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2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课件(2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5 20:42: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六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第19课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一)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
1、时间
18世纪
2、表现
①政治:政治腐败,卖官卖官盛行;
②经济:财政危机加剧,国库入不敷出,日益空虚;
③社会:特权阶层(宫廷贵族集团)生活腐化堕落,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④军事:对外战争不断失利,加剧专制危机;
⑤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路易十五(1715—1774年)
路易十六(1774—1789年)
“旧制度”:法国封建制度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一)法国封建制度日益腐朽没落
法国·政治讽刺漫画 ·《三个等级》
特权阶级
拥有神权
拥有政权
有钱无权
无钱无权
法国社会的三个等级划分
17世纪下半叶,后崛起的法国也加入殖民争霸行列,先后在北美洲、非洲和亚洲建立了法属殖民地。
—《世界历史·九上》,页77。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二)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三)启蒙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1、时间
2、中心
4、代表人物
5、性质
3、内容
6、意义
18世纪
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①宣传自由、平等和自由,反对封建专制;
②提倡对民众进行启蒙教育,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
反对旧制度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核心:“理性主义”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三)启蒙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启蒙三杰 政治主张 美誉
伏尔泰
孟德斯鸠
卢梭
推崇英国的政治制度
提倡分权制衡的政治模式
主张最大限度地让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
启蒙运动的旗手
最博学的启蒙学者
君主立宪制
三权分立
“社会契约论”
国内:①政治上:法国封建旧制度日益腐朽没落;
②经济上: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阶级上: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④思想上:启蒙运动思想的广泛传播,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外:英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根本原因: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召开三级会议与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5月—7月)
1、导火线:召开三级会议
(1)时间
1789年5月
(2)原因
①法国各种社会矛盾激化;
②法国财政危机严重;
(3)内容
讨论征税问题
(4)结果
国王路易十六企图武力镇压第三等级,引起巴黎民众武装反抗。
(5)意义
三级会议的召开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导火线;
法国社会的三个等级划分
三个等级的代表比例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一)第一阶段:召开三级会议与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5月—7月)
2、爆发:攻占巴士底狱
(1)时间
(2)意义
1789年7月14日
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巴黎民众攻陷巴士底狱(1789年)
巴士底狱是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象征。
7月14日确立为法国国庆日。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二)第二阶段: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1789年8月—1792年9月)
1、纲领:《人权宣言》
(1)时间
(2)内容
1789年8月
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
2、制宪:1791年宪法
(1)时间
(2)内容
1791年
废除了旧制度,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
法国《人权宣言》(1789年)
(二)第二阶段:法兰西共和国的建立(1789年8月—1792年9月)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3、战役:瓦尔密大捷
(1)时间
(2)内容
1792年9月
①国内封建势力的挣扎;
②国外封建势力的反扑。
(3)结果
法军击退侵略者,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共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1)时间
1792年9月
诞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马赛曲》:1795年确立为法国国歌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三)第三阶段:雅各宾派专政(1793年—1799年)
1、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1)时间
1793年
(2)原因
国王呼吁外国君主军事干预的信件被发现,巴黎民众强烈要求惩办国王。
处死国王路易十六(1793年)
(三)第三阶段:雅各宾派专政时期(1793年—1799年)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2、高潮:雅各宾派专政
(2)背景
(3)措施
①国外:欧洲各国君主害怕革命传播,决定绞杀法国革命,结成反法同盟。
②国内:保王党势力抬头,妄图复辟;
组成救国委员会,平息国内叛乱,打退反法联军
(4)评价
①积极: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②消极:打击面过宽,搞的人人自危,新的反法联军卷土重来;
(1)领导人
罗伯斯庇尔
罗伯斯庇尔
二、法国大革命的过程
(四)第四阶段:雾月政变与革命的结束(1799年)
1、时间
2、人物
3、背景
1799年
拿破仑·波拿巴
(1)国外:新的反法联盟卷土重来。
(2)国内:政局动荡,法国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4、结果
政变成功,拿破仑上台执政;
5、意义
(拿破仑)雾月政变,标志着法国大革命正式结束;
拿破仑·波拿巴
(1769—1821年)
风云激荡的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10年)
1789年5月
1789年7月
1789年8月
1791年
1792年
1793年
①导火线:
召开三级会议
②爆发:
攻占巴士底狱
③纲领:
《人权宣言》发表
性质: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④制宪:
1791年宪法
⑤战役:瓦尔密大捷
⑥共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⑦处死
国王路易十六
⑧高潮:
雅各宾派专政
⑨结束:
(拿破仑)雾月政变
1793—1799年
1799年
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1、国内:①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君主统治;
②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继承;
2、欧洲:①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基础;
②加速了欧洲封建体制走向灭亡;
3、国际: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响;
性质: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1799—1804年)
1、拿破仑的卓越执政
(1)政治上
(2)经济上
(3)法律上
(4)军事上
组建新政府,建立高效率国家机器;
①重视改善财政和发展经济;
②大力发展工商业和农业;
再次大败反法联盟;
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
作用: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打击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地位: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
四、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1799—1804年)
2、拿破仑加冕称帝
(1)时间
(2)国名
1804年;
法兰西第一帝国;
(3)象征
共和国
帝国
拿破仑加冕称帝(1804年)
反法同盟 国家 时间 结果
第一次 英、奥、荷、普 1793—1797年 法胜
第二次 俄、奥 1798—1801年 法胜
第三次 英、奥、荷、普、丹、瑞、土 1805年 法胜
第四次 英、俄、瑞、普 1806年 法胜
第五次 英、奥 1809年 法胜
第六次 俄、普、英、瑞、奥 1813年 法败
第七次 俄、普、英、奥 1815年 法败
思考: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双重性质:前期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后期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1、进步性:①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②冲击了欧洲其他地区的封建制度;③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具有正义性质的民族解放战争。
2、局限性:在战争后期对被占领国家的人民进行压榨和掠夺,侵犯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主权,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变为军事侵略性战争。
四、拿破仑帝国的兴亡
(二)拿破仑帝国的衰亡(1804—1815年)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1815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国,大败而归,标志着拿破仑帝国由盛转衰。
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拿破仑退出历史舞台,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10年)·拿破仑帝国(1804—1815年)
1789年5月
1789年7月
1789年8月
1791年
1792年
1793年
①导火线:
召开三级会议
②爆发:
攻占巴士底狱
③纲领:
《人权宣言》发表
性质: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④制宪:
1791年宪法
⑤战役:瓦尔密大捷
⑥共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⑦处死
国王路易十六
⑧高潮:
雅各宾派专政
⑨结束:
(拿破仑)雾月政变
1793—1799年
1799年
⑨拿破仑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1804—1815年
本课小结
谢谢聆听
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