;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控制变量法 【B组】 1.下列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铁块熔成铁水 B.湿衣服晾干 C.河水结成冰 D.沸水上方出现“白气” 答案:D 2.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凝固,后升华 B. 先液化,后汽化 C. 先凝固,后蒸发 D. 先凝华,后升华 答案:B 3.如图所示,图中实线 a 是小明在做水的沸腾实验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沸腾图象,如果把烧杯中的水倒去一部分,重新来做水的沸腾实验,则水的沸腾图象将变为( ) A.a 图 B.b 图 C.c 图 D.d 图 答案:B 4.在 25℃的室内将温度计从装有酒精的瓶中取出,它的示数会( ) A.立即上升 B.一直不变 C.先上升后下降 D.先下降后上升 答案:D 5.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都不属于液化现象的一组是( ) ①吃冰棒解热; ②烧开水时冒“白气”; ③夏天湿衣服晾干; ④冬天,戴眼睛的人从室外浸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A 6.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气体打火机,涉及一些热学知识,如将可燃气体加压 后装入机内;点火时,可燃液体喷出后压强减小,迅速 成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汽化 7.打开冰箱门时,常会看到电冰箱门的附近出现一股“白气”,用你学过的知识判断,这种情况最常出现在 季(填写季节名称),这种“白气”是 (填写来源)水蒸气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夏,空气中的,液化 8.夏天,当我们从游泳池上来后,风一吹感到很凉爽,这是因为空气的流动加快了身上的水的_________,而水_________时要从人体吸收_________,使人体的皮肤温度________,所以感到凉爽。 答案:汽化,汽化,热量,降低 9.不同季节的气温变化时,水会发生各种物态变化:春天,冰雪消融是______现象;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______现象。发生以上两种物态变化时都______热。 答案:熔化,汽化,吸 10.如图所示,是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的情景,用酒精灯对烧杯中的水加热,使水沸腾,并将实验中的相关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min012345678910水温/℃9192939495969798999999
(1)实验中除了使用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水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 ;沸腾时的情景如下图 (甲/乙)杯所示。 (3)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可能当时水面上的气压 (大于/ 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如果加热时间再延长一会儿,温度计的读数将 (升高/ 不变)。 (4)根据记录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水沸腾前后温度和时间关系的图像。 答案:秒表;升高,乙;99,小于,不变;略 【本次课作业】 1.下列事例中,能使蒸发变慢的措施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答案:B 2.小芳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 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气化成的水蒸气 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 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 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3.弯窿山是我区著名的风景区,远远望去,云雾缭绕,显得神秘美丽,如图所示,关于云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是从弯窿山中冒出的烟 B.雾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 C.雾是从山中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D.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4.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中,其物态变化过程需要吸热的是( ) 冬天户外的人呼出“白气” B.湿裤子晾干 C.冬天窗玻璃上有水珠 D.钢水浇铸得到钢件 答案:B 5.在古代唐朝的皇宫里,夏天由宫女推动高大的水车,将水洒在宫殿的房顶上,水再顺房顶四周流下,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了新奇 B.为了美观 C.为了清洁房顶 D.为了解暑降温 答案:D 6.冬天戴眼镜的人进入温暖室内时,镜片变得“模糊”,产生该现象是室内水蒸气发生了( ) A.液化 B.凝华 C.汽化 D.凝固 答案:A 7.生活中常有“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的说法。“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沸腾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应用热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答案:D 8.初春的早晨会看到大量的露水,露水是由水蒸气 形成的(填写物态变化名称),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出 9.小明同学几乎每天都要乘公交车上学,善于观察的他发现,无论盛夏还是严冬,在装有空调的公交车玻璃窗上,常常有小水珠附着在上面。那么,夏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冬天,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______。(均选填“内表面”或“外表面”) 答案:外表面,内表面 10.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 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________现象,______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答案:液化,放出 11.夏天我们吃冰棍时,撕开冰棍包装纸,会发现冰棍冒“白汽”,如图所示。这是由于冰棍周围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的______现象。根据你的观察,冰棍冒出的“白汽”是向______(选填“上”或“下”)的。 答案:液化,下 12.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如右上图所示)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再放到火上蒸。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主要是蒸汽通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汤汁是蒸汽_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后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 答案:放热,液化 13.如图是某种晶体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加热在一标准大气压下进行,每分钟供热不变).根据图象可知:
这种晶体的名称是 ,其熔点是 ,液态名称是 ,加热2分钟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6分钟时,物体处于 状态,加热8分钟时,此物质的温度是 ,此时进行的物态变化是 ,这种晶体熔化经历了 分钟。 答案:冰,0℃,水,固液共存,液体,100℃,汽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