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空气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硫 C.二氧化碳 D.氮气
2.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与m克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下列图示中不能表示相关量与时间关系的是:
A. B. C. D.
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氮气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硫磺在空气中燃烧,有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5.下列物质不是空气成分的是( )
A.用于食品防腐的氮气
B.用于医疗急救的氧气
C.用于生产氮肥的氨气
D.参与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
6.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相关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火箭的高能燃料
②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粮食和食品仓库的保护气
③稀有气体有惰性,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④氦气可以填充“探空气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
7.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 mL刻度线处
8.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物质的种类繁多。下列物质是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蒸馏水 C.西瓜汁 D.奶茶
9.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新鲜的空气 C.二氧化碳 D.石灰水
10.用下图装置可验证空气中O2的含量。将粗铁丝加热,迅速伸入试管点燃红磷,同时塞紧胶塞,反应停止待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试管中产生大量白烟 B.红磷足量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
C.活塞最后移动至10mL处 D.红磷燃烧后试管中剩余的气体只有氮气
二、课内填空
11.空气质量指数计入评价的主要污染物为:______、______、______、可吸入颗粒物和______等。
12.在瓶内燃烧的物质与O2反应后,生成物中不能有气体,因为消耗了O2又产生了别的气体,使瓶内___________变化不大,实验现象不明显,如用蜡烛代替红磷则不行。
13.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多角度认识物质可帮助我们更全面地认识世界。
(1)从微观角度认识空气,用“ ”表示氧原子,用“ ”表示氮原子。请根据图示回答:
已知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比等于分子个数比,通常情况下,上图中的______(填序号)最能体现空气组成。
(2)空气的污染:下表是重庆部分地区空气质量周报,阅读并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①黄花园大桥 ②沙坪坝区小龙坎 ③长寿化工 工业园 ④渝北区 中央公园
首要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
空气质量级别 Ⅲ Ⅱ Ⅳ Ⅰ
①下列选项中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稀有气体 D.PM2.5
②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为_________,最容易产生酸雨的地区为______。
③黄花园大桥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_____。
a.积极植树造林 b.多坐公交车 c.汽车加装尾气处理装置 d.禁止汽车上路
14.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下表是液态空气中常见气体成分的沸点。
物质 二氧化碳 氮气 氧气
沸点/℃ -78.5 -195.8 -183.0
(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依据液氮和液氧的_____________不同。分析上表数据,控制温度在-195.8℃~_____________℃时,可以将氮气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2)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_______。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氮气作保护气,是因为氮气的_________________。
15.老师利用图甲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结合现代传感器技术,测得过程中容器内气体压强、温度、氧气浓度的变化趋势如图乙所示。
(1)燃烧匙内所装红磷时,红磷燃烧的现象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以说明反应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
(3)结合曲线,解释 AB 段气体压强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16.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
(1)如图1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生成大量白烟,打开止水夹后看到 ___________。
(2)小兰同学用图1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止水夹应 ___________(填“关闭”或“打开”),实验后发现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小于1/5,请你帮她分析造成这种结果的可能原因(填两点)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小明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流向广口瓶的水多于1/5,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选填序号)。
①红磷燃烧时,弹簧夹未夹紧②装置漏气③红磷的量太多④点燃红磷没有迅速伸入集气瓶
小组内同学认为该实验装置还是有一定的缺陷。请谈谈该实验发置存在的问题是 ___________(答一点)。
(3)随后小组内同学将该实验进行改进为图2(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2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__(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馒慢前移到约为 __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4)写出该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
17.根据如图实验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一:A是探究蜡烛火焰的温度,根据图示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B是探究蜡烛的燃烧产物,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若要进一步证明蜡烛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
(2)实验二: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红磷燃烧结束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中,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最终观察到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很少,集气瓶中的液体离刻度1较远,产生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写出一种即可)。
(3)讨论:实验二中,能否用木炭代替红磷?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