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课标】第1课 古代埃及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新课标】第1课 古代埃及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5 21: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一、什么是世界史?
……(历史学家)周谷城认为写世界历史应该诸区并立,重视各个地区的相互交往、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但又不排斥某一时期以某一区域为重点。
要认识到:
中国历史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
要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世界史。
要以整体的、客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史。
世界史,一般是指有人类以来地球上历史的总和
二、如何看待世界史?
世界历史的横纵发展
原始公社制
奴隶制
资本主义制
封建制
共产主义制
社会形态
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
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
分散
整体


发展过程
关于世界历史的横纵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史观)
世界历史的分期(马克思主义史观)
1、世界古代史(二三百万年前人类出现——14世纪,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前)
上古史: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中古史:封建社会
2、世界近代史(14世纪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巩固与壮大。
3、世界现代史(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今天):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的历史。
1)读:精读教材,由厚到薄,不留死角
2)记:动脑记忆、思考
3)听:先预习,然后上课有针对性地听
4)写:做好课堂笔记
5)讲:上课集中探讨,大胆发言
6)温:课后认真复习(提问)
历史学习六步法:
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古巴比伦
古印度
古代中国
古埃及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
你知道世界上古代四大文明古国吗?
“……金字塔是一个巨大无线电放大器”这绝对是一个足以轰动世界科学界的超级新闻,因为谁也不曾想到4000年前技术落后的古埃及文明竟建造出这样一个无比神奇的无线电放大器。这到底是一次巧合还是一次有意识的安排呢?现在没人知道,还需要科学家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不过这次有关金字塔的重大发现对科学家却起到了很大的启示作用。
金字塔是什么象征?这里发源了什么文明?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古代埃及》,共同探寻答案。
导入新课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1课 古代埃及
核心素养:
1.观察古埃及地图,了解古埃及的地理位置以及尼罗河对古埃及农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理解大河文明的产生与其地理环境的关系,正确分析古埃及成为文明古国的原因。(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2.通过搜集、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关于金字塔的知识,知道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认识认识到金字塔既是埃及国王奴役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用智慧和力量创造的世界奇迹;学会辩证评价金字塔。(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思考与探索金字塔的建筑历史,认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家国情怀)
培养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知识结构
金字塔


法老的统治
1.尼罗河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2



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称颂道: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Egypt is “the gift
of The Nile.”
希罗多德
(公元前484--425)
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每年尼罗河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因此,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如同黄河长江养育了中华文明,尼罗河是古埃及的母亲河。
2
2.古埃及文明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奴隶制小国。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大约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之后经过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和新王国时代三个时代。到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统治时期,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之后埃及又几度分裂,并不断遭到外族入侵。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年代开始出现国家。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强盛)
地跨亚非两洲。
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后来,亚力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占领埃及。埃及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古埃及文明的发展历程:
兴起:
发展:
强盛:
衰亡:
古代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
建筑
文字
天文历法
医学
太阳历
象形文字
金字塔
木乃伊
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3.古埃及的文明成就
(1)太阳历
依据:
尼罗河水的涨落和农作物的生长规律。
划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收获季,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5天宗教节日,一年就为365天。
地位: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意义:
这一发明对后世影响很大,后来的罗马历法以及我们今天通用的公历,都源于这种历法。
古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这生动反映了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的密切关系
3、古代埃及科学文化成就
天文历法与农业生产有何关系?



你 认 识 它 吗 ?
①形成时间:
②特点:
③意义:
公元前3000年前后
与事物形状相似,有读音
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象形文字
象形文字
当你走进古埃及任何一座神庙、参观任何一座法老陵墓,都会注意到那镌刻在满墙、满柱、满天花板的古埃及象形文字
(3)医学——木乃伊、解剖学
古埃及人将人的尸体解剖,填以香料,放进特制的防腐液浸泡,最后缠上麻布并涂上树脂。人的尸体就这样制成了木乃伊,被保存了下来。
在制作木乃伊的过程中,古埃及人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而且掌握了高超的防腐技术。
木乃伊,即“人工干尸”。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只要保住躯体,灵魂就能依附于它而万世长存。为了把尸体保存下来,他们千方百计把尸体脱水变干,制成木乃伊。
雕刻绘画——壁画、狮身人面像
在胡夫金字塔旁的哈佛拉金字塔前有一座狮身人面像
狮身人面像的面部参照哈佛拉,身体为狮子,高22米,长57米,雕像的一个耳朵就有2米高。整个雕像除狮爪外,全部由一块天然岩石雕成。至今已有4500多年历史。希腊人称狮身人面像为“斯芬克斯”。
2
胡夫金字塔
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60年,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
胡夫金字塔,是埃及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
二、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法老“死而复活后永世”的城堡。《金字塔铭文》中说,“为法老建造起通向天堂的阶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
二、金字塔
1.用途: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
2.名称由来:
它的每个侧面都形似汉字“金”
“金字塔”为中国人对古埃及国王陵墓的称呼,而非正式名称。
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原塔高146.5米,由230万块巨石组建而成,每块巨石重达2.5吨。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人们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
胡夫金字塔
◆如此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的?
二、金字塔
3.典型代表:
胡夫金字塔
木楔法采石
滚木法运输
堆沙法建造
借水的浮力运送石头
用工具让石头浮起来
用多道闸门开关运送到高处
金字塔建造之谜
一、其塔高乘上10亿,即146.59×10亿,差不多等于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二、把生锈的首饰置于塔内,过一段时间后,首饰锈斑全无,变得十分光亮。
三、把肉、蛋和鲜奶等食品长时间贮存于塔内,没有腐烂、变质现象,其保鲜度胜过现代的电冰箱。
四、用塔内放置的水冲洗伤口,伤口愈合很快,胜过当今最好的愈合药物。
五、穿越大金字塔(指最大的胡夫金字塔)的子午线,恰好把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胡夫金字塔
神秘的金字塔
等式一∶(金字塔)自重×l0l5=地球的重量
等式二∶(金字塔)塔高×l0亿=地球到太阳的距离1.5亿公里
等式三∶(金字塔)塔高平方=塔面三角形面积
等式四∶(金字塔)底周长∶塔高=圆围∶半径
等式五∶(金字塔)底周长x2=赤道的时分度
等式六∶(金字塔)底周长÷(塔高×2)=圆周率
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之迷——数字
石块与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接物,然而却拼合得天衣无缝,甚至连最薄最薄的刀片也插不进去
塔基四条底边相差不到20厘米,误差率不到千分之一;它的东南角和西北角的高度,相差仅l.27厘米,误差率不到万分之一
塔内结构仍然是个谜。塔内有迷宫一般的通道和幕室。墙璧光滑,饰有浮雕,通道有整齐的台阶,脉络一样地向墓室延伸,直到很深很深的地下。墓室另有通气孔通到塔 外。据说死者的“灵魂”可以从这些小孔里自由出人。奇怪的是这两条气孔,一条对准天龙座(永生),,一条对准猎户座(复活)。
胡夫金字塔
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金字塔之迷——建筑
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运建造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可以绕地球一周。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闻写道:“他(胡夫)强迫所有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
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金字塔的建造
1、金字塔的精密程度体现了古代埃及高超的科技水平。
2、金字塔的高峻威严体现了古代埃及王权的神圣权威。
3、金字塔作为法老的陵墓反映了古代埃及的宗教信仰。
4、成功组织修建金字塔反映了古代埃及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先进的组织水平。
金字塔不单纯是一个宏伟的建筑,它综合反映了古代埃及的经济实力、社会结构、宗教信仰和社会发展水平。
如何理解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
由于古代埃及金字塔的工程浩大,规模宏伟,很多人怀疑五千年前的人类是否具有这种建筑能力。比如,一百年前,我国的一份报纸在首次介绍金字塔时,就提出这样的疑问:“夫五千年以前,人户稀微,制作未备,何以能成此大工?”直到今天,有人仍然对古代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能力表示怀疑。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谈谈你的理由。
合作探究: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吗?
目标导学二、金字塔----法老的陵墓
“万物终消逝,金字塔永存。” ——阿拉伯谚语
如何评价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也是法老残酷奴役埃及劳动人民的历史见证,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
积极
消极
唯物史观
三、法老的统治
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自称是太阳神阿蒙-赖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具有绝对的权力。古埃及人对法老崇拜近乎疯狂,官员们以亲吻法老的脚而感到自豪。
1.法老的含义:
古埃及国王称法老
军权
政权
财权
神权
“法老”一词最早出现于古王国时期,原意为“宫殿 ”,中王国时期使用于对国王的颂词中,新王国时期正式成为国王的尊称......
第一,法老的意志就是法律......
第二,法老独揽了全国的一切行政大权......
第三,在法理上,法老拥有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权......
第四,法老是军队的最高统帅......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三、法老的统治
2.法老的地位:
法老作为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3、王权衰落: 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胡夫金字塔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逐渐衰落。
金字塔是法老王权的象征。观察吉萨三大金字塔的俯视图,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胡夫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四位法老哈夫拉金字塔
第四王朝第五位法老门卡拉金字塔
金字塔规模越来越小这个现象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
古王国时代自胡夫以后,金字塔的规模越来越小。
法老的王权逐渐衰落
公元前525年,波斯、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吞并古埃及,古埃及没有延续下去。
埃及这个国家还在,但是古埃及作为一个文明已经灭亡了。文明的灭亡意味着古代的语言和文字无人知晓,宗教被人遗忘,古代埃及的哲学思想和价值观也都不复存在了。文明的灭亡本质上是知识和文化的灭亡。
文明是多彩的,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扎根于本国本民族的土壤之中,都有自己的本色、长处、优点。
文明无高低优劣之分,只有姹紫嫣红之别。应该秉持平等与尊重,摒弃傲慢与偏见,加深交流对话。
——习近平
古埃及
尼罗河
与古埃及文明
法老的统治
王朝沿革
科学文化
金字塔
作为全国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板书设计
地理环境
古埃及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历史见证
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2022年湖南常德)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形象地把古埃及文明称为“尼罗河的赠礼”。这主要是由于尼罗河流域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B.适合于农业耕作
C.民主政治起源较早 D.有利于建金字塔
2.(2022年湖北随州)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了金字塔和象形文字的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可能是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印度文明
C.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D.中国古代文明
B
A
2022年中考演练
3.(2022年湖北宜昌)大英博物馆有一具木乃伊棺(见下图),从棺木上的铭文了解到,死者名叫霍尼吉提夫,是托勒密三世时期(公元前246-前222)卡纳克阿蒙神庙的大祭司。此文物信息应属于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罗马文明
D.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4.(2022年江西)胡夫金字塔修建时至少有10万人参加,花费了20年时间,意味着要对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大规模的组织和调用。这说明古埃及
A. 文明走向衰落 B. 成为强大封建帝国
C. 外族人侵严重 D. 国王权力至高无上
A
D
评价反馈
5.(2022年广西桂林)胡夫金字塔使用了230乡万块石灰石,每块平均重2300公斤。据估计,大约84000劳力每年工作80天,耗时20年才能完成这项工程。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
A.环境的优越 B.城市的兴盛
C.王权的强大 D.战争的频繁
6.(2022年贵族黔东南)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呈角锥体状的陵墓,中国人称之为
A.“金字塔” B.万神庙
C.帕特农神庙 D.摩亨佐·达罗遗址
C
A
评价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