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地球的圈层结构(共3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5 21:4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PLANETARY EARTH
GEO PPT
地球的
圈层结构
The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第1章 第3节
Chapter1 section 4
CONTENTS
01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02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Ultra deep drilling in Kola Peninsula, former Soviet Union
前苏联·科拉半岛超深钻孔
科拉超深钻孔是前苏联于1970年在科拉半岛邻近挪威国界的地区开始的一项科学钻探
其中最深的一个钻孔SG-3在1989年达到12,263m (12Km),截止目前,以垂深计算,这个钻孔仍是到达地球最深处的人造物
… …
… …
Ultra deep drilling in Kola Peninsula, former Soviet Union
俄罗斯·Odoptu OP-11油井
其中世界上最深的钻井,Odoptu OP-11油井(12345米)。
位于俄罗斯库页岛上的Odoptu OP-11油井,其深度是达到了12345米,是在2011年的时候所建造。成为世界上钻地最深的油井,也是世界最深钻井,凭借此纪录坐上了“世界第一油井”的宝座。
… …
… …
A journey to the heart of the earth
《地心游记》地球内部揭秘
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中,主人公可以在地下旅行,甚至穿过地心。但就当前实际的科技水平来说,人类还无法实现“地心漫游”。目前最深的钻井,深度为12千米,仅仅触及地球的“表皮”。
那么人类通过什么方式认识地球的内部结构呢
地球的内部结构究竟是怎样的呢
/ 01
The inn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 Seismic wav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1
1.观看动态图,阅读课本P24“地震波”内容,归纳纵波与横波不同的传播特点。
2.阅读课本P23-24“地震”内容,学习地震的相关基本概念。
【学习活动一】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 Seismic wav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1
1.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震中
震源
波面
断层
断面
分 类 特 点
不同点 共同点
传播介质 传播速度 质点移动
地震波
纵波(P)
横波(S)
固体、液体、气体
较 慢
固体
较 快
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地震波与地球内部结构 Seismic wave and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1
1.地震波:地震的能量,以波动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左右摇摆
上下震动
思考一
01
某公园所在地区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公园里岸上游园的人和湖中划船的人感觉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
地震发生时,陆地上的人先感觉到上下颠簸,接着左右晃动。
船上的人只能感受到上下颠簸。
因纵波传输快,横波传输慢,纵波横波都可以在陆地上传播,横波不能在水体中传播。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学习活动二】
读课本P25图1-18,归纳地震波在地下传播的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认识两个不连续面。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17千米处
莫霍面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2.不连续面
地震波与地球不连续面 Seismic wave and earth discontinuity
02
以这两个界面为界,地球内部被划分为三个圈层地壳(Crust)、地幔(Mantle)、地核(E-Core)
地壳(Crust)
地幔(Mantle)
地核(E-Core)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组成及特征
地壳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3
【学习活动三】
分组探究:认真阅读课本P25~26页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圈层总结该圈层的特点,并完成课本P27页的活动1。
大陆地壳与大洋地壳的区别;
海拔高低与地壳厚薄的关系;
大陆地壳:双层
大洋地壳:单层
莫霍界面
上层: 硅铝层
下层:硅镁层
地幔
地壳
海拔越高,地壳越厚;海拔越低,地壳越薄(一般来说)
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平均厚度约39-41km;
大洋地壳只有硅镁层,平均厚度约5-10km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3
熔融外核与地球磁场 Melting outer core and geomagnetic field
温差电效应学说认为地球内部的放射性物质产生的热量
使地核熔融物质发生连续的不均匀对流,这样产生温差电动势和电流,由此电流产生地球磁场
圈层名称 不连续面 深度 物质组成及特征
地壳
地幔 上地幔
下地幔
地核 外核
内核
莫霍面
古登堡面
平均17
千米
2900
千米
①组成物质主要是铁和镍;
②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液态物质的运动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③内核呈固态。
①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源地;
②组成物质主要是铁和镁
①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②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
③分上下两层(上层:硅铝层,下层:硅镁层),硅铝层不连续分布。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3
软流层、地壳与岩石圈 Asthenosphere, crust and lithosphere
4.岩石圈=地壳+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请同学们动手画出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并在适当的位置标出两个界面及内部圈层名称。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3
【学习活动三四】
温 度 由 低 到 高
压力 密度 由 小 到 大
地壳




古 登 堡 界 面
莫 霍 界 面










1000Km
5000Km
2900Km
顶 部
上 部
下 部
岩石圈
软流层
铁、镁的硅酸盐类组成
岩石
组成
铁镍为主组成
17Km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The inner layer structure of the earth
03
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 02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大气圈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大气圈笼罩着地球,使得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缓,同时提供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氧气;大气圈中的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与人类息息相关
… …
… …
氮气
氧气
氩气
氙气
氖气
氢气
氦气
氪气
二氧化碳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水圈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
按照存在的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陆地水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主要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
… …
… …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生物圈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渗透于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
生物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同时也在促进太阳能转化、改变大气圈和水圈组成、改造地表形态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
… …
认识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及其相互联系
自然景观涉及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
1.找出照片中主要事物,如山、云、山顶积雪、湖泊、草、树木等
2.将找出的事物按照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进行分类
3.思考各事物之间的联系
山体
云层
树木
积雪
湖泊
草本
B
大气圈
A
C
读地球圈层构成的示意图
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
A为生物圈
B为水圈
C为岩石圈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外部圈层 概念 特点 关系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气体和悬浮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2000-3000km为大气上界
由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构成
按位置和形态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
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 The outer sphere structure of the earth
… …
… …
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回答1~3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
A.各圈层的温度不同 B.各圈层的压力不同
C.各圈层的活跃程度 D.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从莫霍界面到古登堡界面,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是 (  )
A.横波、纵波都变快 B.横波、纵波都变慢
C.横波变快,纵波变慢 D.横波变慢,纵波变快
3.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位于 (  )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③层 D.图中①层
地球是一个具有圈层结构的天体。读某同学手绘的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4、5题。
4.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称为 (  )
A.软流层 B.地核
C.岩石圈 D.地幔
5.关于图中各圈层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  )
A.大气圈主要由固体杂质组成 B.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C.地壳是厚度最大的地球圈层 D.地核可能是岩浆主要发源地
日本西南部九州熊本县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千米。据此回答6、7题。
6.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7.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
A.地幔 B.地壳 C.内核 D.软流层
读“地球圈层局部示意图”,完成8~10题。
8.图中表示大气圈的是 (  )
A.A B.B C.C D.D
9.图中A圈层 (  )
A.是一个连续且规则的圈层 B.是一个规则但不连续的圈层
C.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 D.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10.图中B圈层物质运动的主要动力是 (  )
A.地球内部的能量 B.太阳辐射 C.地球的引力 D.人类活动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C为大气圈 B.A为水圈
C.D、E 合称岩石圈 D.B为文化圈
12.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 (  )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D层 D.图中G层
13.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结合图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__ ,B为__________,
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2)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C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_。
(3)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地壳
地幔
地核
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
14.读“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其名称分别是:甲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
(2)当A地发生地震时,B、C、D、E、F五个观测点都测到了A地发出的地震波,B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8.0级,则E点测得地震的震级为________级
对B、E两点所测到的纵波波速进行比较,波速较快的是________观测点,分析造成两地波速差异的原因。
古登堡界面
莫霍界面
8.0
E
纵波在地幔中的传播速度要高于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AE之间经过了地幔,AB之间没有经过地幔。